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感统机构,为何我只选朵拉熊

#冬冬学姐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哈喽,我是冬冬,家有2位小暖男(7岁/3岁)。</span><br></h3> <h3>我爱学习爱探索,可静下心来写书法,也可奔放跳健美操;既能一个月宅家看书不出门,也能当个能说会道的导游。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工作时争当劳模,也能把养娃当成一门事业奋身投入,考取了育婴师,在家教育指导师,高级绘本阅读指导师,阿德勒亲子教练,家庭教育指导师,女性成长顾问等。<br><br>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找工作恋爱结婚都是如此的一帆风顺,却万万没想到在带娃这件事情上栽满了跟头。<br><br>初为人母在养育的路上,<b>6年前高需求大宝各种难题:肠绞痛,反复湿疹,红屁股,乳糖不耐受,腹泻,肌张力高,支气管炎等</b>各种疑难问题都需要我一一接招。正是因为栽满了跟头,所以我拼命地学习各大公众号,但因为每位博主的认知面也会有偏差,有的伪科学更是让我怀疑人生。<br></h3> 直到6年前遇到小步和大V店课程,简直就让我如获至宝,尤其是家长大学的内容,让我能够找到最全面最权威的科学育儿理论和方案。我坚持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至少学习一个小时的育儿课程,并且认真做好了笔记,做教育的种子在心里萌芽,所以我决定打破医院工作的铁饭碗,在孩子最重要的头6年,决定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和退休护士长创办了保育园,实现边带娃边创业。同时,我一边副业追随小步和大V店两家公司快速晋升,是小步元老级代言人和资深班主任,目前已是妈妈合伙人和超级顾问,服务过2000多个家庭,带领过6000多位妈妈学习早教课程。并且实现了百人团队月入过万的成绩。 <h3>在众多的早教课程学习中,给孩子早教游戏,阅读,这是我还没当妈时就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唯一很陌生的是【感觉统合】一词。带着各种疑问,我在大V店报名了一个名师感统训练营,深入学习,才逐渐拨开了迷雾。</h3><h3><br>原来感觉统合不是奢侈品,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在人类的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通过基因将各种生存和适应能力遗传给了我们,我们只需在出生之后进行适当或充分的学习锻炼就可获得。</h3><h3><br>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直立行走,孩子经历翻身、端坐、爬行之后,就可以站立、行走、奔跑。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之二:语言,经历生活环境里大量的听觉语言刺激和口形的视觉刺激,人类就自然而然的学会语言,并且熟练运用。之所以人类被称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具备语言、思维、劳动、创造万事万物的能力。</h3><h3><br>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儿童出现了基础能力构建不足的问题,如:多动、身体不协调、运动能力弱、小肌肉锻炼不足、语言发育迟缓、不会与同伴交往、爱哭黏人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主动性、社会性、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方面,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的话,等孩子到五六岁以后,这些问题会演变为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学不会、写字出格、写作业磨蹭、老是与同学发生冲突等学习能力问题。<br></h3> <h3>原来现在大部分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感统失调,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参与感统训练,有的是因为剖腹产造成孩子触觉失调、孩子爬行不足或没有爬行造成孩子前庭觉失调、用过学步车影响孩子的平衡系统等原因。后知后觉,我才想起来以前初中常看香港台的纪录片,也有提及到有的小孩并不笨,但是又出现了读书障碍,多动症等等。后有研究学者发现,这其实是城市病。</h3> <h3>(1)家庭的面积越来越小(寸金尺土),高楼林立,活动空间过少。<br>(2)随着时代发展,房子越建越高,人也越住越高,走动越来越不方便。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孩子听的少、说的少,孩子的坚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差。<br>(3)以前的邻居与邻居之间很多时候都会串门走巷,都会跟孩子互动一下。然而现在邻里走动越来越少了。<br>(4)车越来越多了,大街小巷路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因而大人也越来越不敢让孩子在大街小巷里随意走动随意玩了。<br>(5)带养人也变得很单一了——现在绝大多数的带养人是妈妈或老人家;以前或许是邻里、妯娌、亲朋好友等等。<br>在大环境的变化下,感统也受到了幼教方向的重视。这不,我曾参与创办的两家早教中心就把感统课程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教具方向也是精挑细选。但唯一遗憾的是授课老师在这方面资历太浅。于是我果断有先见之明,把自己孩子送进了当时番禺唯一的一家感统机构(中教全纳,也就是朵拉熊的时代柏林校区)。还是挺佩服自己的坚持,每周两次到开车40分-1个小时到南郊上课。</h3> <h3>在经过朵拉熊专家的测评后,给孩子定制了一套个性化方案,触觉占了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家大宝剖腹出生,前面有讲到他的各种高需求,是因为他的触觉太过敏感。 触觉敏感是指大脑因从触觉系统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错误的,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行为,是机体不能有效运作。所以在行为、听觉、视觉上会异常执着,脾气相当固执。<br><br>触觉反应敏感的表现有:在婴幼儿时期不喜欢被抱,偏食、挑食、不爱吃菜;爱吃手或咬指甲盖;情绪不稳定,爱发小脾气,粘人爱哭,性情孤僻;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者不会和别人玩;怕别人触碰自己,容易吵架;小动作多,坐不住等等。(说多了都是泪)</h3> <h3>最开始,别说是赤脚踩上指压板,连穿着袜子都不肯。因为孩子觉得很痛呀。但是经过几次老师耐心的引导后,他慢慢能接受,再到后来,每次都是特别爽的跳过各种指压板(我看着都觉得疼,但是孩子已经脱敏了,而且脚掌上链接各种神经,所以每次训练相当于给全身疏通经络)</h3><h3><br>随着课程的不断提升,在孩子的前庭觉上有了强化训练。<br>【这里科普一下】前庭觉影响着人体平衡、信息进入大脑、情绪稳定等,当孩子前庭觉失调,会出现如下表现:</h3><h3><br></h3><h3>1.影响学习:前庭觉失调的孩子表现出阅读、听写等困难,长写错字,坐不住、小动作多、缺乏耐心,语言迟缓,思维混乱。<br>2.影响活动能力:因为前庭觉失调会是孩子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并且大脑无法保持警觉状态,动作笨拙不听指挥,身体协调能力差。<br>3.重力不安:孩子前庭觉失调使得孩子怕高,害怕跌倒,不喜欢双脚离地。<br>4.过敏反应:孩子不喜欢任何旋转、前后上下移动的活动和拒绝秋千、滑梯等游乐设施,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前后晃动、旋转后眩晕呕吐等。<br>5.出现过弱反应:孩子好动、注意力短暂、动作夸张并且喜欢追求动作方面的刺激。<br>6.行为时常: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方向感差,左右不分,穿鞋反着穿,容易摔倒,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容易过度兴奋和过度伤心。</h3> <h3>有了良好的训练,为了考验孩子的学习成果,我也刚好遇上了全优加的公益测评调查。大宝的测评指标也就是和朵拉熊日常锻炼的很相近。幸亏,在孩子最佳的成长黄金期进行了干预和训练。<br></h3> 后来,增加了静态课(含专注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div><br><div>这是一条很遗憾的分割线,为啥,因为我怀二宝了,8个月肚子很大了,没办法开车,而大宝的感统课在坚持一年多之后只能结束。当时我还在想,二宝出生后,也一定要送他上感统课,因为成长看得见。不过内心里面还是有纠结,考虑到路途遥远,且协调两个娃的兴趣班。</div><div><br></div><div>无奈之下,唯有自己学着做,在家给两个孩子进行早教和感统训练(零零散散拼凑着做,要是继续坚持上专业课,效果一定更好)。幸运的是,3年后,大宝的成长看得见。</div></div> 直到今年,朵拉熊开在家门口,我兴奋地和保持了多年联系的彭老师说,很开心你们的机构开到了家门口。<br><br>她很快给我推荐了金山谷的负责人魏校长的微信名片给我认识。一聊就停不下来,原来我们还是妈妈不烦商学院的同学。我比她早一届。从感统,商学院,商业模式等,我们聊得不肯睡觉,第二天见面时,更惊喜的是,魏校长还是我的小学老师。缘分真是奇妙,一聊即一拍即合。我们小区门口的教育机构分分合合,已经换了不少教育机构了,唯独乐与研朵拉熊一直扎根,也难怪,魏校长的专业负责,是很大的制胜原因。 【缘分妙不可挡】 <p class="ql-block">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带上了大宝测评和学习了3节课。最开始大宝不情愿,没想到几位专业的美女老师一下子就把他和几位同学征服了,课程中积极配合,从门外都听到他们夸张的大笑声。中途休息时,已看到他们大汗淋漓。问及最喜欢哪个游戏时,他们哔哩吧啦说个不停,每个游戏的名字那么有趣,让我也想体验一番。</p> 在孩子的每次体验课中,我又和魏校长增加了沟通,了解到朵拉熊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感统机构,它还有更大的发愿。 朵拉熊感统运动能力训练馆,<b>专注于3-12岁儿童能力训练,以“动”“静”结合的训练模式,以“游戏”为载体,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爱运动会学习。</b>在动态训练中,以感觉统合和体能运动训练为主,有效地改造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多拉熊打造的是效果可量化的儿童成长品牌,每一个朵拉熊的孩子都有着完整的数据化成长体系。从评估到上课,到家庭的训练,每一个点滴的成长都是看得见的。 朵拉熊运营团队也以广州、深圳为基点,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儿童能力训练一线连锁品牌为愿景,让孩子更出色,让父母更轻松。 培养更多的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责任之心、阳光之心、合作之心的孩子。不断挖掘孩子的天性和潜能,让透明成为最好的自己。朵拉熊用爱和专业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p class="ql-block">【沙盘游戏(据说是有助于心理和写作文)这个点太创新了,期待体验】</p> 最最让我兴奋的是这里竟然有<b>【朵拉熊新父母大学</b>】。<div><br></div><div>因我们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当妈妈,每位妈妈都是第一次做母亲,也曾是别人捧在手里长大的小公主,一夜之间ta选择成为你的孩子,而我们的成长就在那一刻开始。<br><br>因为ta,咱们得以成长,有了新的身份和角色。这注定,母女、母子之间的关系,从来不存在单向,而必须是双向奔赴。<br></div><div><br></div><div>在成为更好的妈妈路上,除了沿用咱们母亲那一辈的经验外,我们的育儿知识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和迭代。<br></div><div><br></div><div>尤其是同为教育人,犹如园丁给小树苗在适当的时期施肥和浇灌,但平时更多的还是需要妈妈们的悉心照料。<br></div><div><br></div><div>所以我无比地期待这新父母大学能够走进小区,成立“妈妈不烦岛”,让更多妈妈有一块沃土彼此滋养。</div><div><br></div><div><b>目前,机构正在试业中,如果你也想来体验,可以直接扫码领取福利,就在家门口(全家便利店楼上,原乐与研),不要错过!</b></div> 学员体验中..... 一不小心写成了小说,后面我们家两个孩子体验完后,我再来更新,欢迎继续关注....

孩子

感统

学习

训练

大宝

前庭

妈妈

失调

触觉

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