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东进方针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b>刘少奇在新四军(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坚持东进方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放军) 陈 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6月上旬,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344旅和新2旅越过黄河向豫皖苏边开进,很快即到彭雪枫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一个团已达皖东北泗县,另一个团也很快到达皖东北。与此同时,叶飞部已在泰州西部郭村创建了根据地。这样,向东发展苏北的军事条件基本成熟。</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认为、我军到京杭运河以东活动,韩德勤绝难容忍,一定会派兵进剿。因此,叶飞部与韩德勤部之冲突很难推延,必须预作增援准备。</p><p class="ql-block"> 6月6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朱德等,再次提出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意见。</p><p class="ql-block"> 他设想,第344旅三个团,以一个团归彭雪枫指挥,并由彭雪枫处补充扩大作为主力团,向鹿邑,拓城、太康、淮阳敌占区发展,与睢杞太独立团沟通联系,确实占领新黄河以东之豫皖苏边区,建立根据地,以防李品仙部向皖北进剿,屏障其他部队向苏北发展。</p><p class="ql-block"> 第344旅另两个团及苏鲁豫支队两个团,均进至皖东北地区,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一起,首先占领盐城、宝应以南地区,并在必要时配合叶飞部及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向盐城、宝应以南发展。</p><p class="ql-block"> 就在刘少奇调兵遣将筹划发展苏北的时候,6月22日,却收到黄克诚一份不赞成东进的电报。他申述的理由是:</p><p class="ql-block"> “依据华北经验,平原游击战争没有山地依靠,大兵团是很难生存的。”“津浦路东淮河以北运河以西陇海以南地区很小,据点颇多,不能容大兵团活动。运河以东盐城、宝应地区无强大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深知,对黄克诚的意见应慎重考意。如向西发展,虽有大别山、伏牛山等山区作依靠,但要从国民党第一、第五战区手里争夺地盘,政治上站不住脚。6月24日,他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样、彭德怀并彭雪枫、黄克诚,十分肯定地说:</p><p class="ql-block"> “克诚提议向西及大别山发展,为全国政治形势所不允许,不能采取此方针。”“目前我之主要发展方向是向东向苏北。目前,我必须发展,否则受困,无饭吃,无钱用。向苏北行动,敌情地形(宝应以北)群众均不是严重问题,严重的是政治理由与统战问题。到苏北解决韩德勤,可能在全国引起较严重的反响。”为此,刘少奇拟作以下布置:</p><p class="ql-block"> 一、乘韩德勤向皖东北及皖东进攻时而消灭之。</p><p class="ql-block"> 二、派韦国清率领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到东海、沭阳、涟水一带活动,派叶飞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泰州东西活动,待韩德勤部来进攻时,韦,叶部在自卫口号下固守待援,等候主力赶到、一举消灭顽固派。</p><p class="ql-block"> 接着,刘少奇提出,如中央同意上述方针,则抽雪枫、克诚部两至三个团向怀远发展,另派部向鹿邑、拓城、淮阳发展,打破财政困难,扩大根据地。克诚率两至三个团并苏鲁豫支队到皖东北,积极打击敌伪,创建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上述电报再一次表明,刘少奇十分坚定地坚持向苏北发展的方针。</p><p class="ql-block"> 6月25日,彭德怀致电刘少奇、彭雪枫,黄克诚并报毛泽东、朱德,提出:</p><p class="ql-block"> 日军下一步计划可能是打通平汉铁路线进占南阳、洛阳,若如此,华中还有严重战争可能。为着将来乘机发展豫南、鄂北及应付可能的严重摩擦,一要巩固现有根据地,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建立,正确的财政经济政策制度的建立,否则不能持久。目前应首先以陇海路以南、废黄河以北、大海以西着手。二要认真整理12个至15个主力团,每团2500人,1300-1400支枪,并使其能起各种模范作用,尤其注意战斗力与纪律。三是黄克诚部与彭雪枫部合编为一个纵队,归华中建制,受刘少奇指挥。目前,黄克诚部与苏鲁支队不宜南渡废黄河。</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这份电报虽然没有正面答复黄克诚的意见,但其中有“为着将来乘机发展豫南、鄂北”和“目前不宜南越废黄河”的话,可以理解为基本上赞成黄克诚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接到彭德怀这一电报后,感到在领导层中亟需要解决发展方向问题。6月26日,他又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并彭雪枫、黄克诚,指出:</p><p class="ql-block"> 德怀同志提议,将雪枫、克诚两部合编,组织陇海路南纵队,统一指挥陇海路南及津浦路西的部队,这对创造党的主力是好的,但有以下问题值得考虑:一是将雪枫部改为八路军,对内无问题、但对外尚有若干问题。二是津浦路东苏北问题如何解决?仅苏鲁豫支队两个团来此力量不够用,必须克诚加派部队援助。华中部队主要的发展方向到底是向东或是向西?要向东,则在雪枫处可以不必使用过大的兵力。请军委考虑上述问题,最后决定。</p><p class="ql-block"> 6月27日,中央军委致电刘少奇、彭雪枫等人,正式决定:</p><p class="ql-block"> 同意彭雪枫、黄克诚两部合编为纵队,彭为司令员,黄为政治委员。活动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彭雪枫部对外仍旧保存新四军第六支队名义。彭雪枫应设法抽调一部兵力过津浦路东,帮助发展苏北。待苏鲁豫支队到达后,苏北部队再行合编成——八路军纵队。</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这份电报,既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又重申发展苏北的意见。对黄克诚的建议既没有否定又没有肯定。</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认为,中央军委此电是继续肯定向苏北发展的计划。因此,6月29日他致电彭雪枫、黄克诚并报毛泽东等人,明确提出:根据中央军委27日电令,你们即迅速进行合编。合编后,订出两个星期的整训计划,准备在20天后,派三个团过津浦路东活动,其余部队除坚持原有根据地外,分向怀远及淮阳以北两个方向活动。</p><p class="ql-block"> 按照刘少奇指示,彭、黄两部于6月底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合编后,部队应向哪里发展,彭雪枫同黄克诚交换意见后、赞成黄克诚向西发展的意见,不主张抽部队过津浦路东。</p><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叶飞部已在郭村遭受李长江部重兵围困,频频告急。刘少奇连电彭雪枫、黄克诚,要他们准备3个团待命东进增援。此后,就主要发展方向究竟是向东还是向西,双方又有电报往来。刘少奇始终坚持向苏北发展的方针。直至7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刘少奇、彭雪枫、黄克诚等人,作出明确指示后,这个问题才算最后解决。该电十分明确地指出:</p><p class="ql-block"> “华中目前斗争策略,以全力对付韩德勤及苏北其他顽军,切实发展苏北。对李品仙,应取守势并力争和缓,以防蒋、桂联合对我。”</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按照既定方针,为加快发展苏北,并吸取叶飞部受困时无法调集有力部队及时增援的教训,认为黄克诚必须尽快率部东进。他于7月15日、17日、18日,接连三次电催黄克诚率原八路军第二纵队机关及新2旅、第344旅第687团急进皖东北,伺机东进或南下,与陈毅部南北配合,解决苏北问题。</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黄克诚率部东进。8月7日,越过津浦铁路、进到皖东北。8月10日,黄克诚专程赶到盱眙县同刘少奇会面,商讨苏皖地区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编制、统一指挥问题,确定将津浦路以东、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所有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及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刘少奇经与张云逸等人商议,决定由罗炳辉、周骏鸣、张劲夫组成指挥部,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7团,第五支队第8团、第10团,于8月初开始向淮阴、宝应地区推进,协同八路军第五纵队第687团开辟淮宝地区。经过10多天的奋战,歼灭了韩德勤部第89军第33师的两个团,完成了开辟淮宝地区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至此,刘少奇一直坚持的东进方针,已全面实行。下一步是如何创造政治条件,以便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为此,刘少奇与陈毅之间又有一番磋商。</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责编:兴 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