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心中那抹永远的绿(五)

芬芳如兰

<p class="ql-block">文/芬芳如兰</p><p class="ql-block">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疫情复燃,出行键摁暂停,今年春天的最佳打开方式依旧是读书。年初算了一下,去年读书49.5本,那0.5本今年元月三日才读完,跨了个年,完成50本,收获颇丰。正如英国诗人格雷所言: 阅读的乐趣不是指一般的消遣,那是一种用功越深,收获越大的那种深刻而隽永的乐趣……称其为“心灵的欢悦”也不为过。 我,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一年来读的书很杂,美乐、诗歌、音乐、哲学、心理学等等,林林总总。但是给我印象最深,花费时间最长,反复阅读最多的便是木心的书。一遍遍读着文雅隽永的文字,一遍遍追寻他思想的光亮,一遍遍涤荡心灵。木心说:“你读过我的书,你无法抵赖是我的读者”。是的,我不抵赖,我庆幸成为了木心的读者,他那从时光深处走来,带有岁月包浆的动人文字惊艳了我,让我停留在字里行间无法移步。我仰视、膜拜那些可哲思、可知性、可烟火的生动文字,为自己能遇到并深深体验它们而感到惊喜,同时,也为自己认知的浅显和灵魂的单薄而感到羞愧。</p> <p class="ql-block">  木心是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人(1927-2011) ,原名孙璞。家境优渥,是帅帅的富二代。他自幼喜好作画,写诗,弹琴,谱曲,他与矛盾是邻居,14岁时,就去矛盾家看了很多书。他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他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师从大师林风眠。他当过老师,进过监狱,受过磨难。在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所所长,79年平反后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82年移居美国重启绘画与写作。</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绘画受林风眠的影响很大,唯美、意境,有30余幅画作分别被大英博物馆,哈佛博物馆,耶鲁博物馆收藏,他是20世纪第一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56岁在美国开办了个展,在2000年后,美国又将木心的散文翻译,同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同收入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p><p class="ql-block"> 陈丹青说木心是到了美国才开始发育的,这是带泪的苦涩说笑。56岁才开始举办个展,虽然韶华已过,但总算没有辜负生命,他依旧很开心,时代在前进,现在的年轻人20多岁就举办个展,什么都没耽误,多好啊,想想就为他感到难过,可那个时代,谁不是这样呢。他已经是很幸运了。</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眼睛清澈明亮,丝毫不见磨难留下的哀怨戾气,注视那双眼睛会让你感到安静平和,从容豁达。仔细看,眼睛里还有本真的野性,质朴的温暖、以及深处的骄傲,那是一个在黑夜里大雪纷飞的人,一个灵魂干干净净的活了几十年的人,一如他的名字,璞,未经雕琢的玉,天真、淳朴。</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木心恢复写作,他每天写5千-1万字,命运多舛的经历,给了他更多的沉淀与感悟,他想把这些凝结成文字,记录那个年代,留念自己,因此笔耕不缀,陆续出书。他为那些中国文学艺术留学生讲述世界文学史,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共85讲,40万字,陈丹青满满五大本的记录,后来集结成《文学回忆录》出版。文学艺术史,那时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所受的教育断裂了,他们什么也没学,什么也不知道,这些课程,在他们面前打开一个崭新的美的世界,让他们痴迷,震撼,颠覆。这些讲课培训,不能用今天的正规文学史教材或正规教育去评判,在那些小白面前,要想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短时间内拾遗补缺,难度太大。这是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既是木心自己的文学回忆录,也是给这些如饥似渴的孩子们的文学福音书,启蒙书,更是留给这个时代的不可复制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木心出版的书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哥伦比亚的倒影》,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小说集《温莎墓园》,口述作品《文学回忆录》等等。这些纯粹的文学成就和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带给读者最优美,最深刻,最广博的心灵震颤,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个性文字,和独树一帜的文学语境。</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首次在大陆出版,他已经82岁高龄了。甲辑收入了(大心情)、(火车中的情诗)、(从前慢)、(而我辈也曾有过青春),乙辑收入了啡句集,大多为偶感而作的短句,又似格言,唯美,哲思。他的诗既不像苏婷的婉约细腻,亦没有顾城的幽暗恐惧,也非海子的狂热与悲剧式的抒情。他不为自己悲苦际遇自怨自艾,诗里充满着宁静从容,对生命有动人的坦诚,对爱情、亲情、友情、悲伤、情欲,有善良的质朴和直率的动情。偏偏多情,又独守一生,坎坷情路,令人心疼。摘抄部分句子如下</p><p class="ql-block">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p><p class="ql-block">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友谊的深度,是双方具有的深度</p><p class="ql-block"> 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全是杨柳</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爱情变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也想过不认识你,便不会有我今天的痛</p><p class="ql-block">可我从来没后悔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爱你值不值得</p><p class="ql-block">其实你应该知道</p><p class="ql-block">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玩物丧志,其志小</p><p class="ql-block"> 志大者玩物养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澈的读者便是浓郁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友谊也有蜜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择友三试 </p><p class="ql-block">试之以酒 试之以财 试之以同逛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等待高尚伟大的读者,当他出现时,我就不卑污渺小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魏晋风度 只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二十出头了 ,身上还有奶花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汉玉 品德</p><p class="ql-block">翡翠 春心</p><p class="ql-block">大理石 静止的倜傥风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前的人,多认真</p><p class="ql-block">认真勾引,认真失身</p><p class="ql-block">峰回路转地颓废</p><p class="ql-block">(此图为木心的画)</p> <p class="ql-block">  他在《色论》里的诗句更绝妙</p><p class="ql-block">淡橙红,大男孩用情,容易消退</p><p class="ql-block">蓝,智慧之色</p><p class="ql-block">紫色,自尊</p><p class="ql-block">米黄最善良驯服</p><p class="ql-block">土黄傻,不成其色</p><p class="ql-block">灰色是旁观色</p><p class="ql-block">灰色在偷看别的颜色</p><p class="ql-block">黑是攻击性的</p><p class="ql-block">在绝望中求生</p><p class="ql-block">白的无为,压倒性的无为</p><p class="ql-block">大红配大绿,顿起喜感</p><p class="ql-block">红也豁出去了,绿也豁出去了</p><p class="ql-block">玫瑰红得意非凡 娇艳独步</p><p class="ql-block">一副色无旁贷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还有好多这样的金句,木心似的精彩箴言,真是精美无比,令人爱不释手。以至于我一看见土黄色,灰色,红绿色就想笑,木心真是画家,对颜色有天生的敏感和极强的驾驭能力,一语点出它们的特色。还有,我一看见大理石也忍不住想笑,我想象不出它凝重古板,不飘不逸,冷冷冰冰,一砸一个坑,怎么样才能风流倜傥呢,是不是骨子里的野性使然呢。</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作品很中国,文学实践又很西化前卫。他的作品80年代刚在台湾出版的时候惊为天人。读者四处打探是不是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文字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很古朴,又很新颖,和常态化的语境不同。谈文学史的时候,木心说自己是个专业围墙外的局外人,可他竟然“局外”到没有人能从他作品里读出来处的地步,“局外”到让人时空错乱的地步。梁文道说木心是现代中国文学史文词像宋词一样婉约,感性十足,而语言又浸润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很古典、很陌生、更文雅、更讲究,更干净,而概念思维现代化,精神升华,跨越年代,是一位金句纷披的大家。</p> <p class="ql-block">  在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上,木心的作品占了2/3的篇幅,而梁实秋、余光中、周梦蝶、凌叔华等40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只占了1/3,可见读者的欢喜程度。当时有评论说,在历史之中仿佛是一个人脱轨出去了,又像是从老电影里面走出来的绅士,很梦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陈丹青特别仰慕叹服木心,我正是看了陈丹青的《文学回忆录》,才更进一步了解了木心,动了想读木心的念头,然后就沉浸痴迷,不知归路。陈丹青与木心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亦兄亦父,这里面有对他文学艺术绘画的崇拜,有对上海“老克勒”的青睐,(木心永远头发一丝不苟,皮鞋铮亮,酷爱黑胶留声) 有对异国他乡故里同亲的心理依赖,有对灵魂知己的懂得契合与珍视。木心去世后,陈丹青写的回忆录,字字啼血,句句浓情,令人不忍卒读,现代男人的友谊竟然这样满满的魏晋遗风。(篇幅原因,这里不展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心自身的气质,禀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而偏偏最宿命 的落在政治敏感的历史时期,注定是要枯萎夭折的。但是木心没有被黑暗屈服,而是不动声色的抗争,在监狱的几年里,他用写坦白的纸和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他的文字优雅从容,蕴藉讲究,他既懂国粹,亦知洋粹,用陈丹青的话说,他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弄出个“三明治”来,而是用水墨画他的风景,用纯粹的中文书写思维,来表达他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怀。梁文道对木心崇拜有加,几次评价甚高。他指出,木心作品中的精神气脉,既有源于春秋魏晋汉唐华夏文化,又具有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晚年编订的首部简体中文作品,里面收入了(九月初九)、(竹秀)、(客房)、(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赋)等颇具木心风格的作品13篇。2006年在国内出版时,陈丹青为他做了宣传。这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金句纷呈,令人叫绝。《竹秀》里面写了年轻时木心在莫干山住了三个月,看书写论文体验山里生活的感受。如,长风为竹子越岭而来,我亦为看竹子乃将双眼休眠了一夜;老虎晚上来了,此君很不凡,必是闻到了生人味,它不知闯入,在抓门,我恬然不惧在窃笑;写了三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伊卡洛斯诠释》《奥菲斯精义》;山里人餐桌上将嗅觉视觉浑成轻度的晕眩,村里人自嘲,筷头像雨点,眼睛像豁闪,人多饿极了,吃饭时果然像狂风骤雨之势。真是形象啊。论文里面有两个是古希腊神话里面的人物,我想怎么没听过伊卡洛斯的名字呢,于是又去翻书,结果现在翻译是俄耳浦斯。难怪木心说自己是住在绍兴的古希腊人,他那么年轻就研究希腊诸神,还写论文,这底蕴的厚重果然是一路积淀努力而成。</p> <p class="ql-block">  《上海赋》的文字,更是满满烟火气,字字珠玑。如:“上海的弄堂条数巨万,纵的横的斜的曲的……每届盛夏,溽暑蒸腾,是发酵的人世间,肮脏嚣骚,晴天,又是晾出无数的内衣外衫,一楼一群密密层层……上海人嘴馋而且刁,住在亭子间,拉拢窗帘啃骨咂髓,神闲气定,隔壁婴儿哭啼声,搓麻将的洗牌声,风横雨斜……老头子上穿一百二十支麻纱的细纱汗衫,乌亮的皮拖鞋十年也不走样,一两碟小菜,他啜个法国三星白兰地……也许住过亭子间才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也枉为上海人…… 杭州的“巷”呢,也早与油壁香车遗簪坠珥的武林韵事不相干……每条巷概是白黑灰色调,清虚成郁闷,高墙里面有时是妯娌争风,兄弟夺产,婆媳斗智……墙白着,门黑着,瓦灰着,巷子安静着。”一个个生活细节,一段段调侃的文字,像电影一样的场景,把世俗万象呈现在你面前,因小见大,一针见血,有很强的代入感。</p> <p class="ql-block">  木心的上海,是烟气氤氲的上海,缺的是一无文化渊源,二无上流社会,看起来很洋,还是小市民,遗老不够老,遗少不够遗,洋的不够洋,土的还想洋,把解放前的上海妥妥的画了一幅像。看过以后,让你联想到张爱玲的上海,公共租界,西洋建筑,十里洋场,夜夜笙箫,文字和生活的空间不窘迫,很斯文,可实际上却是外表光鲜亮丽,内里腐朽不堪,衰败枯萎的富家境况,畸形变态的爱情游戏。张爱玲的文章我也爱看,锦心绣口,妙语连珠,但是细细品味,她遇到的爱情,描述的爱情,是胡兰成身上爱人的影子,和她渴望的父爱的影子混合在一起的,少女的痴情、绝望的爱恋,民国名媛心中的无限悲凉,是她的文章主打,她的上海是苦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素履之往》是一篇散文小札,很哲学,是形而上的沉思,我反复看了三遍才一点点读进去。看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自己,直白的说,就是你到底是啥水平一目了然。所以,陈丹青说,阅读木心,就是在阅读自己。开篇我说的羞愧,绝非客套的谦虚,是真心的自我剖析,隐隐觉得不安。我一直觉得自己读过很多书,包括哲学方面的书,所以很深刻,但是在读这篇散文的时候,感觉里面的哲思意境,令我困惑,其实我并没有走进作家的心里,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读懂他,我一直在他的作品和心灵之间徘徊,比起大师,我真的是幼稚浅薄啊。文章的字里行间艺术与哲学的此岸与彼岸的相融交汇,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木心在自序里说:“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不必讳言艺术曾附丽于宗教,艺术也曾受诲于哲学,而今宗教、哲学都老了,还是艺术来开门,搀扶宗教、哲学进屋里避避风雨,喝杯热咖啡,天气实在太坏。宗教、哲学、艺术都不快乐,靠回忆往事来过日子总不是滋味。”这些富有深意,无限韵味的文字,令我思索,解读,体味……希望百思而得其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0年,37岁的乌镇党委书记陈向宏邀请木心回归故里,弘扬乌镇传统文化。2006年,木心终于回国定居,他说自己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可以说,陈向宏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眼光深远,切实为弘扬传统文化踏实做事的干部。乌镇建了木心美术馆,重新翻修了木心的老宅,称为“晚晴小筑”,木心在里面写字,看书,非常开心。届时,他已经垂垂老矣,镇上又专门安排了两名小青年照顾他衣食住行,他们和老人在一起,耳濡目染的浸润了很多东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儒雅温厚有大学问的老人,他们把他当做自己的太爷爷一样细心照料呵护。木心去世后,他们特别难过,常常坐在木心的书桌旁边发呆,为了保护好木心的东西,要把眼镜,书稿等私人物品送到展览馆,他们都不舍得,觉得那是自己爷爷的东西,怎么让外人去看,弄坏了怎么办。以至于陈丹青都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心与两位照顾他的年轻人在一起,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心看到美术馆的草图特别高兴,和陈向宏提了一个要求,说美术馆是“卧东怀西”,并写了一幅字。美术馆于2021年建成,里面珍藏了画作100件左右,手稿50份左右,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正如介绍中所说,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木心在自己的遗言中写到,“功成名就乎 壮志未酬也”。是的,一生有效的时间有多少呢!弥留之际,他从昏迷中醒来,浑身插满了管子,看到设计图,仍能道出“风啊,雨啊,一顶桥”这样唯美意境的小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篇感悟写了近一月有余,总是感觉不尽人意,写写停停,总是在修改,写的很辛苦。因为对于木心,很多人比较生疏,也就是近些年才逐渐被人们认识。他的作品形式多样,涵盖很广,他的文风清新淡雅,横贯东西。所以,只简单介绍作品,难于全面了解他的生平经历,文章风格形成的来源和特点,如果冗长凌乱,则愧对作者,麻烦读者。所以反反复复,几易其稿,择其精要,尽量将一位老味道的生鲜木心,精准的奉献给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位睿智有趣的大师的点点滴滴。木心说:“文章写出来,第一遍是耻辱;第七遍就是光荣了”。我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尽一个读者的洪荒之力,战战兢兢的给木心老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抬头,窗台上一抹绿色映入眼帘,盆中的小花正向我微笑,让人心里暖暖的。而木心那火树银花的文字,春意盎然的作品,不正是心中那抹永远的绿吗!那绿,滋养润泽,让我的心一点点安静下来,精神一点点明亮起来,老去的我,又一点点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 谢谢朋友来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