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钩沉

怀想仁人

<p class="ql-block"><b>  早年的农村,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天地。生活在农村,就得干农事。种好庄稼,养好牛羊,培育儿孙后代长大成人,这是农民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农民祖祖辈辈文明演进繁衍生息的基本内容。农舍里呱呱坠地的孩子们,当他们成为稍知世事的稚童起,就会有一些农家活计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那柔弱的双肩上,连女孩子们也不会例外。青壮年的农民天经地义地是四季农事的主力军,更是村中德行良俗风尚风骨的行动人和推动者。农民,终其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无休止地耕作在一片片的田野上,经年累月经营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院落中。在春秋代序的岁月中,他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应季的农事,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笔者也是在鸡鸣狗叫牛欢马嘶的环境下来到这个世界。从记事起,春播秋收、粱黍米面、耕种薅锄等农事专词就在大人们日常的语境中得以粗知。稍长,更曾在广袤的田野上扛锄挥镰、修渠造田,年轻的汗水曾经洒在塞外的桑干河边。虽然自幼躯体单薄,力气欠达,但身处纷繁农事之境,总要以农身尽农事,承担起农民子弟躬耕于农田的历史责任。尽管后来因求学走出村庄,忝居闹市,干起了白领的活计,但当年在春风夏暑、秋雨冬雪中干农事的场景还不时浮现于脑际,涌动于心头,常常引起下笔的冲动。虽然微小的农事对于曾经的当事人们太过平凡,甚至不值一提,然而对于后来人却是他们管窥当年农村风貌的一个小小窗口,其意义不言自明。</b></p> <p class="ql-block"><b>  农事之一:挖根茬。农村集体化时期,桑干河两岸农田秋收之后,留下的庄稼根茬,直等到春天来临耕牛要拉起耕犁之时,才动手刨起来。黍子、谷子根茬小且细软,耕犁翻地后,以耙犁大面积耙过一次,基本上可以处理干净。但玉米、高粱的根茬因干粗根长,常常由人工来处理。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春风乍起时,人们手持铁锹来到刚刚解冻的玉米根茬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挖根茬农事。经过了漫长冬天的玉米根茬,像整齐的队伍一行行地立在灰黄的田野上。露出地面部分的玉米杆早已干枯,地下的根部经过严寒冬季也已失去不少水份。挖茬人将刄头锋利的铁锹对准玉米根茬部,一锹下去,一块连杆带根的玉米根茬就挖出地面。拍打抖落去玉米茬中牵挂的泥土,一个干净利落的玉米根茬就暴露在太阳下的春风中。</b></p> <p class="ql-block"><b>  其时,农村中还盛行“熏肥”运动。即在春天把田地里的土块集中起来,垒成一个中空的宝塔形,内中充以干柴,借熊熊燃烧的火焰把黄色土块烧成红色土块。据说经过熏烧的红色土块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挖起的玉米根茬经过晾晒干燥后,正好充当了熏肥的燃料。那个时节的白天,登高望去,村外的田野上到处燃起烟火缭绕的土“火龙”。尤其在下午,春风劲吹,风尘漫空,遍野的土“火龙”火借风势,噼啪啪,忽喇喇,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真是蔚为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农事之二:拉钝轱辘。钝轱辘大概是北方农村地域性的一个特殊的农具。塞北春季的气候特点是风沙大雨水少,春播后保持墒土湿润,为种子发芽创造一个好环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老天爷常常并不尽如人意,春播时偏偏十天半月甚至一两月不见一个雨滴,只有日复一日的春光暖阳或长风浩荡。为了让播下的种子尽快在湿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人们便发明了一种极具时效性的保墒农具一一钝轱辘。用钝轱辘适当碾压种子上方的土壤,阻挡种子周围水分的蒸发流失,以此促进种子的正常发芽生长。</b></p> <p class="ql-block"><b>  钝轱辘是一个再简易不过的粗糙农具,发挥作用的地方多在谷黍之地。它由三个圆形石轱辘和一副木架及粗麻绳组成。圆形石轱辘直径约20多厘米、厚度约8厘米左右,中间置孔穿木以联结。三个圆形石轱辘的间距,正好和春播谷黍的三脚耧的犁铧距离一致,以便在实地使用。木架横向把三轱辘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后,轱辘要能够灵活转动。然后辅以一根拉绳,整个钝轱辘就制作完成。</b></p> <p class="ql-block"><b>  笔者曾在几年间多次拉起沉重的钝轱辘走向春天的田野。拉钝轱辘是一项枯燥而费力的农活,它永远让你集中精力直行跋涉在一条细长土垄间,一旦左顾右盼,就会离开垄地;它永远让你跋涉在一条没有前人脚印的崭新“垄途”上,而且只能与时俱进,决不能裹缩不前。那个年月,我常常独自一人躬身拉起钝轱辘,跋涉在漫漫黄土的田垄间,伴随着吱呀的钝轱辘声响拉完整个地块。眼前是刚播完种子的长长田垄,身后是钝轱辘碾压过的笔直辙道。正是:早间红日初升,晨风轻拂,披起衣衫,足蹬布鞋,一鼓作气,往复数遭战犹酣。黄昏夕阳西下,四野苍茫,情系垄土,汗浸衣衫,余力不竭,风尘仆仆走西东。这也是当年年轻的拉钝轱辘人做农事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农事,永远是庞杂的、持续的,也是繁忙的、无尽的。它以原始的、粗犷的甚至是低微的风格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农事的辛劳凝结出普通人家的粒粒盘中餐,也凝结出高楼酒肆中的饕餮盛宴。就是在今天的农村,许多农事的技能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农事,永远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