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山水映夕暉(上篇):一言难尽的乡绅文化

清江寒士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这次组团蜀南游,我们选定的第一处景点是夕佳山黄氏庄园。这是坐落在整个景区入口处的标志性牌坊。上面题写的是夕佳山民居,而不是黄氏庄园。按人们通常理解的民居慨念,大多应指村落、场镇等居民聚居处与居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群,而并非特指庄园。庄园可以被纳入民居的范畴,但它的规模、格调、以及豪华奢侈的程度,都不是普通民居能达到的。故此,庄园不能代表普通的民居。将它叫作夕佳山黄氏庄园会更切合实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拾级而上,巍峨雄浑的山门扑面而来。高悬的匾额上四个行书大字:紫气生处。——祥瑞属我,先声夺人。再看两旁的楹联:排闼层层滴翠千峰平槛立;凌雲重重湧绿万章绕宅来。——吞吐开合,气象万千。匾额与楹联皆磅礴大气,相映成辉,很有点李白汪洋恣肆的遺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这是大院内池塘边上的参天古树。看了标识牌,惊了一跳,是珍稀树木——桢楠,树龄已超过四百年了!由此可以猜测,这应是黄氏入川始祖应江公在初建宅院时种下的吧。据传,当时堪舆的风水先生说,住宅应当前虚后实。青龙、白虎、朱雀三个方位气势均宏大,唯后山玄武不足,建议垒土加高或植树增势。黄氏采纳了后者,于是在后山遍植桢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桢楠早已蔚然成林,一株株雄健挺拔的桢楠树浓荫如盖,竟引来了无数鷺鸟安营筑巢,给山庄带來了"天然鹭鸟公园"的美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在庄园大院内拍下的庄园正门和正门前的池塘。石栏、石獅、木柱、穿枋、白牆、青瓦……再点缀以爬上围墙的小红花,以及远处露出的茂盛的桢楠林,你能说这庄园不吸引人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此乃院内前厅正门。请关注这块匾额:世代宏基.。霸气侧漏,动人心魄!明万历四十年(1612),由江夏黄氏填川始祖应江公于此择址建宅起,至民国黄秋铁,历经三百余年计十一代人的辛勤经营,其间进行了四次大的改扩建,终于建成了建筑面积一万余平米,大小天井院落十一座,各类房舍123间,高墙深院,雕梁画栋,古木参天,景色秀丽的大庄园!宏基之赞名副其实。匾额款识时间是己丑,即1889年,应是第十代孙黄中美第三次修建庄园后所立。刚好一个甲子后,雄鸡唱白,乾坤挪移," 宏基 " 连同 " 世代 " 通通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一部跨越三百余年宏大而悲怆的家族兴衰史,就此写完了最后一页!我久久地盯着世代二字思忖:早已作鸟兽散的黄氏子孙们,倘若他们有朝一日来到祖上留下的庄园,面对这块匾额,会是一种啥心情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庄园内匾额楹联尤多,凸显出文人大宅的书香之气。这是整座庄园内最为显赫、醒目的一张大匾,它悬挂于庄园前厅厅堂正中。匾书四个大字:龙光永榭;上款为:恩师黄学海惠存;落款为: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原匾己失,此为后人补书)。光第何许人也?光绪年间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也。光第乃富顺人,黄学海在富顺任教谕期间,光第曾拜其为师。故此,在黄氏庄园重建落成时,光第特向恩师敬赠此匾贺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这是正厅后面第二进庭院正中的堂屋,里面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是黄氏家人祭祖的场所。堂屋左边依次是老爷、大少爷、小姐的房间,右边是二少爷和孙辈们的房间。门上匾额:伯仲增辉,无须解释,惟中部下方八个小字:雲程发轫、名重木天有些费解,得稍加提示。云程:青云之路,多比喻仕途。轫: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头,发轫:把轫移开,让车子前进,比喻美好远大的前程才开始。木天:指高大宏伟的木结构建筑物,名重木天:是指名气、威望高过宏大雄伟的建筑。由于款识中未见年号,故难以判断伯仲兄弟指的是第几代子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这是前厅后面的第二进庭院。悬挂三凤联飞匾额的是庭院左厢的中客厅。据说,黄氏家庭在清代曾有三名子弟同时考中秀才,地方贤达特镌此匾祝贺。从客厅所悬抱对的内容分析,这儿大抵是子弟们接待友人的场所。抱对内容是这样的:盛友如雲相识岂无弹铗客;高朋满座往来都是莫逆交。运用《战国策》里冯獾弹铗故事和《周书》中张轨与孙树仁易衣而出故事,用典精妙,内涵厚重,激荡着一股豪侠仗义之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自中客厅穿过工字厅,转过一道屏风,便是戏台。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和两边的" 美人靠 ",即是观看席。上戏台须登七级台阶。台阶左右华板上饰有取自戏剧故事的木刻画。左为《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右为《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其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戏台通过一道圆门与后花园相通,坐在台下,可见园中有园,戏中有景。这是黄氏第三次扩建庄园的第十世孙黄中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这次扩建中,他给庄园注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学艺术元素,使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后花园一角。围墙外面便是茂密的桢楠林,桢楠林占地80余亩。由此引來鹭鸟在此生息繁衍已达数百年历史。每逢阳春三月,鹭鸟回归,热闹非凡。据说,每当夕阳西下,千鸟投林之景像,颇有陶渊明诗句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意境,于是,原名席家山被更名为夕佳山。后花园里,林木也还算茂盛。园里的树木枝叶上,落满了鹭鸟矢。想在园内学学斯文闲庭漫步一番,稍不留神,就会有鸟矢砸到头上,唉呀呀的叫苦不迭,让人着实有些尴尬与懊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牌坊,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标识之一。在上个世纪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曾被视为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东西而遭到拆毁。尤其是在文革浩劫中,其破坏程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许多地方的牌坊被直接用炸药炸掉。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又一反常态地掀起了修复和新建牌坊的热潮。几乎每一个稍为像点样儿的景点或所谓的古镇,都会至少立上一座。这不,在李庄古镇的入口处,一座简洁、明快、大气的牌坊便出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东岳廟前,长江岸边,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中央,新落成的、被命名为"同舟共济"的李庄同济纪念碑巍然屹立。整座碑的造型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一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岸气势。而李庄,曾是同济大学这首扬帆远航的大船航行途中的一个码头与船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东岳廟,抗日战争初期(1940年),同济大学迁驻李庄,其工学部就留驻于此,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才离开李庄古镇迁回原处。而今,廟前辟有广场,并立有李庄同济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在同济大学工学部旧址的东岳廟前,让我们留下一个合影作为纪念吧。这既是我们的一次文化朝圣之举,亦是我们对民国时期国难当头时,一大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们的爱国情怀顶礼膜拜、默默缅怀的谦卑行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许多国人都不知道这样一段历史,因为它被人为隐藏了几十年!抗日战争时期,故宮博物院的三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辗转护运来到李庄古镇,被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1946年,这三千箱国宝级的文物,无一箱遗失,安全地护送回到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专家、学者们功不可没,李庄作为抗战期间的文化圣地的历史地位也将永垂史册!好好看看这张图片吧,来李庄别忘了朝觐这个地方。它,就是张家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就是这份十六字的电文,铸就了李庄的伟大!使它扉声中外,名扬天下!在此,我们无法详细叙述这件名垂青史的伟大事迹,只能浮光掠影的一笔带过,但却怀着崇敬的心情郑重地请大家记住下面这些本该璀璨耀眼、却被狠毒抹掉的名字——他们是: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宛玉亭、范伯楷、杨明武、邓云陔、张访琴、李清泉、罗伯希······等32位李庄小镇上的帝珠乡绅,社会名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当年,时任哥明档李庄区档部酥鸡的罗南陔约请代理区长张官周、镇长楊君惠以及李庄的士绅共32人聚于自家府邸羊街8 号共同商议。凭着他在地方上的威望和权力说服了大家,达成共识,并拟就了上面这份电文,托人带到宜宾,发给了尚在昆明地区正受到日机空袭威胁的同济大学。使得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辗转流徙来到李庄,终于寻得一张 " 宁静的书桌 " ,直至抗战胜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在那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秋,力排众议、给予中央研究院和同济大学以栖身之地的李庄士绅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等人,堪称真正的民族脊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伟大的乡绅,就没有伟大的李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天翻地覆后,李庄名流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这三位民族脊梁中的脊梁,一并被……(此处略去八个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处决那天,W.G,Z在原同济大学的运动场上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公审大会,并发动起农民每人手持一根木棒,排成所谓"水火巷",声嘶力竭地高呼口号,当罗南陔等三人被押解着从巷中通过时,两边乱棒齐下,打得他们皮开肉锭,血肉横飞,受尽折磨,生不如死;之后才将他们枪决。按原计划,枪决后还要点天灯曝尸三天。只因那天暴雨下得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气氛极为恐怖,原计划已无法进行,才临时决定将三人匆匆枪决后散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李庄古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且保存得相当完好。从高处望去,李庄的民居近乎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围牆四合的院落。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不到三千人的小小李庄,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包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内的十余个中国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近万名文人、学子!李庄人不仅将镇上所有的庙宇祠堂大院(号称九宫十八庙)全部腾空出来给了迁来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许多乡绅和富人还让出了自己的四合院租借给这些机构、甚至是免费给学生们居住,自己则搬到了乡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不给提示,你知道这两尊塑像塑的是谁吗?恐怕不少游人都不晓得。让我告诉你吧,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夫人林徽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随中国营造学社辗转流亡到了古镇李庄,一住就是六年。并在此完成了他的巨著《中国建筑史》。而他们当年流亡李庄时,居住在一个离李庄还有两华里、名叫月亮田的小村子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到那里。于是,拍下这两尊塑像敷衍塞责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天上宮,又名玉佛寺,亦称福建会馆。建于清道光25年(1845),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乃由福建籍移民集资修建,主要供奉圣母马祖。会馆的大山门气势恢弘,造型独特,且配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雕刻,艺术水平极高,令人叹为观止!内由戏楼、正殿、后殿、两側厢房以及中间空阔石坝组成。雄鸡唱白后,即被改作粮仓,直到1998年,重又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因供奉有十六尊缅甸玉佛,故现名为玉佛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这是在长江边上新建的一座景观长廊,在长廊的入口处悬挂着一副楹联:李庄山水护国魂,学术第一耐清贫。概括了李庄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地位,以及抗战期间流亡于此的那批大师级的专家学者们的品格。当时,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