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时间,我的学友丁爱敏赠我一本她最近几年里游走西方列国的摄影作品集《西洋色》。我除了欣赏之外,还有一层感动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西洋色》大多摄取的是西亚及欧洲旅游大国的人文景象,特别是人们内心的情绪表达,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我也被感动到了。广告上的人脸洋溢着幸福快乐满足地表情,广告下面一对男女的后背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情绪。让人思绪万千。我很佩服丁爱敏的镜头语言。</p> <p class="ql-block">西方人的表达欲是无处不在。墙画涂鸦特别能反映出来,中国人能看得懂的也就是深入人心的童话故事《皮诺曹的长鼻子》。在西方社会批评时政也会运用典故。这让摄影师丁爱敏敏锐地抓到了。</p> <p class="ql-block">西方狂热的宗教信仰(还要自拍直播),和东方温和的宗教信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对比根植于民族的血液里。我不会对宗教信仰作论何批评,但可以做对比!摄影家记录现状,让读者自己去思考!</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初一看好像远处烟火滚滚,实际是一顶顶帐篷里坐满满了等待烧烤的食客,也许是一个著名的渔人码头,也许是夜排档正火红地开张营业。想毕这疫情期间看这画面真让人馋涎欲滴。好向往的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无忧无虑的二少年与一墙之隔的老者的背影形成鲜明对比,哪个人不是从少年走来!社会安定,可以成长为社会栋梁,可以为人父亲,可以无限的可能。社会动荡,他们可能走向悲剧。摄影画面让我产生无限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街道转弯处,一间宽敞的阳台上,三只桌子6个人,各自杯着各自心事,浸润在当下的语景中。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尽管楼上人家掛满了床单和衣服。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我相信摄影师的眼光被当下的情景感动到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对佩带武器的人肃然起敬,因为在我们的常识里,那都是军人,保护人民的英雄。但是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常有佩枪的士兵,维护治安。可是在丁爱敏的镜头下显示出温和调皮的形象。这也许对我们可爱的女摄影家有种爱昧吧,哈哈。</p> <p class="ql-block">直射的阳光投射在大巴扎里。隐去了繁荣的商品市场,只见匆匆过客。丁爱敏把镜头对准的是古老的市场形式,留给观者去思考去想象。与现代化的商场作一个比较。如米兰广场的商业街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一定是个模范丈夫,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拎着蔬菜。这样的男人已经很稀缺了,浪漫又实在。也只有北欧国度里常见!有文化有知识的不急不躁的社会才能孕育这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红衣女郎的前面是低头前行的男人。有人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女人的一半是什么呢?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还有西方文明所带给我们的自由,平等,公正……</p> <p class="ql-block">西方商业广告无处不在影响人们的吃喝玩乐的行为,爱好运动的广告也是其中之一,从而培养冒险运动,极限运动,等等。反观我们的产品广告大多围绕经济建设。摄影师通过广告牌后面的大飞机隐喻了很多的信息,其中之一:广阔世界任尔游!</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自拍照只有他们想得出!有自信,有想法,还要有力气!有胆量!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如有恐高症的人是不敢拍的,我不知道丁爱敏有否恐高,后经了解这张照片是有意为之。米兰大教堂的宏伟建筑与广场上密密麻麻的行人形成强大对比。古老的巴洛克和哥特式混搭建筑风格便人流流连忘返。这座世界第二大教堂,值得上去观赏那怕恐高症!尽管我不会让虚拟的十字架放在前景,但还是喜欢这样的对比!丁爱敏有意让锈迹的窗格虚拟后放在了镜头前,意在告诉观者,历史上的教会有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丁爱敏把它作为封面照片是绝对正确的!我也很喜欢,因为她拍摄的是年龄相当的自已。这本《西洋色》画册的摄影家自己就是一个自由开放而优雅的现代白领。书中还有好多好作品,不一一评论了。这里引用朱老师在这本画册的前言里的一段话做为结束语:"艺术的个性,来源于每个人独特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作为一名摄影人如果没有融会贯通的视觉观察和应变能力,就难以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是用小米手机翻拍画册的一小部分。没有作者许可不得侵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