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云书坊(九)

附小云书坊

<p class="ql-block">淮南师范附属小学 刘丹</p> <p class="ql-block"> 寄神魂于文字,畅游徽州山水 </p><p class="ql-block"> ——读《徽州文化全书》有感</p> <p class="ql-block">  明朝有个爱做梦的大戏剧家,替杜丽娘做了一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凄美的青春之梦。之后他的这种入梦思想又深刻影响了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p> <p class="ql-block">  这位戏剧家就是汤显祖。他为徽州也留下了一个梦:“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诗化的徽州得到大文豪如此评价,让人不入梦也就难了。然而文豪不知,徽州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却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那样一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诗意的山水,除了怡人性情之外,更多的只是横亘于青山绿水间的人们与外界交往的一道道屏障。</p> <p class="ql-block">  山的那边还是山,生存环境的恶劣却反倒造就了雄霸商界的徽商,孕育了精美绝伦的徽文化。《徽州文化全书》带着我的神魂行走在徽州这片大地,一如穿行于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内敛地凝聚起艺术的隽永感染力,写意式地舒展着飘逸的生命张力。</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皖南这片土壤,曾经去过数次,当时的我们——一群年轻的身影倒映在清水河上,激荡起诗仙千余年前的吟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迎着河上清新的风,看着任由春风吹乱的同学的长发,我悠然想起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句话:“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端详那一张张笑靥满面的青春面庞,我相信此言不虚。 ­</p><p class="ql-block"> 虽身不能去,但心向往之,在书中神游,意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素雅秀美的山水容颜不老,而我们终将朱颜辞镜。寄情于山水之间,是我们对青春生命永恒留恋的情感投射。高山流水,中国人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是人生知音。察其原因: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山水,一阳一阴,一刚一柔;高山流水,刚柔相济,辩证互生。中国人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智慧,体会参悟的就是自然。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向山的深处行走,一定会找到水;向水的源头追溯,一定会见到山。溪出深山,泉出幽谷;山环水绕,依山傍水。这些自然景观反应的都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情趣,中国人的境界。所以孔子也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p> <p class="ql-block">  置神魂于徽州的山水之间,心情放松得像河上顺流而下的竹排。想象着当年浪漫豪放的诗人带着满腹愁肠,放舟于河上。船尾一位艄公,船头临风而立的,是诗人久已疲惫的形骸。行吟于这灵山秀水,一定抚平了诗人的失意。当你带着各样的故事来到这片土地,在这山间沁润的风与河上粼粼的波中与古人相遇,与大道相通,与自然相融。当书页合上,闭目回望,作别这一方山水,我相信,留在这山水间的气息还将长存……</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