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句经典的开场语来自于央视推出的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利用5分钟时间就带领观众穿越了上千年的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同学们欣赏了一场视觉上的文化盛宴,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式浪漫,每一集荡气回肠的解说,都带着无言的力量,抚平了焦躁的心。岁月和沉淀的力量让人真实感受到文化之美。那美,也深深镌刻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司母戊鼎,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代表,无论是在中国青铜化史上,还是世界青铜文化发展史,司母戊鼎是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不愧为“青铜之王”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西周时期的官职采用世袭制,青铜器上往往刻上赞美祖先功绩的文字。这种习惯正是出于礼仪的要求,所谓“藏礼于器”。“鼎”在周代,是最重的礼器,皇室和贵族常把重要是事件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称为 “钟鼎文”,也叫“金文”。这些钟、鼎,就是一本本记载历史的青铜之书。大克鼎的内部铸有金文290个宇,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鴞,即猫头鹰,在古代被视为战神。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鴞纹形象仅见于商代后期。此器造型生动传神,鴞鸟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点,构思奇巧。整器装饰绮丽,花纹复杂多样,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精品。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口内壁铸铭文“妇好”,妇好,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君武丁的妻子之一,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军事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古蜀文明始终被当作一种地域文化,鲜少出现在官方史书中,以至于当他们的辉煌遗迹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更愿意相信,青铜头像凝重的表情是在遥望自己的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当我们的目光遇到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他们鲜明的特征,标示着他们区别于普通人。无例外的凝重表情里,有突出的眼睛和薄薄的嘴唇,耳垂全都有孔。在上古时代,珥佩应该是特殊身份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眼前晃过这道耀眼的金芒,仿佛普照大地的神灵。一晃,离我们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已经近在咫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它陪伴勾践历尽沧桑、卧薪尝胆,见证了那段海沉浮的乱世春秋。这把越王勾践剑,劈开了春秋与战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只萌萌的铜老虎,安静地趴着。乍一看并没有相隔千年距离感,但它身上的错金铭文和一条规整的中缝,预示着它不凡的身份——兵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骊山北麓,渭水之滨,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即将拉开帷幕。尚是少年的秦王赢政,选中一块“枕金蹬银”的风水宝地,他向东而立,誓要踏遍六国,将全天下的山川河流尽藏于陵墓之中。陵外与陵内,隔着生死,更隔着变与不变的光阴。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缝隙,仿佛可以听到大秦军团压抑了两千年的怒吼。他们久经沙场,所向披靡,可严苛的纪律让他们不敢做出过多的表情,守护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信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并防御风。雁腹内可盛放清水,燃灯的油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污染。雁鱼灯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曾侯乙编钟出士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距今已有2400 多年。这套完整的编钟的出士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岩石可以被移动,艺术的丰碑却没有倒塌。图稿、浮雕、石碑、卷轴,艺术的意志超越了材质和媒介,斗转星移,昭陵六骏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仍然以特殊的方式,在时间的轨道上向前奔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法门寺地宫珍藏的茶器,给我们完整地演示了一遍唐代茶道全过程,和唐代陆羽《茶经》中的描述基本契合。我们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步骤:焙炙-碾硿-筛罗-煮水加盐-加茶末-品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彩釉陶骆驼载俑,人物造型异域风情浓厚,骆驼上周围垂下的绿色流苏似乎与色彩斑斓的时空融为一体,让我们一起感受长安街头的繁华与快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唐代仕女俑: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但后来才知道:只是那时自信,那时自在,那时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仅是海晏堂生肖喷泉的铜兽如此工艺精湛,实在是很想看看圆明园在被毁之前是多恢弘华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时间的界限被弱化,我们都变成了亲历者,几千年的沧桑都只是过眼云烟,在那一瞬间,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文物一起成为永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如果国宝会说话,泱泱华夏,浮沉千年,我必洗耳恭听~命运怡如潜流,动无常则,进止难期。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