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的今天,感恩父母,我降临到壶源江畔一个群山包围的小山村。六十年后的今天,感恩党组织,我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今天,我想抖抖这些年自己尽心做事业的一点经历,我想曝曝自己的一些“丑闻”,我想尽可能的还原一个“原生态”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我从温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毕业,因成绩在班级中还可以,被省教育厅“带帽”分配到永嘉中学。我人生事业的第一站,在风景优美的楠溪江启航。</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8月22日,我独自一人先在金华车站傍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坐了一天的长途公交车,到达永嘉县城上塘镇。然后挑着行李边查路边行走约二十多分钟,我一只脚刚迈进永嘉中学的校门,却被认真负责的门卫室郑师傅拦了下来。他说:“你这个学生怎么回事,学校还没开学这么早不能进去呢!”</p> <p class="ql-block"> 永嘉中学那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感恩,最有成就感的四年。那四年时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破格评为二级教师。那四年时间,我与许许多多学生朝夕相处结下深厚纯真的友谊,到今天还有许多学生以朋友相称相互走动联系。那四年时间,我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官职”---班主任,而且86(1)班高考成绩一鸣惊人。2OO5年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周天南海北写一篇文章的习惯,在近七百篇日志中,近百篇文字有永嘉的元素,有86(1)的影子。尽管马上过去四十年了,但现在还时常梦见永嘉中学,梦见86(1)班。那四年,学生送我一个绰号:灵石。</p> <p class="ql-block"> 1986年5月12日,我在省级刊物《政治课教学》中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解题方法之管见”。时任浦江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郑可风,在一次会议中碰到我爸爸问:前几天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姓章,是不是你儿子?我爸说:是的。郑部长很干脆的说:你儿子想不想回老家?想回就到县委宣传部来工作吧。就这样。1987年8月,我如愿调回家乡,成为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可惜,郑部长退休不久就过早的病逝了。得知消息,我和爱人专程赶到金华,向吴师母表达哀思。</p> <p class="ql-block">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隔行真的如隔山。到县委宣传部上班后,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隔行如隔山”。县委宣传部上班没几天,郑志法副部长带队去大溪乡开展为期七天的教育试点,一结束叫我执笔写篇总结文章投稿《浙江宣传通讯》。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晚上,我从六点开始,起码写了五、六稿,但在郑志法副部长那就是过不了关。改改写写,快凌晨时,在郑副部长手把手的指点下“蒙混过关”。这时,东方已露鱼白色。我十分感谢郑志法副部长的严格要求,《推敲》这个典故一直深深印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 1990年11月,县委书记调整,郑宇民同志从市里调任浦江县委书记。时任县委办主任吴战堡,物色我去县委办担任郑书记的秘书。跟随郑书记三年,“胜读十年书”。三年秘书生涯,我从郑书记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郑书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一生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影响了我一生的为人处世。“山水有时尽,师恩日月长”,感恩恩师郑书记!</p> <p class="ql-block"> 1994年7月,我开始了县广播电视局的“八年抗战”。2O21年11月7日,我已就这段经历写了“八角尖上忆往事”的日志,这里不再重复。2OOO年秋天,县委选择县广电局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路线教育试点,快结束时要求每位班子成员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剖析材料。局班子成员开剖析总结会那天,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康良,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月霞到会指导。会议结束后,吴部长要罗部长传话,把我的剖析材料递交县委。没过几天,罗部长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做好思想准备,你的工作岗位可能要变动。</p> <p class="ql-block"> 2OO1年2月,我首次迈出机关大门到白马镇主政。时任县委书记杜世禄找我谈话,交待了两件事:一是开发几年没开发起来的浦东工业园区必须尽快启动,二是两届政府没有改成的浦郑公路镇区段必须尽早启动。那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镇班子一班人紧紧拧成一股绳,3万白马百姓万众一心,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年终县委县政府表彰名单里,白马镇出现的频率最高。浦东工业园区开发红红火火,浦郑公路改道如期完工,浦阳江治理有了良好的开端,同济大学设计的镇区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两届没有村主任的王市村提前顺利选举成功。那几年,镇干部送我一个绰号:歪头骂。</p> <p class="ql-block"> 2OO3年4月到2OO5年12月,败走麦城---浦阳街道。</p> <p class="ql-block">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2OO5年12月开始,到2O10年1月,感恩组织,让我在县委政法委静心度过了几年读书时光。刚到政法委时,委里六名同志都非常看得起我这位落魄的人,说:“书记,你什么事都不要管,我们大家会干好工作的”。这,让我这位跌入低谷的主感恩万分。后来,事实证明:那几年市里考核我们年年优秀,平安浦江考核从倒数后三名稳稳挤入前三名,首次被省里命名为平安县。我,还欠同志们一顿饭,一直内疚中。</p> <p class="ql-block"> 2O1O年开始的五年半时间,与司法局的百余名同志一起,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辛苦而快乐地进一步打开了这个“边缘局”的工作局面。2012年,市局准备给我报送全国先进个人,我打电话向刘局长请求:让我继续保持履历中个人荣誉栏空白的记录吧。感谢金华市司法局刘净非局长、李天标副局长和钟庆华局长。县司法局那几年,争取到一批中层干部职数,培养了一批特别年轻的干部,市里考核连续四年优秀,拿到了两个全国先进集体。司法局的兄弟姐妹们送我一个绰号:沧海笑。</p> <p class="ql-block"> “士为知己者死,马为知己者良”。2O15年7月的一天下午,时任县委书记施振强突然找我谈话。还没坐稳,施书记就开门见山地说:“我对你在浦阳那几年的工作作了些调查,你是一位为了正义、为了与邪恶势力斗争宁愿不要官帽的人。这次县委决定派你去刚刚合并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工作。”顿时,我眼眶里涌出了眼泪,深深地感动了……。“施书记,已十二年过去了,又不是您手上的事,还……您叫我干啥,我都会尽十二分的力争取去干好!”</p> <p class="ql-block"> 我干事业的最后一站,是主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作为一名外行,我觉得自己这四年尽心尽力了。全系统围绕伴您一起走向健康这一理念,特别是前三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爱下,与局班子同志一道顶层设计了许多破解热点、难点的制度规章并“顶风”执行到位,风清气正的大氛围开始形成;多角度狠抓拒收红包回扣,医德医风开始向上向善;突破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成为少有的同时有两家省城三甲医院分院的县域,让老百姓尽可能的在家门口享受到省城的医疗资源;以美丽医院创建为切入点,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开始得以提升。我在想,几千位同事一定也给我起什么绰号了吧?可大家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这四年,我最对得起浦江百姓的一件事是:顶住巨大压力,县中医院没有被私人收购。2O18年底,打回马枪快一年的县委主要领导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找我谈话:“你下面的县妇保院一位办公室副主任多年吃空饷,可以给你上纲上线呢。”我心里明白,就这事儿,根据实际情况上纲上不了上线亦不可能。但,我更清楚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即说:“这件事按责任大小,请县委处理我没意见。自己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太好,请您批准我早点退二线吧!”</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特意起了个早,拍了张县政府投资5个亿、占地150亩的县中医院新址照片。真是天意,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回首几十年有风有雨,更有灿烂阳光的事业历程,我“脚踏西瓜皮”,加上在县委党校领了一年的薪水,呆了十个单位。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动不动爱得罪人是我的劣根性。理解也罢不理解也好,都正常。现在反思,可能得罪人多了点,对不起了!生我养我的老屋,四周被座座大山块块赤岩包围,也许这种地域文化练成我的又一劣根性:时有死认理的“山里冲”,时有不知天高地厚对上级有失尊重。也许,这又是我四十年来的又一大败笔吧。</p> <p class="ql-block"> 2O17年9月26日,给全系统作第四次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提醒谈话。我那天是这样结尾的:“最后,我写了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同时,当我某一天离开这个工作岗位时,请大家对照对联给我打个分:</p><p class="ql-block"> 一心干事是职业操守</p><p class="ql-block"> 一生干净是政治修养</p><p class="ql-block"> 横批---正大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