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壶茶的缘分

不听话

<p class="ql-block">室外雨如注,风急雨急,雷声阵阵,电光闪烁。我在家中敲下这篇短文,此刻想起古人云,一蓑烟雨任平生,应该也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写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像台风啊,这龙舟水下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泡白牡丹,不知道为啥,从盒子里取茶包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今天我要喝白毛尖,看到个白字,就选了。泡开后欣赏茶叶,竟然真的看到了茶叶上白色的被毛,闪闪发亮。果真有白毛! 后来,想想不对,当时茶馆老板介绍是好像是叫白牡丹,名字好听,我就记住了,连忙去看袋子,哦,真是白牡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有这样的联想,事出必有因,于是我上网查查白毛尖和白牡丹的关系,原来它们是两种茶。相似之处是都有白色的被毛。顺便查到了白茶。白茶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品尝的,因为之前去听音乐会《天青色》,里面有一曲叫白茶,音乐好听,因此我好想试试看是否茶如乐,让人回味无穷。后来得一礼盒,上面写着白茶,满心欢喜,打开一看,原来是白茶面,揉进了白茶粉的面条,味道也很特别。一位爱茶道朋友说他要入手一些白茶,发来图片,让我更加期待。等待机缘巧合,一品茶香。春节前搞卫生,擦拭博古架时,发现我们家是有白茶的,先生收藏的有普洱、红茶、古树茶,也有两饼白茶。不过它们是茶饼,我不敢轻易尝试,万一我只喝一两次,剩下的也要尽快喝完啊,否则暴殄天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茶的包装真的影响到尝试的动力,现在有很多便携的独立装,一次一袋,一次一颗,就很方便,特别适合我这种还没成为忠实粉丝、什么都想试试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白牡丹竟然是白茶。我今天得偿所愿! 白茶其实是一种制茶工艺,微发酵,不杀青、不捻揉,只是晒干或用文火烘干。我想应该是一种尽量简单,尽量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的一种古法吧。白牡丹的口感很柔和,回甘很好,也许就是《白茶》音乐中那种生生不息、百转千回、回味无穷的感觉吧,音乐带给我的美好体验,在茶中回味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茶里,有一个品种叫寿眉,很形象,大概是它那白色的被毛,让人联想起老寿星的白眉毛。</p> <p class="ql-block">一盒茶16包,一包可以泡一整天。够我喝上半个月了。分别包含了普洱、红茶、白茶,共四个品种,原本是试茶,看看我更喜欢哪个,结果发现,好像都喜欢耶……看来再买,只能还是这样的组合式了。换着喝。</p> <p class="ql-block">在四款茶中,我最先尝试的是龙珠,天雪山龙珠,普洱生茶。普洱我也喜欢,听了关于它的传说,据说对身体好,2008年去云南旅游的时候我买了一块土司茶砖,普洱茶,不舍得喝,不时拿来撬一块泡茶喝,比如便秘的时候……喝了10年都没喝完。一般喝的是熟普,汤色很深的那种,这颗龙珠生普的味道和绿茶类似,微苦,回甘。我对它最感兴趣,主要是因为看老板的直播时,看到他说这款茶有一股清甜的味道,与冰茶有得一比。冰茶,让我想起一种冰酒,听朋友说好喝,堪称极品,最近我发现我家有一瓶冰葡萄酒ICEVINE,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种酒,还是说冰岛的酒?很想喝。所以我的逻辑是这样的:冰茶(一种叫冰岛的普洱茶)约等于冰酒,天雪山龙珠约等于冰茶,那天雪山龙珠约等于冰酒。在冰酒没开前,先用龙珠想象一下它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珠泡起来有趣,味道呢,有一点苦,回甘是有点甜,类似咖啡的回甘,但还没到我想象中的甜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尝试了枞味功夫红茶,是我很喜欢的味道,泡了一整天都还有味道,很耐泡,汤色也很好看,我想要的味道都有。我喝过最好喝的红茶,是有一种果木的香味的红茶,具体一点说是荔枝的香味。这款茶就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天再尝试云南晒红茶,来自西双版纳,也是龙珠,应该也是我喜欢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场直播刚进行的时候,我正在做饭,爆炒之声与抽油烟机的声音充斥耳畔,有些地方没听到,4款茶冲泡的时间也略有不同,下单之后,我暗暗希望有一份说明书,不然,记不住就得靠蒙了……哈,这次还想什么有什么,真的有一张泡茶攻略。好贴心!而且还有探索的空间,攻略里的是他们的经验,每个人还可以自己探索不同的茶器、水温,得出自己最喜欢的味道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以前不喜欢喝茶,大概是没有找到打开它的正确方式,身边的亲友又时不时有说喝了浓茶、功夫茶,睡不着。所以一直对茶敬而远之,就像对咖啡一样。就算喝,也小心翼翼地选择喝茶的时间,晚上绝对不碰。而且,一直以为越浓越好。以前泡茶,会一直泡着。殊不知和咖啡一样,这样做可能会萃取过度,其结果是浓茶的味道又苦又涩,皱着眉头咕噜咕噜地咽下去,贪之过。不过有的人就偏爱浓茶的味道,他们能吃苦,也别我更爱茶,懂茶,更能欣赏浓茶背后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茶和咖啡,萃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不同。否极泰来,苦尽甘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强烈的回甘,所以故意尽力萃取,让苦来得更猛烈些。而轻萃取则是点到即止,让味道更富想象力……因为不强烈,所以更用心去品味……各有所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合适的茶器很重要,自从用上了飘逸杯,什么茶都尽量用冲的,而不是泡,这样淡淡的反而喝出了更可口和更丰富的口感,闻香杯的使用更是增加了喝茶的乐趣,干香、湿香各有情趣。喝茶不仅是舌尖上的旅行,也成了鼻尖上的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席。茶席一开始被我挪做他用。我用来擦冲咖啡的装置了。后来发现茶席挺好看的,又让它回归正途,更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早餐有糯米粑粑,喝茶助消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次在慢书房的云上沙龙听茗阅萃的直播,从中了解到茶的一些知识,这次,我心动了。于是买了一盒茶,决定开始品茶。</p> <p class="ql-block">咖啡一天只敢冲一次, 茶道话却可以冲一整天。有时晚上也喝,看茶汤颜色还可以,不想浪费。也没有睡不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开始了解咖啡,也开始了解茶文化,也许是人生有了阅历,才开始对它们有了不同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周华诚在他的《在常山喝茶》里有这么一段:于是,文字,不过是这篇文章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呢,是在文字之外。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文字就是那茶汤。喝茶的人,与泡茶的人,都是要有一些阅历才好。茶汤还是那茶汤,茶汤却不再是那茶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比咖啡历史更悠久,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这也是几年前开始了解的。一切皆有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听完直播,我默默地在我的愿望清单里加上了一条,去苏州的时候,除了去苏博、去慢书房、去慢书房的民宿,也要去这个茶书馆,吴袁吴故,茗阅萃。希望能喝到老板亲自泡的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