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推进“双导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升教师深研教材、深思教学、深探教法的研究热情,帮助教师探索高效、高质的备课设计策略,2022年5月12日,由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主办,大港东城小学承办的“双导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暨基于“三条线索”备课设计深研会,于腾讯会议举办。本次会议是既3.28日备课设计研讨会后的第二次研讨,结合主任的指导和一些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多次改进。会议上各处小学数学教师们相聚在一方银屏前,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共同提升。</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为大港东城小学王春燕主任,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有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王德鹏主任,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二分中心教研员,有内蒙乌兰浩特市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还有滨海新区塘沽区域及大港区域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环节刘琳老师的课例分析中,刘琳老师从学情分析、例题分析、课标分析、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难点、教学活动设计、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设想等九个方面脉络清楚的展现了一堂优秀的教学课堂设计。在教学时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帮老师挑一副眼镜切入,迎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探究新知的过程,沿着知识脉络:感受-认知-理解-掌握-应用展开。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比如树叶、蝴蝶等,提高学生审美的同时感知对称。然后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经历两次剪纸的过程,在亲身操作中对轴对称图形加深认知。与知识脉络相对应,有一条隐性的思维脉络:激活需求-个案探索-共性思考-归纳推理-运用规律。通过老师的有效提问,结合逆向思维,在类比归纳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课堂学习中,刘老师时刻注意五育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倾听,提升德育;思考问题,畅所欲言提升智育;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育;注意剪刀使用安全事项,保证卫生整洁,提升劳育。这节课刘老师基于三条线索,一条明线、两条暗线,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互动研讨中,与会教师积极互动,畅所欲言,重点围绕(1)知识线索及其在各环节的设计。(2)思维线索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3)“五育”线索的有效落实。(4)生生互动点的设置和建议。对刘琳老师的教学设计发表了见解:</p><p class="ql-block"> 大港向阳小学窦广莲老师:刘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好,提供了大量的素材。1.提供合理素材,发现现象。2.提供多层次素材,构建知识。新授过程中,刘老师提供了观察素材,感受对称。又提供了操作素材,让学生先想象,再操作,再观察,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达到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入认知。3.提供想象素材,深化认识。在新授前,两副眼镜先想一想,在练习题中给出图形的一半,对折等,学生脱离了实物和操作,在想象中利用规律完成了知识内化,无疑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 乌兰浩特市胜利一小凌艳老师:刘老师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有机结合知识脉络、思维脉络和五育并举。1.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知识。2.把握教材到位。准确把握知识脉络的起点,观察对称现象,提问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由实物图形到抽象知识理解,由观察到猜测再到验证,思路清晰,处理到位。注意在强调完全重合时,不止是轮廓的重合还有内部纹理等。3.注重动手,真正践行从做中学。整节课,刘老师一直操作发现特征、实践验证特征、实践应用特征,思考与操作相结合,设置合适问题保证操作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大港东城小学于赫元老师:刘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极大热情。通过互看,欣赏到了许多同学的轴对称图形,也使得其他同学能够得到启示,互说和互辨,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运用知识时,学生互帮互助。培养集体意识,整节课的互动非常有层次性,环节设计非常用心。</p> <p class="ql-block"> 大港东城小学袁莉老师:刘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在内容上更多的是侧重整体感知,思维线索清晰,为激活需求—个案探索—共性思考—归纳推理—运用规律。本节课所选的基础练习都是选材于生活,综合练习为四年级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具备了大单元教学思想。刘琳老师不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在一节课内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益,有用,是非常值得教师们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环节经典点评中,王德鹏主任进行了宝贵的经验分享: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用好教材,活用教材,不要一味追求创新立意,应该注重落实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上课的时候得心应手。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教学过程。刘琳老师在这次分享中把思维脉络凸显了出来,思维发展不能只是谈个名称,老师应当把思维脉络理清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本节课使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而这种思想在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是共通共享的,体现了挖掘某一类数学知识思维脉络的意义。鼓励老师们去研究其他课程的思维脉络,就像是多修建了几条高速公路,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p><p class="ql-block"> 王主任带领老师们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1.关注素养导向,让核心素养落地。想要让核心素养落地,就要基于“三条线索”备课,知识线索是显性的,在教材中可以看到。思维线索和五育线索是隐性的,伴随知识的学习发生并发展。而单一线索下的教学必然是片面的,应当综合互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生走进课程。一维是知识内容;二维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水平;三维是思维水平和基本经验。只关注“二维”结构的教学必然是“伪探究” 。要想让自主探究落地,实现真正的探究学习,必须打通思维脉络,三维立体备课,只有经验才是可复制、可改造、可创新、可发展的。3.跨学科综合学习,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五育教育要体现在各个学科,比如用数学眼光欣赏美,是美育教育;倾听、尊重、正视挫折是德育教育;凸显环境与安全的教育是劳育教育等。 </p><p class="ql-block"> 素养导向下基于“三条线索”备课,要把握一种知识联结,关注知识结构性;建立一种持久的、可迁移的思维脉络,经历一种习得并逐渐深化的品格养成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云端相聚,感谢王德鹏主任详尽、深刻地指导,为老师们的学习和进步提供了机会。与会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在备课上有了一条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一定会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致力于让课堂上的知识、思维、五育线索有迹可循,学生得到综合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