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深二代留学生相亲家长群”聊天时,常常看到有家长对国企央企缺乏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表述不准确,甚至夸大其词,误人子弟。国企央企由于其企业性质,很少与地方打交道,在外人看来,仿佛雾里看花看不清、也说不明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国企央企的几个小常识吧!</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企重组整合驶入快车道。根据国资委(SASAC)官网2021年12月23日公布的最新信息,我国中央企业数量为97家。</p><p class="ql-block">中央企业全称为“中央管理企业”,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央组织部、国资委等其他中央部委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英文名称为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其缩写为SASAC。</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国企与央企有什么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我国早已没有“正部级”央企了,最高只有“副部级”央企,共有72家。在所有“副部级”央企中,国家铁路集团的地位排名第一,中投的地位排名第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第一,央企与国企的概念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国企,顾名思义,就是国有企业,属于国家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不是民企、私企和外企。央企,顾名思义,就是中央的企业,是国企中级别最高的,归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和管理的企业。</p><p class="ql-block">所以,国企与央企的狭义区分,央企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并管理的企业,国企是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并管理的企业。</p><p class="ql-block">央企,也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区别。我们常说的狭义的央企,一般是指国资委管理的97家大型央企。广义的央企,有国资委管理的;还有国务院管理的,比如,铁路总公司;有财政部和中央汇金管理的,比如,中国银行、中国人保等等;还有国务院其他部门和人民团体管理的,比如,中国烟草、中国出版、中国邮政、中国黄金等等。</p><p class="ql-block">中央企业之间也有行政级别的差别,有正部级的,也有副部级的,还有正局级的。管理权限也不相同,有的央企党政正职是中央组织部管理的,有的是国资委党委管理的。</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副部级、正部级的中央企业党政正职,都是由中组部企业干部局考察任命、国资委党委协助管理。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中组部干部五局考察、中组部副部长来宣布班子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央企与国企的职责定位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与国企承担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央企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更是党的执政基础。党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强化“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强调两个一以贯之,从管理体制上逐步到位,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班长,总经理是副班长。这与以前的厂长负责制有了更清晰的定位。</p><p class="ql-block">所以,国有企业要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履行政治责任是根本,方向错了企业就走偏了;社会责任是关键,失去民众信任,企业无法立足;经济责任是基础,没有效益就没能力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央企与国企的发展空间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从社会职能上来看,民企私企外企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靠双手吃饭,都是为国家经济做贡献。</p><p class="ql-block">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央企的发展空间要大于地方国企,从收入角度来看,央企的福利待遇要高于普通地方国企,从长期稳定性来看,央企的稳定性更好。因为国企承担着社会责任,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不会轻易把员工辞退到社会上,因为这样会增加社会负担。所以,国企特别是央企,职业安稳性也是一种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国资委监管的97家央企是如何排序的?</span></p><p class="ql-block">2021年,我国的实业类央企变动频繁,既有被吸收合并的中国化工集团、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也有全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电气装备集团、物流集团、稀土集团。</p><p class="ql-block">截止目前,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的实业类央企共有97家,这也是狭义上的央企名录。</p><p class="ql-block">那么,这97家央企是如何进行排序的呢?</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按“级别”排序,二是按行业排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按“级别”排序:</span></p><p class="ql-block">按照央企正职对应的行政级别,国资委监管的97家央企可以分为“副部级”央企和“正厅级”央企两个层级。</p><p class="ql-block">1、排名第1—51的是俗称的“副部级”央企,官方正式名称叫做“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正职(董事长、总经理)的任免权限在中央,由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到会宣布任免文件,可以享受“副部级”党政干部的各项待遇。</p><p class="ql-block">“副部级”央企的副职(包括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纪检组长等)参照“副部级国家局的副局长”进行管理、使用,任免权限在中组部,可以享受“中管正厅(局)级”党政干部的各项待遇。</p><p class="ql-block">2、排名第52—97的是俗称的“正厅级”央企,正、副职的任免权限都在国资委党委,由国资委企干二局进行日常管理、考察,享受“厅级”党政干部的各项待遇。</p><p class="ql-block">由于管理权限的差异,“正厅级”央企的领导班子调到地方的情况非常罕见,一般只在不同央企间互相交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按行业排序:</span></p><p class="ql-block">在同一层级的央企之中,并不是按照央企的规模、营收等情况进行排序,而是按行业进行排序,相同行业的央企排在一起。如排名第1-10的是核、航天、船舶等军工类,排名第11-14的是石油能源类,排名第15-22的是电力能源类,排名第23-25的是电信业,排名第28-36的是制造业,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央企内部的员工如何成长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的中层(二级单位)及以下的国企员工都是由国企自己管理,不在地方备案,跟行政级别完全脱钩。</p><p class="ql-block">大多数央企实行三支人才成长通道机制,即:经营管理序列(行政领导)、专业技术序列、技能操作序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经营管理序列。</span></p><p class="ql-block">内部基本都称: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基层管理正职、基层管理副职。与行政机关对应的是:央企的二级单位班子正职是正局级、副职是副局级。正职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公司代表、总经理。副职包括: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等。</p><p class="ql-block">央企二级单位内设的部门正副职和三级单位班子正副职。主要包括:部门主任、副主任;三级单位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级单位的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师。这个层级还有一个“台阶”:助理、副总师、安全总监,等等,还是属于正处级,不是副局级。</p><p class="ql-block">央企三级单位内设的部门正副职和四级单位班子正副职。依此类推。</p><p class="ql-block">以上都是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的设置:部门副职下面设高级主管、主管、主办、业务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专业技术序列。</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内部分层级设置: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专家、主任师、副主任师、助理师。按照对应关系:首席专家对应副局级待遇、高级专家对应正处级待遇、专家对应副处级待遇、主任师对应高级主管待遇、副主任师对应主管待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技能操作序列。</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在基层劳动作业岗位设置了技能操作人才成长通道。自上而下是:首席技能大师、技能大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分别对应以上职级待遇。</p><p class="ql-block">三支人才成长通道的大体对应关系:副局级=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正处级=高级专家=技能大师;副处级=专家=高级技师;正科级=高级主管=主任师=技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央企的正式员工有编制吗?</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的正式员工实行的是市场化管理,签订《劳动合同》,按《劳动法》进行管理,不存在所谓的“编制”。</p><p class="ql-block">由于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央企正式员工的名额也是比较固定的,要登记在册、报国资委备案。所以,央企的正式员工也叫在册员工,实行员额管理,不能像私企那样随意招人、辞退,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差异不大。</p><p class="ql-block">央企正式员工虽然没有编制,但实行在册管理、员额管理;央企的领导虽然不属于公务员,但享受相对应的党政机关领导的政治待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公务员和央企职工有什么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公务员和央企最大的区别在于编制,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而央企职工没有编制。因为有身份上的差异,所以各种区别也是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一,央企职工没有编制。</span></p><p class="ql-block">央企虽然和行政机关单位性质差不多,但央企实行的是市场化管理,与职工签订的也是劳动合同。根据《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规定,只有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才能使用编制,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央企编制”。</p><p class="ql-block">而央企和私企又有很大的区别,私企可以随随便便招人,而央企却不行。而且每个央企职工都要登记后报国资委备案,招录名额也是固定的。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不会签订任何合同,转正时会根据政策填写《公务员登记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招考方式的不同,公务员叫“招录”,企事业单位叫“招聘”。</span></p><p class="ql-block">公务员凡进必考,通常由组织部或公务员局统一组织。</p><p class="ql-block">而央企因为规模不同,招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园招聘,这是面对应届生的统一招聘,招考单位主要以央企为主,招录流程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还有一种是社会招聘,招录单位主要以地方国企为主,招录流程相对简单。从总体来看,央企招聘由自己组织,是否录用的决定权也在自己手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收入的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公务员的收入实行“阳光制度”,主要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构成,基本工资是全国统一的,津贴补贴与当地经济水平息息相关。虽然公务员的收入不高也不低,不过非常的平稳,同一地区、同一级别公务员基本没有多大差距,属于小康水平。</p><p class="ql-block">而央企,受地区、职位、层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央企职工,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从总体来看,央企职工的收入要比公务员高不少,部分经济匮乏地区的央企可能因为经营状况不良,连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四,政治待遇的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公务员由组织部、公务员局统一管理,职务越高享受的待遇越好,社会地位越高。而央企职工属于企业职工,受单位统一管理,和政治待遇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央企领导班子的管理权在中央和国资委,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方面倒是和公务员干部没有多大差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五,社保缴纳的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公务员可以享受最高等级的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因为工作稳定,所以没有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除此之外,公务员在基本的医疗保险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报销比例比央企职工高。</p><p class="ql-block">央企职工享受的是企业职工基本的养老保险,部分单位有企业年金,退休金比不上同等级的公务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是必须缴纳的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六,调动方式的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根据相关规定,公务员和央企之间可以实现自由相互调动。公务员转央企非常方便,也称为正向交流,只要你愿意主动放弃行政编制,基本没人会拦着你;但是,央企职工想要转到公务员岗位却非常麻烦,也被称为逆向交流,不仅需要办理繁琐的调任手续,还要求市属国企领导班子成员以上才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七,发展前景的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虽然大多数公务员奋斗一辈子也只是科级处级的级别,晋升机会比较渺茫,但如果有志于仕途,公务员还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央企职工想要走仕途路线却非常难,而且很多领导班子成员都是由公务员转岗而来,限制了央企职工的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国企哪些干部可以与行政部门公务员进行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国企干部调任行政部门转为公务员,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领导干部,具体点就是一类企业的正副职和二类企业的正职,因为这两类企业都是领导的干部管理权限都在地方组织部门,至于大型国有企业比照地方国有企业执行,大致相当的地方一类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组织实施部门是组织部,集团企业和央企的干部交流由其组织人事部门和地方组织部门进行沟通以后组织实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对于国有企业干部任职交流,主要针对的是副处级以上的干部。</span>一般来说,在实际的干部交流任职过程中,企业干部想要去政府任职交流,必须是市属一类企业的正职或者副职,二类企业的正职,这些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与处级干部相当,对于央企而言,必须是地市分公司的总经理或者类似职务的企业管理者,而对于一般的企业干部职工来说,基本上没有机会。</p><p class="ql-block">对于区县国有企业来说,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到企业交流任职,不过区县国企的总经理很少逆向交流至政府部门任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区县部门对于科级干部调任比较保守,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即使是执行的时候更多的是参照处级以上干部调任规定执行的,当然,如果区县国企经理被提拔是可以的,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十分少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什么是“体制内”?</span></p><p class="ql-block">就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而那些不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边缘的部分就叫体制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主要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内的优势,更多表现出的是工作的稳定性、福利的优厚性、社会的主导性;与之相应,体制外更多表现出灵活性,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性、低福利性,以及对社会或所在单位的影响力弱。</p><p class="ql-block">能够依靠政府权力取得稳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额利益的公务人员的集合。目前,我国有公务员约700多万人、事业单位员工3000多万人。从数量上看,“体制内”已绝对是少数。</p><p class="ql-block">改革前,绝大部分拥有城镇户口的人都在体制内。那时,城镇就业人员都有“单位”,单位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层组织,同时承担了从“吃喝拉撒睡”到“办追悼会”在内的广泛社会职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如今的“体制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最为典型,处于核心圈,事业单位处于中间状态,而国有企业则处于最外围。</span></p><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国企职工被推向体制外。目前留在体制内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公共事业领域、资源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在这些国企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是国企高管。领导还保留着行政级别,属于“体制内”,下面的员工则属于“体制外”。行政机关的司机、保安、保洁等后勤岗位也逐渐从“体制内”剥离出来,有的还采取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所谓“体制内”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类:</span></p><p class="ql-block">1,公务员、事业编: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个人资料与身份都有相应级别,组织部、人社局分别进行统一管理,单位领导没有权力决定这类人的去留。如果单位转企或者合并,该类人员工作也会得到相应安排,不会失业。</p><p class="ql-block">事业单位除了事业编还有一个叫控制数的东西,也是需要公开招聘考试的,它可以理解为某个固定单位的事业编制,无法调动,如果单位没了,编制也就没了,如果单位在,工作也很稳定,与事业编是同工同酬,同样的管理。并且控制数在本单位有空余编制的时候可以优先转真正的事业编制。</p><p class="ql-block">2,国企:国企也是许多毕业生比较喜爱的工作。现在国企里有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临时工这几种身份,部分企业由事业单位改企而来,极少数员工还有事业编制,后进人员的"编制"是企业员工在册编制,也就是签合同的正式人员,严格上是企业自行管理人员的去留。</p><p class="ql-block">3,军队文职:是指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它的工作类型是在非作战部队,比如院校、医院、科研院所、文体单位、干休机构和房地产管理部门等,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程实验、医疗卫生、文艺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和事务性管理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4,三支一扶:指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时限一般是2年。三支一扶本身并没有编制,但是目前部分地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就可以直接在原岗位转为正式编制,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对待;不能转的,各省(区、市)县乡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拿出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岗位,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专项招聘,大大降低上岸难度;如果工作期满后选择自主择业,可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等。三支一扶是进入体制内很好的一块跳板,虽然也需要报名考试,但竞争压力相比直接参加公务员、事业编等考试偏小许多。</p><p class="ql-block">5,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且,特岗教师的3年聘期结束后,只要考核合格,且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上编制,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负担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