北京西山曹雪芹纪念馆

770717

<p class="ql-block">1971年的一天,北京香山的一位村民收拾屋子时,不小心碰掉了一块墙皮,她吃惊地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层墙,上面还写着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位村民小心翼翼地把外层墙皮一点点地剥离下来,没想到,露出的字竟越来越多,底下的整整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都是字,并且都是用毛笔书写的。</p><p class="ql-block">那时正逢特殊时期,谁也不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不过庆幸的是,这户人家的主人舒成勋舒老先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决定暂时不惊动他人,自己先尝试着辨认看看。仔细看了一会儿后,他发现,这些文字大多是一些诗句和对联,但这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地方——他们所在的这个村子叫做正白旗村,以前是清朝正白旗的兵营,住的都是些八旗子弟,按照清朝的规定,八旗兵只能习武骑射,舞文弄墨是明令禁止的,怎么会有人在墙上题诗作词呢?而这些诗又想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突然,墙壁正中的一副对联引起了舒成勋的注意,只见上面写着“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后面还写着三个字:真不错。</p><p class="ql-block">巧的是,这副对联及其背后的典故舒成勋刚好在报纸上看到过。8年前,吴恩裕、周汝昌等红学家曾专门来到香山拜访了一位名叫张永海的老人,据说这位老人能背出整部《红楼梦》,并知晓不少关于曹雪芹的事迹。比如乾隆十六年,曹雪芹住进香山专心著书,结交了一位叫做鄂比的好友,有一次,曹雪芹去亲戚家借钱,却空手而归,鄂比得知后,就写了一副对联给他,其内容正好与眼前墙上的这副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难不成,他们住的这间屋子,竟与曹雪芹有关?一想到这,舒成勋就坐不住了,他连忙把此事上报,很快,一群红学家就来到老屋,考察墙壁上的诗句,可他们给出的鉴定结果却否定了舒成勋的猜测——这些题壁诗文与曹雪芹无关,应该只是题诗者不知从哪儿抄录上去的。</p><p class="ql-block">对此,舒成勋感到十分沮丧,然而,正当他打算清理掉那些剥落的墙皮时,他又有了新的发现:那些墙皮的背面,竟然还粘了一层印花白纸,也就是说,有人特意在题诗壁上隔了一层纸后才抹的新墙灰,这是否意味着,这面题诗壁意义重大,为了防止它被破坏,才如此小心保护呢?有了这一认识后,舒成勋重燃信心,他决定自己查找真相。</p><p class="ql-block">通过走访调查,舒成勋发现,乾隆年间,当地确实有一位叫鄂比的八旗兵,他不但喜欢舞文弄墨,还对朝政不满,整日借酒消愁,后来成了曹雪芹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墙上诗文中的两处落款,写的都是“拙笔”二字,这会不会是鄂比的字或号呢?</p><p class="ql-block">不久后,一位叫张行的人找上门来,说他可能知道“拙笔”的来历。原来,张行的家里有一对祖传的书箱,其中一只的盖子上刻有一个落款,也叫“拙笔”,时间为“乾隆二十五年”,与曹雪芹的年代相符。仔细对照墙上的字迹后,他认为,它与书箱上的书写者应该是同一人!据他回忆,这对书箱至迟在他太爷爷时,就在他家了,据说是朋友寄存在这里的,所以一直没有卖。</p><p class="ql-block">更令舒成勋惊喜的是,另一只书箱盖上题有一诗,诗句后面还写了赠予“芹溪居士”的字样,而芹溪居士,正是曹雪芹的号。由此表明,这对书箱就是送给曹雪芹的,落款为“拙笔”的这个人确实是曹雪芹的友人,这也就证明了舒成勋此前的猜测——他家老屋墙上的那些诗文,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友人“拙笔”写下的。</p><p class="ql-block">在友人家中的墙壁上即兴题诗,这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这是否说明曹雪芹曾在这间老屋居住过呢?紧接着,一个意外的发现更加佐证了这个猜测:在其中一只书箱盖的背面,张行等人发现了几行用毛笔书写的“书目”,注明书箱里的藏书内容,如果书箱的主人是曹雪芹,那么这几行书目就应该是曹雪芹的亲笔字。</p><p class="ql-block">后来,有关机构请来了资深的文检专家,对题壁诗中的另一种字体、书箱上的“书目”字体以及孔祥泽临摹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的另一部著作,原本流落日本)的照片字体进行比对,确认为同一人所写。如此终于证明,舒成勋所居住的老屋,就是曹雪芹居住过的地方,而墙上的诗文,是他与友人一同留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