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润育心 美润育行】——小班五大领域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

快乐的喜洋洋

<p class="ql-block">  一. 健康领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p><p class="ql-block">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教育内容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健康生活部分</p><p class="ql-block"> 1.情绪与适应</p><p class="ql-block"> (1)情绪稳定不哭闹,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愿意来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2)识别他人明显的情绪,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调控情绪。</p><p class="ql-block"> 2.生活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 (1)学习如厕,不憋大小便,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2)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早晚刷牙,勤洗澡。</p><p class="ql-block"> (3)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p><p class="ql-block"> (4)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喜欢吃健康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5)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3. 安全与自护</p><p class="ql-block"> (1)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p><p class="ql-block"> (2)不做危险的事,知道不攀爬阳台,不玩火,不动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p><p class="ql-block"> (3)能有秩序地上下楼梯,能玩大型运动器械。</p><p class="ql-block"> (4)不随便吃东西,身体不舒服时能告诉成人。</p><p class="ql-block"> (5)认识五官,了解主要保护方法。</p><p class="ql-block"> (二)体育部分</p><p class="ql-block"> 1.基本动作与游戏</p><p class="ql-block"> (1)喜欢参加身体锻炼,感受运动游戏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2)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听信号走和跑。</p><p class="ql-block"> (3)双脚自然地向上跳、向前跳、从25厘米高处向下跳。</p><p class="ql-block">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p><p class="ql-block"> (5)能灵活地正面钻高65~70厘米的障碍物和手膝着地爬,在钻、爬、平衡游戏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方向。</p><p class="ql-block"> 2.体操与队列</p><p class="ql-block"> (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p><p class="ql-block"> (2)学习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p><p class="ql-block"> 3. 器械活动</p><p class="ql-block">尝试玩各种小型运动器材(球、绳、棒、圈等)以及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玩具,体验运动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 (1)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p><p class="ql-block">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p> <p class="ql-block">  二. 语言领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1.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p><p class="ql-block">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p><p class="ql-block">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p><p class="ql-block">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p><p class="ql-block">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p><p class="ql-block">教育内容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谈话活动</p><p class="ql-block">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p><p class="ql-block"> 2. 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p><p class="ql-block"> 3. 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p><p class="ql-block"> 4.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5. 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p><p class="ql-block"> (二)讲述活动</p><p class="ql-block"> 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p><p class="ql-block">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p><p class="ql-block"> 3. 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p><p class="ql-block"> 4.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p><p class="ql-block"> 5.能安静地听教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p><p class="ql-block"> (三)听说游戏</p><p class="ql-block"> 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p><p class="ql-block"> 2. 练习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p><p class="ql-block"> 3. 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p><p class="ql-block"> 4. 养成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p><p class="ql-block"> (四)文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1.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2. 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3. 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4.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p><p class="ql-block"> (五)早期阅读</p><p class="ql-block"> 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2. 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p><p class="ql-block"> 3. 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4. 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p><p class="ql-block"> 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p><p class="ql-block">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p><p class="ql-block">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  三. 社会领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p><p class="ql-block">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p><p class="ql-block"> 4.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p><p class="ql-block">教育内容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一)自我意识</p><p class="ql-block"> 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p><p class="ql-block">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p><p class="ql-block"> 3. 当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向成人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4.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够坚持做完一件事,体会成功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二)人际交往</p><p class="ql-block"> 1.知道父母的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p><p class="ql-block"> 2. 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3. 逐渐熟悉老师,喜欢与老师交往。</p><p class="ql-block"> 4. 愿意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p><p class="ql-block"> 5. 能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并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p><p class="ql-block"> (三)社会学习</p><p class="ql-block"> 1.逐渐熟悉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逐步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 2. 知道班级常规,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3.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p><p class="ql-block"> 4.初步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5. 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p><p class="ql-block"> 6.乐于参加各种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p><p class="ql-block">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p> <p class="ql-block">  四. 科学领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1.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2. 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p><p class="ql-block"> 3.学习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p><p class="ql-block"> 4.借助具体的活动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p><p class="ql-block"> 5.通过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关系的粗浅知识和经验。</p><p class="ql-block"> 6.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逻辑与关系、数、量、图形与空间等感性经验。</p><p class="ql-block"> 教育内容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包括科学(自然、科技)和数学两大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既有共同点也有独特之处,下面分别介绍。</p><p class="ql-block"> (一)科学部分</p><p class="ql-block"> 1.观察一些常见小动物的突出特征,关注它们的生长变化。</p><p class="ql-block"> 2. 对植物的突出特征及变化感兴趣,感知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3. 在观察和简单照料小动物和小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关爱动植物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4. 观察和摆弄周围常见的玩具和材料,感知其突出特征,如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获取粗浅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5. 初步感知周围的物质和材料与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p><p class="ql-block"> 6. 感知地球物质如沙、土、石、水的基本性质和明显特征。</p><p class="ql-block"> 7.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简单科学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感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8.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p><p class="ql-block"> 9. 敢于提出问题,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p><p class="ql-block"> 10.学习正确使用感官感知事物,发展观察和感知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较为细致的观察。</p><p class="ql-block"> (二)数学部分</p><p class="ql-block"> 1.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和取放操作材料。</p><p class="ql-block"> 2.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愿意认识它们。</p><p class="ql-block"> 3. 能感知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比较它们的多少。</p><p class="ql-block"> 4.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p><p class="ql-block"> 5.能初步区分事物的大小、高矮等。</p><p class="ql-block"> 6.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方位。</p><p class="ql-block"> 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p><p class="ql-block">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p><p class="ql-block">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五. 艺术领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p><p class="ql-block">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育内容与要求:</p><p class="ql-block">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大部分。下面分别介绍。</p><p class="ql-block"> (一)音乐部分</p><p class="ql-block"> 1.歌唱活动</p><p class="ql-block"> (1)学习运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p><p class="ql-block"> (2)学会逐句唱歌,吐字基本清楚、节奏基本正确,并逐步做到唱准曲调。</p><p class="ql-block"> (3)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4)能使自己的歌声与琴声、或共同歌唱的其他人的歌声相一致,初步学会分小组接唱、对唱。</p><p class="ql-block"> (5)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和别人一起歌唱。知道不能长时间地大声歌唱。</p><p class="ql-block"> 2. 韵律活动</p><p class="ql-block"> (1)学习按照音乐的基本拍子自然、均匀地做上肢和下肢的简单动作和模仿动作,基本能随音乐变化改变动作。</p><p class="ql-block">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内容、情感等,体验随音乐运动中的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3)在没有队形规定的情况下能够自由选择活动空间,移动时能够不能与他人碰撞。</p><p class="ql-block"> (4)愿意参加由教师发起的韵律活动。</p><p class="ql-block"> 3.打击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1)学习几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在集体中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演奏。</p><p class="ql-block"> (2)初步学习看指挥的动作开始和结束演奏。</p><p class="ql-block"> (3)不演奏时不随便玩弄乐器,按要求取放、交换和收拾乐器。</p><p class="ql-block"> (4)喜欢操作打击乐器,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p><p class="ql-block"> 4.欣赏活动</p><p class="ql-block"> (1)初步感受性质鲜明单纯、结构短小明晰的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2)在感受的同时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体验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歌曲的不同情趣。</p><p class="ql-block"> (3)喜欢倾听、观赏他人表演的音乐、舞蹈,并喜欢进行模仿。</p><p class="ql-block"> (4)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倾听或观看自己所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p><p class="ql-block"> (二)美术部分</p><p class="ql-block"> 1.欣赏</p><p class="ql-block"> (1)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逐步产生欣赏美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2)欣赏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造型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物品和作品。</p><p class="ql-block"> (3)初步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工艺美术品、影视作品、教师的范例以及同伴的作品,感知美的形式和内容。</p><p class="ql-block"> 2. 绘画</p><p class="ql-block"> (1)乐意参加绘画活动,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p><p class="ql-block"> (2)认识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棉签棒、画纸等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有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p><p class="ql-block"> (3)在游戏中学习点、线、圆形、方形和简单物体的画法及涂色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表现日常生活中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p><p class="ql-block"> (4)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认识8~10种颜色,能说出色彩的名称,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对色彩游戏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5)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大胆地安排主要形象。</p><p class="ql-block"> 3.手工</p><p class="ql-block"> (1)愿意参加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及创作的快乐,愿意尝试操作各种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事物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2)学习用撕、剪、折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简单形象。</p><p class="ql-block"> (3)喜欢玩泥游戏,能用团圆、压扁、搓长等方法塑造简单事物的立体形象。尝试使用泥工板、模具等泥工工具,能将用剩下的泥自觉放回泥盒中。</p><p class="ql-block"> (4)愿意参加纸工制作玩具的活动,能体验到制作活动和玩自制玩具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指导要点:</p><p class="ql-block">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p>

幼儿

学习

活动

初步

喜欢

教师

简单

教育

感知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