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

三不散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弘一法师与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太虚法师被公认为“民国四大高僧”。他出家前名字叫李叔同,1880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非常富裕的大商人家庭。他的母亲是偏房,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他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被称为神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在他父亲去世后家里请僧人做法事念《金刚经》,七天之后四岁的他也能诵念无误,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与佛有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句子。年未弱冠,倾向康梁变法、刻了一方印章“南海康梁是吾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为避祸去上海上南洋公学。他风流倜傥,与袁希濂、张小楼等结为“天涯五友”,与任伯年设立“上海书画公会”,与名伶花魁交好,自己还经常“粉墨登场”,参加各种演出,成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上海滩名士翩翩佳公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随后母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就去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和音乐,并发起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首演《茶花女》,由李叔同亲饰茶花女一角。他在日本与房东的女儿,也就是他的模特结婚生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国后从事音乐和艺术教育,并成了中国近代艺术的重要先驱和奠基性全才人物。他将油画、钢琴、话剧以及现代西方音乐教育和人体写生美术教育引进中国,培养了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等艺术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填词的那首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他在尘世之中的生活达到了一个顶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到了三十九岁这一年,他突然了断尘缘,决定出家,轰动一时。听到这个消息,他的日本妻子带着他们的孩子赶到他出家所在的杭州虎跑定慧寺,苦苦哀劝,但他不为所动,是那样的决绝。林语堂说:从此人间少了一个风流才子,佛门多了一个高僧大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他的文化底蕴一旦转入了佛学,他很快就成为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他对历代律宗典籍加以整理发挥,被后世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律宗修行最讲究持戒,实际上是一种苦行,他严守过午不食等各种戒律,即使在生病和身体虚弱的时候也不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晚年他又成为印光大师破例收下的唯一的佛门弟子,最终归于净土念佛法门。他病重的时候有人来问候,他说你不要问我身体怎么样,而是要问我念佛了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六十三岁那一年,弘一法师在福建的一个寺庙里以吉祥卧圆寂了。他临终前写了著名偈子“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以及四个字绝笔“悲欣交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人也一直在感叹和奇怪,他那样一个大才子加“富二代”为什么突然要出家?他的学生丰子恺的解释最有意思:一个人有三种层次的生活。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生活;第二个层次是精神生活,像音乐等各种文化艺术创造,第三个层次是灵魂生活,即找到灵魂的栖息之所和生命的宁静和解脱,即宗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弘一法师在实现了前两个层次的生活之后,需要去参透人生和宇宙的奥秘,要去追求第三个层次的灵魂生活,他的人生就是如此的彻底!所谓“繁华落尽,看破红尘”,对于还没有达到前两个层次的凡夫俗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弘一法师的一生真是传奇,连那么高傲的张爱玲也说,“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真可谓“半世风流半世空,人间再无李叔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的书法本来并非这样面貌,是听了印光祖师的劝告,才改为如此恭敬的一笔一划的书体,被后人称为“佛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