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年照相的情景。1972年12月19日,我们昌黎县七百多名热血青年,满怀崇军报国的远大理想,带着对国防绿的崇拜,告别了家乡亲人,来到了天津警备区,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行列。天津大学是我们军旅生涯的第一站,当我们从天津北站下车后,乘敞篷解放卡车一路高歌行驶在天津市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长龙车队,红旗飘飘歌声震天那叫一个壮观。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投来羡慕和敬仰的目光。我们被城市的繁华景色深深吸引,当沉浸在无比的兴奋自豪中的时候,天津大学的锣鼓声和欢迎场面映入眼帘,老班长们站在天津大学门口两边列队欢迎我们,那响亮的口号,热烈欢迎新战友,令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车队里随即响起了,向老班长学习的口号声冲破云天。解放卡车停在操场,老班长们按照老家来时的连队编排,带我们进入天津大学为我们准备好的楼房宿舍。<br> 新兵营训练的生活开始了,起床号在天津大学的高音喇叭里准时播放,冬天的六点天刚蒙蒙亮,我们列队出早操,近千人的队伍犹如一条绿色长龙,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回荡在天津大学的上空。白天主要是以队列训练为主,数九寒冬北风呼啸,我们激情饱满不畏严寒,个个都是汗流满面,脖颈子里冒着热气被冷风一吹瞬间烟消云散。整个操场上喊声震天,更是天津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收操场面更是壮观,以连为单位列队行进,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队伍后面扬起黄色烟尘,犹如铁甲车队浩浩荡荡驶过。<br> 晚饭后的时间安排的紧张有序,有政治学习,学歌,我记得学的第一首歌是(扛起革命枪)由孙建国教唱的。最让人紧张害怕的是夜间紧急集合,每当熄灯后就互相悄悄地议论,今晚会不会紧急集合呀?紧张的不敢入睡,当听到紧急集合号响起的时候,摸着黑手忙脚乱每个人洋相百出乱作一团,经过多次的演练慢慢地也就熟练了。<br> 下面进入主题就是我的第一张军照,记得好像是新兵营的第二个星期日,我们期盼上街的心情早就按耐不住了,那时还没有发领章帽徽,都想照张相片给家里邮去。老班长葛志强六九年山西兵带领我们全班一起去上街照相,记得是在天津百货大楼附近有一个工农兵照相馆照的,我们依次换下老班长的衣服,因为我们还没有发领章帽徽,坐在镁光灯下怀着对绿军装的向往之情,拍下了第一张军照。拍完照片老班长带领我们一起去逛街。天津市是我国第三大城市,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离家没见过世面的农村毛头小伙来说,真是看哪里都新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喧嚣,游人如织的闹市把我们看的眼花缭乱,抬头望去百货大楼的顶尖怎么那么高呀?建筑工人是怎么盖的呀?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新鲜和稀奇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回到新兵训练营以后的几天里,每天都在盼着下个星期日的到来,朝思暮想的想尽快的取回自己的照片,当取回照片后爱不释手左看右看,还美滋滋地相互传递着看。自己嘴里说着照的不好,可是听了别人的夸奖还是心里美的无法形容。然后就是去小卖部买邮票和信封,以最快的速度写封家信,把照片包好邮寄回家。<br> 紧张的新兵营生活是军旅生涯中最难忘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当我收到家里来信的时候,那是最高兴最美好的时刻,每天收操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信。照片寄回十天左右我就收到了家中的来信,信中充满了赞美和鼓励的话语,并把我的第一张军照镶在了家中相框最显眼的位置,这也是母亲当时最骄傲的资本。我家离生产队很近,每天出工前一群姑娘们都爱来我家找我妹妹一起上班,我现在的老伴自从看到我的照片后就偷偷的在心里埋下了暗恋的萌芽。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br> <br> 作者:王泽民</h3> <h3>作者:王泽民</h3> <h3>作者:王泽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