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字载体 /季宝立

石城书翁

<p class="ql-block">文史小品之四</p> <p class="ql-block"><b> 简 述 文 字 载 体</b></p><p class="ql-block"> 季 宝 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见证和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历程,促进并传承了文化、艺术、思想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而文字与承载它的物质材料——文字载体是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中华先民们尝试、探索、发明了丰富的书写材料与存储介质,使文字载体先后经历了甲骨、岩石、器铭、木竹、缣帛、纸张和电子输入存储介质等阶段。</p> <p class="ql-block"><b>  ★ 甲骨</b></p><p class="ql-block"> 早在殷商时代,先人用烧红的竹木棍灼烤龟甲或兽骨,后陆续用利器在甲骨上刻划,逐步形成了我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考古学家先后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有15万片之多,有的是单个放置,有的则是几个捆在一起摆放。</p><p class="ql-block"> 烤灼、刻划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其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祭祀、讨伐、封赏、贵族生话习俗等,还涉及打猎、农事活动、医药常识等诸多信息。</p> <p class="ql-block"><b>  ★ 岩石</b></p><p class="ql-block"> 石材易取,石面易刊,从山崖、石壁,到碑碣、美玉都曾是我们祖先使用的文字载体。 </p><p class="ql-block"> 先人早期磨制石器,有了金属工具后,便有意识的在岩石上进行有意义的刻划。战国时期,贵族为纪念逝者,就用一块石头刻上其姓氏生平,以追述世系,歌功颂德,永垂后世。墨子有“镂于金石”之说,表明战国时期在石头上刻字已经流行。</p><p class="ql-block"> 刻写在石头上的文字,称为“石刻文书”。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实物系春秋时期的石鼓文。石刻文书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儒家、佛家、道教经典等。</p><p class="ql-block"> 磅礴大气、雄浑古拙的摩崖石刻、碑刻,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 青铜</b></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是用红铜与锡、铅等金属铸造成的合金器铭,始为金色,后因长时间的锈蚀而变为青绿色,故名。</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大约行于商、周至西汉。当时的贵族遇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纪念,或有重要文件需要长期保存,便铸造一件青铜器,把事件或文件用文字记录下来。周朝把铜亦称金,所以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叫着“金文”。</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上的文字分为铸和刻两种。早期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比较简单,只有姓名、年月,后来逐渐增多,内容不断丰富,有的甚至成了专门档案记载,不仅有征战、誓约、训诰的实录,还有土地、宗族、分封、军事制度等的承载。</p> <p class="ql-block"><b>  ★ 木竹</b></p><p class="ql-block"> 公元五世纪前,先贤们开始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削刮、打磨平滑(竹片须用火炙干)后,用于写字或刻字。 这种用着写作的竹片叫“竹简”、木条称“木牍”。稍长的文字写或刻在竹片上,称为“简策”。短文写或刻在木片上,叫着“版牍”。“简策”与“版牍”合称“简牍”。</p><p class="ql-block"> 一片简牍称为一简,常竖写一行文字。如字数较多,则把数简用绳子或丝线编串在一起,谓之“册”。简牍上书写的文字有官方公文,如告示、户籍、信札、遗册,也有学术著作,如《尚书》《礼记》《论语》等。</p> <p class="ql-block"><b>  ★ 缣帛</b></p><p class="ql-block"> 一种白色即本色的初级丝织品,也称锦帛、帛布。质地柔软,宜于书绘,幅面较宽,可随意裁剪,体积轻薄,容量较大,且便于阅读、收藏、折叠携带,比木竹优点多。用缣帛作为记录载体的读物,称为帛书或素书。</p><p class="ql-block"> 缣帛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前后持续约800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缣帛价格昂贵,因此很难普及,只能为皇家、贵族所用。</p> <p class="ql-block"><b>  ★ 纸张</b></p><p class="ql-block">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p><p class="ql-block"> 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开始用一种糊状物经过干燥后,在上面写字绘画。到了公园105年,东汉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工艺完整的造纸术,从此,有了原材料易找、价格低廉、适合书绘、便于装订的文字载体。</p><p class="ql-block">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基本取代帛、简而成为独一的书写材料。再经元、明、清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的手工造纸愈加发达,质量优良,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 电子输入存储设备</b></p><p class="ql-block"> 电子输入存储设备是釆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生产制造的,类似于传统纸质媒介的书写阅读终端介质,一般认为是一种虚拟的文字载体,包括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p><p class="ql-block"> 电子输入存储设备的最大优势是容量巨大,占用空间小;书写方便,手写、键盘、语音多种输入方法兼容;屏幕、字体、色彩、音量可调整,读、听舒适;安全性高,可以传输,易于保管和携带。</p><p class="ql-block"> 随着互联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阅读app的相继推出,数字化阅读不断普及,极大的丰富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生活,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  除以上这些外,先民们使用过的文字载体还有泥土、陶器、砖瓦、水泥、象牙、合金材料等等。</p> <p class="ql-block">  我国文字的物质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每一种载体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功能,而载体的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并记录承载了这段辉煌的岁月。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载体还将不断变革,介质将会越来越轻便,书写、阅读将会越来越方便、舒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注: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