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的美篇

花儿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忘不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芽添绿意</p><p class="ql-block"> 丝雨话春情</p><p class="ql-block"> 深院幽香悄暗送</p><p class="ql-block"> 惹得蜂随蝶舞</p><p class="ql-block"> 独恋此光景</p><p class="ql-block"> 今夜又东风</p><p class="ql-block"> 依稀烟雨中</p><p class="ql-block"> 谁家红杏弄倩影</p><p class="ql-block"> 暗叹孤零</p><p class="ql-block"> 暗叹谁知情</p><p class="ql-block"> 暗叹箫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梦残愁未醒 </p><p class="ql-block"> 再忆金谷园的师傅们</p><p class="ql-block"> 文 / 花儿</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邻居家窗前的看桃,依然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不知为什么,看到这满树的桃花,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它又让我想起了金谷园变电站和那七个神情各异的师傅。</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一行九人,由一个叫钱志德的师傅带着,远离父母,远离亲戚朋友来到河南省洛阳市洛阳供电局实习。</p><p class="ql-block"> 洛阳,这个十三朝古都,它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前后有一百零五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p><p class="ql-block"> 五月四日,钱师傅带我们到王城公园游玩,我们来的太是时候了, 正值牡丹盛开时节,王城公园景色秀丽,树木葱茏,亭馆台榭,布局精巧.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花开时节,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牡丹丛中有洁白的牡丹仙子雕塑一尊。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洛阳给我的印象就是美,美到了极至。</p><p class="ql-block"> 钱师傅把我们几个安顿好,就返厂了。我和玉玲被分到市里的金谷园变电站,其他人被分到周边县的变电站。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开始了实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別墅,即称"金谷园"。供电局下属的变电站所处金谷园区,故称金谷园变电站。</p><p class="ql-block"> 金谷园变电站建于1962年,离洛阳火车站很近,这座被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变电站,担负着市里各大厂矿的生产用电和民众的生活用电。</p><p class="ql-block"> 它的设备区面积非常大,围墙的四周种着各种果树,其它地方种了玉米,麦子和红薯。</p><p class="ql-block">从小门进去是家属院,那里有一栋长长的平房,我的师傅们就住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顺着林荫小道走进去,那里才是变电站的主区,这里房间很多,我俩就住在站里,上班与不上班都一样,每天出入在站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房间的窗前有一颗石榴树,五月时节,树上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看不见一片树叶。然而花落以后,竟然结出了许多小小的石榴,而旁边的那几颗蟠桃树,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歪七扭八的蟠桃,扁哈哈的挺难看,却是十分好吃,甜极了。</p><p class="ql-block"> 六七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武斗猖獗之时,总有一些不法份子妄想冲击变电站。因为这里是要害部门,在那危难之时,人民子弟兵就会把变电站保护起来,大门小门都有兵把守。这真是一座世外桃源,让这里的大人小孩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有七个师傅,到如今基本忘了他们的名字。老张师傅是站长,沉默寡言,见到人总是微微一笑,算是打过招呼啦!不再言语。可能是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师傅们一个比一个瘦,身体状况都不怎么好。记得另一个张师傅叫张清波,他很喜欢无线电,闲暇之余就爱鼓捣收音机,半导体什么的,那时候我学他用一块磁铁,绕了一个线圈,放在一个盒子里,做了一个小喇叭,放在我们的屋里和值班室的音响接一起。竟然响了,为此我高兴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李师傅是个老单身,每天中午都会在值班室的蜂窝炉上做甜汤,就是把半碗白面放上水,在碗里搅哇搅哇,直到搅出了面筋,再倒进开水锅里,什么也不放,熟了后倒也顺眼。一层细细的,小小的面疙瘩,吃时再放点香油和盐。我也是从李师傅那学会了做甜汤。</p><p class="ql-block"> 何师傅是湖南人,他的日子过得很悲催。人长得很苍桑,但是他的老婆却是风韵犹存。那时候他们已有两个女儿,老三还没生。由于是近亲结婚,老婆是他表妹。大妮八岁有点傻,但还算将就,二妮五岁却是傻透了!话也说不清,一天到晚瞪着两只无神的眼睛看着你,让人感到恐惧。后被父母不知道送到哪里去了。也可能是孤儿院吧,不久就没了,可怜的孩子,是父母造孽呀!后来他们又生了老三,是个男孩,但愿这个孩子不要步姐姐的后尘。</p><p class="ql-block"> 何师傅特奇葩,有一次天刚下过雨,一条近二尺长的花蛇竞然跑进了会议室,顿时大家乱成了一团,有拿锹的,有拿棍子的,我和玉玲吓得嗷嗷乱叫,滿屋子乱跑,只见何师傅带着一双帆布手套,手脚并用,三下五除二,蛇竞被他抓住了。他把这条蛇放进一个大蒸馏水瓶子里,倒上汽油,点着火,蛇在瓶子里上下翻滚,扭动着身驱,瓶子里发一股难闻的汽味。蛇被活活地烧死了。那时候设备区的草丛里常会发现蛇脱下的皮,听说蛇皮炒鸡蛋能治病,我们就把捡来的蛇皮送给何师傅。反正他啥都要。</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站里没食堂,我们和任师傅就在火车站食堂就歺,当时我俩的工资是37元加上电力系统的5元补贴,一月42元也称得上小土豪了。我师傅们一月几拾元,还要养家糊口呢!不过那时候不太会花钱,也就是吃完午饭回站里时,路过菜市场花一毛钱买五个大杮子,或者花二分钱买一斤西红柿而已。唯一花的大钱就是每个月我们那几个男同胞都得到局里报道,然后大家凑钱在馆子里大吃一顿。这已成了惯例。</p><p class="ql-block"> 要说起师傅来,我最忘不掉的是孟师傅。她是个好女人,叫孟涌香,人慈眉善目,微胖,她是山西介休人,她特爱给我们讲介休的来历,就是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割下一块自己腿上的肉救了晋公子重耳,重耳就把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封给了他,这就是介休的由来。孟师傅会吹笛子,每到她值班,就教我俩吹笛子,一大早不许上厕所,要憋尿才能学会,尽管尿憋了,笛子却没学会。</p><p class="ql-block"> 最年轻的是任兆阳师傅了,那时候他已经28岁,因为出身不好,一直没有找上对象,他画了一手好油画,尤其善长毛主席画像,画得像极了。他不善言谈,在外人面前显得很拘谨,也可能他知道我俩不会给他带来伤害,所以和我们挺说得来。他给我俩讲他的初恋,一个叫张静怡的姑娘曾经是他的真爱,就是因为出身不好,姑娘离他远去!哎,那个年代是讲出身的呦!我可怜的任师傅呀!后来找一个在宁夏插队的河南姑娘,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这也算是一个圆满结局!</p><p class="ql-block"> 到了夏日的傍晚,师傅们吃完晚饭都爱从后院来到前院,拿出站里的帆布行军床,凳子。或躺,或坐,天南海北地聊着闲篇。我不太参与他们的活动,那时候我一心想学画画,把任师傅的画册,人物素描借来,照着画,什么鼻子,眼睛,嘴,各种表情,画了好几本。回来后,几经折腾却一本也没留下,哎,那也是我的心血呀,到现在却也啥都画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麦黄杏成熟了,我们一边吃着杏子,一边收割着麦子。然后把收好的麦子摊到马路上,任来往的汽车碾压。再拿到金谷园农机站,麦粒就变成了面粉,师傅们每人一份,我俩一份,看着这一袋子白面,我俩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处理,当然孟师傅帮我们烙过两次饼后,面粉就归师傅了。</p><p class="ql-block"> 洛阳是四大火炉之一,盛夏,天热极了,人稍微一动,汗水就会顺着腿淌下来。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个不停,我们百无聊赖,常常顺着梯子爬到房顶俯瞰金谷园全景。到处是高音喇叭,高唱着革命歌曲,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呀!这是一个献忠心的年代。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在会议室里跳忠字舞,看到师傅们伸胳膊撂腿的莙态,不禁让人想捧腹大笑,但是我笑不出来。我可怜的师傅们啊,他们不但要跳,还要唱,北京有个金太阳,金太阳……。</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每天上午师傅们都会到站里来干活,我俩的任务就是煮上一大锅老玉米,临近中午,师傅们收工了,这是站里最热闹的时刻,张清波师傅操着浓重的河南腔,来两句曲剧版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呐,万水千山呐直等闲呐……。而李师傅不甘示弱,马上来段京剧,临行喝妈一碗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显然李师傅不是河南人。最可爱的还是我那两个女师傅,她们用低低的声音,哼唱着新疆歌曲:伊梨河啊,伊梨河……,天山脚下,牧场宽阔,草儿青青,牛羊肥壮,马群兴旺,遍地牧歌。这还是我教给他们的,男师傅们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两位女师傅虽然唱得不怎么地。却也在调上。入乡随俗,在那里我也学会豫剧朝阳沟选段。实在是太好玩了。看见师傅们如此这般,我俩连蹦带跳地把玉米一个一个地送到他们手中。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啃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场景啊!</p><p class="ql-block"> 一场春雨,把窗外的桃花打得所剩无几,满地的残花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看到这一切,令人伤感,五十多年了,我不知我那几个已到了暮年的师傅,如今过得可好,那已逝去的岁月,让人无法忘去。时代变了,如果师傅们还都健在,那么愿你们好好享受晚年生活,愿你们健康长寿。一个曾和你们朝夕相处有两年之久的徒弟,在心里永远把你们惦记……。</p><ul><li> 花儿草于2016年4月8日</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