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主力部队地方化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b>刘少奇在新四军(十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动员主力部队地方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放军) 陈 兴 刘新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至5月,在豫皖苏边区抵抗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新四军第4师,终因顽我力量过于悬殊,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减员近半,其中第10旅损失尤为惨重,只剩3100多人。6月,第4师奉命撤至皖东北休整。</p><p class="ql-block"> 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新四军军部决定,第4师第10旅同第3师第9旅对调、第10旅归第3师建制,进驻第3师防区淮海地区。</p><p class="ql-block"> 9月下旬,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当前斗争环境的需要,决定主力部队地方化,有的旅缩编为两个团,另一个团同地方武装合编,有的旅全部同地方武装合编。其中指定第10旅兼淮海军区,全部化整为零,同8个县的地方武装合编。主力部队地方化,是新四军全军的行动,是一项十分正确的战略决策。可对第10旅来说,很多人由于对这一决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理解,思想工作没跟上,反而误认为是领导上要贬低他们,难以接受,牢骚怪话很多,有的说,第10旅之所以被地方化,就是因为春上这一仗没打好。有的说,主力地方化,就没有机会打翻身仗了。有的甚至要求调离第10旅。</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获悉第10旅近况后,连忙找陈毅商量说,“10旅近来思想问题较多,我们把刘震、高农斧找来谈谈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陈毅十分赞同地说:“好的,好的。”</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分别是第10旅旅长和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当时不在位。他俩接到通知,十分高兴。近来他门思想上也有疙瘩,很想找首长谈谈。他们还想通过这次谈话来改变要第10旅地方化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10月4日下午,刘震、高农斧来到军部,受到刘少奇、陈毅的热情接待。谈话很快转入正题。</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面带微笑,望着刘震、高农斧,征询似地问道:“要10旅地方化,部队有什么反应?你们有什么想法?”</p><p class="ql-block"> “现在部队里思想比较乱,认识不统一,都不想地方化。”刘震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大家的和自己的想法意无保留地说了出来。他说,部队在豫皖苏边区反顽失利,像矮了一截子,现在再地方化,又要“化”掉一截子,这样下去,部队会失去战斗力,使革命力量受到损失。刘震说到这儿,既难过又委屈。他望着刘少奇、陈毅,恳切地说:“我们10旅是能打仗的部队,也是能吃苦的部队,保留这支部队,对革命有好处。这次反顽作战没有打好,不能怪部队,只能怪我们旅领导指挥得不好,我甘愿受处分,部队就不要改编了。”</p><p class="ql-block"> 刘震讲完后,高农斧又作了一些补充。待刘、高讲完后,陈毅笑呵呵地说:</p><p class="ql-block"> “嘿,思想包袱还蛮重的嘛。还是刘政委想得周到,看来找你们来谈谈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是呀,看来你们对中央关于主力地方化的指示有误解。”刘少奇吸着烟,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对中央的指示,我们是坚决拥护的!”刘震、高农斧急忙解释。</p><p class="ql-block"> “那中央指示主力地方化,你们怎么想不通呢?”陈毅笑着问。</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露出尴尬的微笑:“我们是通的,是下面不通。”</p><p class="ql-block"> “不见得吧,你们刚才讲的可是带着倾向性的。”陈毅直截了当地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通的,军长,只要符合中央指示精神,我们就通!”刘震着急地说。</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望望刘震、高农斧,指指脑袋说:“要从思想上真正想通才对。光从组织上服从,思想问题没解决,贯彻执行指示就会打折扣。要学会自已动脑筋,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执行中央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对望了一眼,默不作声。</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没有急于从正面讲道理,而是采取商讨的方式,询问刘震、高农斧:“你们主张主力不地方化,集中使用、那么,豫院苏边区根据地被顽军占领了,我们现在能不能集中第3师、第4师主力去收复呢?”</p><p class="ql-block"> “不能,不能。”刘震摇着头说,“顽我力量太悬殊,不能死打硬拼。”</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又问:“盐城本是军部所在地,现在被日军占领,我们能不能集中主力去收复?”</p><p class="ql-block"> “不能,不能。”刘震、高农斧异口同声地说。</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个看法很对。”刘少奇赞许地说,“不过,日军不会占领盐城后就停止‘扫荡’,顽军也不会占领豫皖苏边区就停止东进,日、顽还要继续进攻新四军,我们应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像学生被难题考住了一样,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如何回答。</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没有为难他们,自己说:“这是很难对付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在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接着,刘少奇从分析形势入手,详细谈了主力部分地方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刘少奇指出:从1941年2月起,日本侵略者就把整顿和巩固占领区作为对华侵略的重要部分,甚至摆到了首位。其第13军所属4个师团和5个旅团,全部部署在江苏、浙江、安徽,主要任务是对付我们新四军为主的抗日游击武装。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虽然遭到国内外的强烈谴责,反共气焰曾有所收敛,但其基本政策仍然是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新四军仍没有合法地位。在江南,日寇又“扫荡”,又“清乡”,顽固派继续在皖南、苏南“清剿”新四军。在江北,日寇集中了1万多人“扫荡”苏北、苏中,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新军部,扬言要“完成皖南事变未尽之功”。国民党又集中第21集团军、第31集团军等部20万大军,向淮南、淮北进攻,妄图先肃清津浦铁路以西的新四军,再肃清津浦铁路以东的新四军,或把新四军全部驱赶到黄河以北。目前,日、伪、顽默契反共,成为华中敌后战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这股逆流还有加剧的趋势,在今后两三年内,抗日根据地的处境将会更困难,形势会更严峻。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说到这儿,面部表情凝重、严肃。</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继续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集中主力跟日寇拼、跟顽军拼?这不行!我们现在的力量,既没有日军大,也没有顽军强,如果集中力量拼,那就中了日寇和顽固派的奸计,万万使不得。退让?日寇也好,顽固派也好、都会得寸进尺,退让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决不能退让,也不能向华北、华南转移。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坚持原地斗争。我们的方针,仍旧是以游击战争来坚持抗日根据地。敌人不可能一下子把我们扫光,我们也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斗争将是长期的。今后两三年,敌后斗争将会更艰苦更残酷。四年多来的抗战经验证明,在困难环境下开展游击战争,以小部队为单位活动更方便更灵活些,以大部队打游击反而容易遭受损失。因此,我们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部队地方化,化整为零,同各县地方武装合编,以主力为骨干,带动地方武装,加强地方武装力量,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敌人走到哪里都要挨打,想决战又找不到我们的主力。我们就用人民战争这一法宝跟日寇斗,跟顽固派斗,度过困难时期,积蓄力量,待机反攻。</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吸了几口烟,接着说:一个家庭,如果不被强盗、恶匪抢劫,就要把围墙筑高,把门窗修牢,全家人齐心协力对外。我们常说,抗日根据地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守住这个“家”,粉碎日顽夹击的企图,就必须把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和聚集力量这三大任务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把“家”建设好,巩固好。主力地方化,是有机实施这三项任务的重要措施。</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说到这儿,喝了几口茶。刘震、高农斧一直聚精会神地听著,刷刷刷地在本子上记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刘少奇望了望刘震、高农斧,接着说:在敌顽重兵夹击下,坚持根据地,坚持原地斗争,光靠现有主力部队,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法宝,就是搞人民战争。主力部队地方化,化整为零,从现象上看,由一个整体分成了零散的部分,但实际上我们又统一在革命根据地这个更大的整体中去了,只是把你们这个旅的整体范围扩大了。你们一个旅“化”下去,就是把全旅变成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的土壤中,生根发展,经过每一个同志的努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共同建设我们这个“家”、共同保卫我们这个“家”。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加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这个“家”就会建设得更好,保卫得更牢。你们旅现在有3000多人,“化”到各个县,一个同志如培养出一个人,力量就增加一倍,变成6000多人。一个同志如培养出10个人,那么就带出3万多人。淮海区8个县有200多万人口,如果我们把全区群众都组织好,武装好,军民同仇敌忾,敌人就不敢轻易闯进根据地。敌人如果闯进来,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就会把敌人淹死。</span></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针对刘震、高农斧他们担心主力部队地方化会被“化”掉的思想,指出:主力地方化,主力部队番号还保留,你们第10旅番号还在。现在形势严峻,不能集中主力作战,需要化整为零;将来形势变了,需要集中主力机动作战时,一个号令,就可以化零为整。到那时,你们第10旅就不是3000多人,很可能发展成为6000多人或上万人的主力了。</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说到这儿,加重语气概括说,主力地方化,是度过当前暂时困难环境的需要,是保卫和巩固根据地的需要,是保存主力的需要,是发展革命力量的需要。主力地方化,不但不会削弱主力部队战斗力,更不会失去主力部队战斗力,只会增强部队战斗力。你们要把眼光放远些,视野放大些、不能只看到第10旅现有的小天地。</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听了刘少奇这番话,浑身热呼呼的,精神振奋,原来的忧虑一扫而光,眼睛里都放射出兴奋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陈毅接着刘少奇的话说:作为指挥员,不仅要会指挥打仗,还要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本事。光是会打仗,不懂得发展壮大自己,部队消耗了,拿什么补充?拿啥子去消灭敌人?</p><p class="ql-block"> 陈毅的话,使刘震、高农斧像小学生逃学后被老师抓住一样,红着脸不作声。</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看见刘震、高农斧这副神态,微笑着继续开导他们:主力地方化,是要主力到群众中去扎根。你们思想如果不通,扎根就不会深。就像种庄稼一样,种子种不到土壤里,就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就不会得到收获。部队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就难以生存。思想通了才能“化”得好。思想要通谁先通?不是别人,首先是你们自己,是干部。你们通了,才能说服下面。你们如果不通,怎能要求下面通呢?下面也不会通。</p><p class="ql-block"> 刘震爽快地说:“我们原先是有些不通,听首长这么一说,现在通了!”</p><p class="ql-block"> 高农斧亦心悦诚服地说:“军长、政委批评得对,我们原先的想法是不对头。回去以后,一定按照首长指示,保证做好全旅的思想工作,使地方化工作顺顺当当。”</p><p class="ql-block"> “好,这样就好。”刘少奇赞许地说,“你们回去以后,先召开干部会议,进行思想发动,着重讲清主力地方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待干部认识统一了,再对战士进行教育。一定要在充分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组织改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最后,刘少奇就主力部队地方化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又作了具体指示,着重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要保持主力部队的优良作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部队将以连、排、班活动为主。在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保持老红军、老八路、老主力的光荣传统。二是要谦虚谨慎。同地方部队合编,要尊重地方部队同志。地方部队人熟、地熟、情况熟,坚持原地斗争,坚持游击战争,比主力部队有许多有利条件,要虚心学习地方部队同志的长处,不能以老红军自居,不能以主力自居。同时,要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尊重地方政府,尊重地方党。三是要搞好传帮带。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把主力部队的优良作风传给地方部队。要积极帮助地方部队搞好军事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你们一定要在“化”字上下功夫,做出成绩,“化”出榜样来。</span></p><p class="ql-block"> 听了刘少奇循循善诱、精辟透彻的谈话,刘震、高农斧的思想确确实实是完全通了。来之前,他们满腹忧思,愁眉不展,现在是心情舒畅,无忧无虑。他们宣誓般地说:“我们一定把地方化工作做好,决不辜负首长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送走刘震、高农斧后对陈毅说:“10旅的情况有代表性,需要对各师发个指示,进一步做好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思想工作。”</p><p class="ql-block"> 陈毅立即表示赞同:“要得,要得。”</p><p class="ql-block"> 于是,刘少奇亲自起草电文,就主力部队地方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陈毅联名给各师发了一份指示电。主力部队地方化很快在华中各战区展开了。</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按照刘少奇、陈毅的指示精神,经过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第10旅指战员们终于高高兴兴地开赴淮海区各县安家扎根了。他们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鱼水相依、同地方武装组成一体,扎根发展。他们横连8个县,纵贯几个区,把主力部队优良作风带到地方,帮助地方培训骨干,发展武装。县与县,区与区,互相配合,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反“屯垦”,反“摩擦”,搞得如火如荼,抗日战火燃遍了淮海平原。到1945年8月,他们作战1560余次,歼灭日、伪、顽军2万余人。主力部队发展到1.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1.5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刘震、高农斧每当想起1941年10月4日刘少奇的那次谈话,无不感慨地说:“刘政委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思想工作做得及时有力。”</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责编:兴 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