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九)】病•轮回•止观•悟道

安子

<p class="ql-block">  先提示一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文字”的定义是“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然而,中华之“文字”文化,这个定义是不符合“汉字”的文化内涵的。</p><p class="ql-block"> 中华之文化的“文字”,创造原理上只有一个:道及如何对待道。尊崇于“道”是对于人的要求,其着重于“顺道”,但,寻求“道之理”,是探索者的“逆而求知”。 </p><p class="ql-block"> 没有对“汉字”其造字方法及原理这样的理解,别说你是否是知识分子了,就连文化意义上的“识字”都不曾达到。</p><p class="ql-block"> 如“煞”字,便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尊道的人“拜”的是“道”生的方向。故,命相也罢,风水也罢,民俗也罢,“煞”同了“杀”,只是对“煞”字理解了一半。否则,你就不会理解“神煞”一词。人,必须“顺道而行”;神,通“申”,“申”加上“礻(示)”是表示对“申”的尊重(祭祀),“申”是突破了天、地、人预设的“道”结果,自然可为“神”也,故有“神煞”之说。</p><p class="ql-block"> 先谈这个问题,是怕有的读者对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有不适感。</p><p class="ql-block">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这个对文字的认识,走入迷信是难免的。</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人,大病初愈总伴随着一个性情的改变;人,总是在大灾大难后顿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病,文字的源头上是何意思?</p><p class="ql-block"> “疒”,道也,更准确地说是“阴”道。“丙”,事物的阴阳。</p><p class="ql-block"> 在您最弱势的情况下,您竟然悟出了阴阳之道!这就是上面一些现象的答案,也是“病”字表达的真实意思。</p><p class="ql-block"> 大彻大悟都是在痛苦的自我革命中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接着不得不谈另一个文化: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之轮回观,是迷信吗?</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回答是与不是,都会引起无休止无意义的争论。</p><p class="ql-block"> 命相学中有一个“十二长生”,也叫“十二运”,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讲的就是“轮回”。</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般人来说,怎么讲解都很深奥。更不要说讲解人再来点故弄玄虚,只能让学习者一头雾水变成雾水一头。</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用事物发展的曲线来讲解它,你的认识会改变,至少,你会感觉到它的哲理性。</p><p class="ql-block"> 胎,事物之萌芽;养,事物具有了生命迹象。然后,长生、沐浴直至达到了事物发展的高潮——帝旺。阳盛极必衰,于是乎,衰、病、死、墓、绝,也就是个很自然的“事物发展”中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最后,都“绝”了,人可以有“绝望”,然而事物往往是在这时出现“转机”,然后又然后,曲线又扬起,胎、养、长生……新的生命征程又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中华民族总是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坚信并施以实践完成“生生不息”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轮回”还是迷信吗?</p><p class="ql-block"> 曲线高科技了点,咱们来点更直观的——种子在不断的“轮回”中,四季在不断的“轮回”中……。</p><p class="ql-block"> 轮回,没有失望,只有希望与进取!这种思维,这种文化,这种哲学思想,与迷信没半毛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而获得这样的文化思维,它源自于另一个“字”——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观”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的“观”,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现代汉语词典中,观,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一个是“看”的意思,另一个从解释看怎么都象名词(如,道观。)。问题就出在第二个。道观,今天我们把它当做“建筑”。实际上呢?它应该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悟道”。</p><p class="ql-block"> “观”是一种悟道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这种悟道之形式,有另外两个词解释:坐忘,止观。</p><p class="ql-block"> 坐忘!!!</p><p class="ql-block">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意】别着魔于这段文字的理解与不理解!坐忘就是以禅定的状态,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 忘我、无我的境界决定的是格局眼界!</p><p class="ql-block"> 止观呢???</p><p class="ql-block"> 现代汉语词典告诉你: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p><p class="ql-block"> 这个解释肯定是不完全的!</p><p class="ql-block">至少,它还是没触及到文化的根本。</p><p class="ql-block">止,它与“匕”同义、同源,就是我们今天修行者所谓的“打坐”。而“观”才是重点!</p><p class="ql-block"> 古文字的“观”有个“鸟”形的偏旁,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观”生慧眼!</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造字的仓颉生四眼知天地之形成、黄帝有四面得八眼看淸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三星堆突出的就是鸟文化、眼文化。</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有远见的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止观是在什么状态下完成的?痛定思痛!</p><p class="ql-block"> “匕”,禅也,其姿势就说明了一切:人,可以与仙、神平起平坐。</p><p class="ql-block"> 坐忘。道教谓物我两忘(革命)、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无我无自己,无为【<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无为非不作为。无为,不要以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所做之事,要符合于道。</span>】,也是佛众生说,也是社会生活中的牺牲之精神层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道,没有“人云亦云”之辩!</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思维,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理念(模式)不同于其它。</p> <p class="ql-block">  【标榜为具有科学先进思想的人不要看下面这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安子很长时间没有更新“美篇”,是因为生病了。病的程度:抢救!</p><p class="ql-block"> 窒息,那“气”就在嗓子眼儿滚动。然而,我却看到了医院的街道对面是灯红酒绿,我想,那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人,很轻松。</p><p class="ql-block"> 当我听到医生松了口气,说,好了。而我的感觉,痛苦又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标榜为具有科学先进思想的人一定要看下面这段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 十二长生中衰、病、死、墓、绝,“衰”,“中”倒下;“病”,不弃悟道;“死”,无我中观道,何惧?“墓”,夕阳西下,景也!特别是“绝”,“纟”古字为一葫芦,破其坚壳那葫芦种子会重新发芽。果真,十二长生接下来就是“胎”“养”。</p><p class="ql-block"> 秋天万物萧瑟,春来定有新生。</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易经爱好者,十二长生依据就是四季之变化。别拿今天我们对字的理解看待十二长生,这个,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人,悟了道,生死也就是自然之道,这道都悟了,生活中何难之有?</p><p class="ql-block"> 致敬尊道而行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