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题培训———《区域认知的理解与教学》

开心虎

<p class="ql-block">  为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落地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邀请各学科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进行深度解读。根据通知安排,5月7日下午,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组织初中地理教师线上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题培训———区域认知的理解与教学。 </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袁孝亭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核心成员。</p> <p class="ql-block">  5月6日,教研室初中地理教研员郭晓晨老师通过学科微信群发布培训通知及观看注意事项,要求老师们准时参加培训,并留下过程性资料,观看结束后写出培训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5月7日下午两点,培训正式开始,这是一次专题类培训,袁孝亭教授围绕《区域认知的理解与教学》,着重引领教师们如何讲授区域地理,重在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思维,培养区域认知。</p><p class="ql-block"> 袁孝亭教授以“区域认知的理解与教学”为主题,从课程标准关于区域认知的界定出发,解析了空间-区域观点进行了解析,并讲解了以及如何将此观点运用到“从空间位置关系的视角认识世界”。首先,他基于美国课标对地理学科怎样看世界的阐释,归纳出空间观点、地理观点和区域观点。其次,他围绕学生“区域认知”培养问题,倡导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空间秩序,并运用两道中学典型例题论证了“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最后,他还强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和契机,引导学生形成“划块”的习惯与意识,掌握认识区域的方法。袁孝亭教授强调,将这种思维方式融入教学过程,结合参照物和空间分布促进学生充分理解“划区”的意义是区域认知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他强调要把知识以灵活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防止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并要善于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创新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各校老师们充分合理利用身边资源,有的以教研组为单位一起观看,有的单独观看,有的老师还进行了录制工作,方便以后进一步研究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的培训笔记和研训笔记,记录认真且详实…</p>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及时上传了培训反思,记录了满满的收获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通过袁孝亭教授的专题讲座《区域认知的理解与教学》,给地理老师们搭建了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希望老师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多多尝试,敢于挑战,努力把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较好地成就孩子们具备地理的思维和视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努力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p>

认知

区域

课程标准

地理

培训

教学

袁孝亭

义务教育

老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