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一泻千里,奔腾咆哮,雄奇跌宕,多彩多姿,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所走沿黄公路是由南向北逆流而上走完晋陕大峡谷。<br><br>风陵渡<br>风陵渡,是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下辖镇。黄河在晋陕大峡谷经过九曲十八弯奔流到潼关附近,受华山所阻折向东流,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黄河从这里向河南流去。风陵渡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如今,摆船渡河已成历史,公路、铁路桥飞跨南北,1500多米长的大桥,连接三省,气势恢弘。(风陵渡是因“风陵”而得名。这里有一座风陵堆,相传是黄帝时代的人物“风后”的陵墓。)</h3> <h3>跨过风陵渡大桥,对岸就是陕西的潼关。</h3> <h3>《水经注》载:“河在关内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华十大名关之一。</h3> <h3>因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史上,这里曾经历过多场著名的战争。</h3> <h3>本是慕名而来想一睹古城风貌,没想到,如此著名的古城竟是荡然无存。攀上潼关制高点,看到一处仿古建筑,却空无一人,偶遇一清洁工老汉才知原委:潼关古城在五十年代修三门峡水库时就被毁了。城内建筑,如金陵寺、钟鼓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及众多的牌坊、楼阁等等全部拆除。后又发生多次水患,古建更是不可见了。现在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港口的作用没有了,此地日渐萧条。虽然政府修了许多仿古建筑,依然没有游客,没有商家,似一鬼城。哎,遥望黄河,想起了为保护古建而殚精竭虑的梁思成先生,不禁扼腕长叹。</h3> <h3>炎黄观光路由南向北的起点,在华山脚下。这条公路在陕西境内,路况很好。</h3> <h3>向北行驶,左边是陕西人称为“塬”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秋天的景色已显现,有一种别样的苍凉美。右边是黄河,滩涂被围成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各自为政,有点乱。</h3> <h3>黄河滩万顷良田,丰收在望,赏心悦目。</h3> <h3>丰图义仓。<br>义仓,是旧时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丰图义仓坐落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粮站大院内,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并且还在继续发挥储粮作用,一直存放粮食的古老仓库。</h3> <h3>丰图义仓是建于清光绪八年的一座民办仓库,是我国目前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该仓是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历时四年竣工。</h3> <h3>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h3> <h3>丰图义仓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仓库建在仓城墙体之内。仓城外又围有土筑寨墙,墙外有城壕。</h3> <h3>当我面对着这古堡式的清代粮仓,看那门楣上遒劲涵韵、力透砖骨的皇帝御笔“丰图义仓”四个大字,和高高挺立的闫敬铭雕像时,感慨岁月流转,沧桑巨变,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而作品和事迹却留在人间,像这依然不朽的丰图义仓。</h3> <h3>处女泉。<br>处女泉位于陕西渭南市合阳县,是一处黄河湿地公园,面积很大。</h3> <h3>处女泉的名字来源于洽川一个古老的民俗传说。洽川是周文王母亲太任的家乡,也是伏羲画卦的地方。文王仰慕伏羲,也喜欢推演八卦。他常被黄河边这迷人的风光吸引,也常置身于万顷芦荡之中,演卦诵诗,悠闲自在。</h3> <h3>有一天,他在芦苇丛中散步,突然发现有一绝色女子在雾气蒸腾的泉水中嬉戏。蓝天白云下,茂密的芦苇围成的天然屏障,让女子的婀娜身姿若隐若现,那景象真是美极了。文王为此所吸引,更为姑娘的美貌所折服,这姑娘就是太姒,后来便成了文王的妃子。</h3> <h3>没想到这一美好的传说竟成为《诗经》的开篇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3> <h3>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据说古代洽川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看那茂密的芦苇围成的天然屏障,确实是洗浴的绝佳之处。</h3> <h3>这处湿地公园河道纵横交错,可以乘船在里游玩。河道穿梭在芦苇荡里,有点象白洋淀。</h3> <h3>处女泉实际上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难以数计,水温常年保持在31摄氏度左右,且富含益于人体的多种元素。</h3> <h3>行走在藏在芦苇荡中的木栈道上,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和忽然惊起的大鸟,你会觉得与大自然特别亲近。</h3> <h3>微风吹过,肃肃芦荡摇曳,坐在悠荡的秋千上,惬意之感油然升起。哇,放松心情,享受自然吧。</h3> <h3>夏日已过,荷花谢了,要不然那风景不知得有多美呢。</h3> <h3>啊!黄河母亲怀抱里的处女泉,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令人流连。</h3> <h3>龙门。<br>“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是大诗人李白诵颂黄河龙门的千古绝唱。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是不是指这里呢?</h3> <h3>这里的景色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壮观,只不过天堑龙门地处要冲,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h3> <h3>这是正在修建的禹门大桥,天堑变通途了。</h3> <h3>壶口瀑布。<br>黄河壶口瀑布,闻名遐迩,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天然瀑布。它西濒陕西宜川县,东临山西吉县。未近前已然轰鸣震耳了,待走近,壮观得令人震撼。</h3> <h3>《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br>壶口瀑布不像其它的瀑布那样从高山上倾斜而下,而是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壶口以上,水在深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了瀑布。</h3> <h3>现在是非讯期,观瀑的人很多,可以走下河滩,非常近距离地观看瀑布。</h3> <h3>我感觉那铺天盖地的洪流似乎从头顶越过,凉凉的水雾扑面而来,惊涛骇浪的视觉体验让人荡气回肠。</h3> <h3>这才真正体验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滔滔黄河水,挾雷霆万钧之势,直下百丈悬崖,掀起腾空黄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h3> <h3>这是世界上唯一的黄色瀑布,也是黄河上唯一的瀑布。看那黄河水,从20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翻滚,其形如巨壶沸腾。浊黄而巨大的水浪冲天而起,升腾出不散的白色雾云。</h3> <h3>两岸是水雕出的沟壑,一律的深褐色石板,重重叠叠,似讲述一个久远的惊悸。那流向远处的浊黄的河水,如抖动的绸缎,缎面上绣的,是泥黄的涟漪,而它所呈现的是一种非凡的壮美。</h3> <h3>《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似在耳边响起,啊,黄河!奔流吧黄河,怒吼吧黄河!你承载了民族的历史,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h3> <h3>黄河蛇曲地质公园<br>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体,规模宏大。</h3> <h3>漩涡湾向南流经延水湾、苏亚湾、乾坤湾至清水湾,南北长约50余公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伟大的黄河巨龙扭了扭它的腰身,在延川县境内形成了五个“S”型大湾,这五个湾是黄河干流河道发育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h3> <h3>这是乾坤湾。乾坤湾是黄河蛇曲地质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曲流,弯度达到320度以上,因此也称黄河蛇曲第一湾。但见这方奇湾,河抱着山,山依着河;河里有山,山里有河;山河相连,水山相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山一水,一阳一阴。情趣无限,奥妙无穷,简直就是一幅旷世绝伦的神奇画卷,令人遐想,发人深思。它酷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极图。</h3> <h3>无怪乎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捬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当我们站在乾坤亭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乾坤八卦图中“阳鱼”(山)和“阴鱼”(水)互相依抱的奇妙景观。再看我们所站的乾坤亭,地下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阴阳太极图,它和山下的乾坤湾相对应。亭柱上刻着两行大字:“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h3> <h3>黄河这优雅的身姿,真是天造地设,让我赞叹祖国古老的文化。</h3> <h3>这是清水湾。清水湾是黄河蛇曲公园的第二大蛇曲,呈305度弯曲,与乾坤湾一样那么壮美。站在高处观看清水湾,感觉它似一顶硕大的草帽盖在黄河上,美啊!</h3> <h3>距清水湾不远有一会峰寨,会峰寨有陕北小华山之称,是一处险峻古老的山寨,为陕北遗存的最有代表性的古代防御工事之一。</h3> <h3>从山上往对面望去,山寨很小,通体为岩石。它东临黄河天险,西南两条寨河交汇于山寨东南角,整个寨子呈现出水包寨的格局。由于年代久远,寨子已经很残破了。真不知道古人为何要在这里修一个这么小的防御工事,但观之,地势确实险要,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我估计可能是先民藏身避难之所吧。</h3> <h3>黄河二碛<br>黄河二碛位于吴堡县岔上镇丁家畔村,与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隔河相望。</h3> <h3>碛:砂石积成的浅滩。黄河由于河水连年冲刷,河道被冲击为碛,上下落差达10米左右。黄河从秦晋大峡谷流经此处,300多米宽的河面急剧收缩至50米左右,河水顺势倾斜而下,顿时水流湍急。</h3> <h3>当你站在河水冲刷的平台上,近距离地感受这壮观的景象:见那黄河骇浪翻滚,状如万马奔腾;耳边涛声,震天如雷。</h3> <h3>这景象令人震撼称奇,惊叹不已。由于其壮观的气势仅次于壶口瀑布,故称其为“大同碛”,又被世人称为“天下黄河第二碛”。瞧我们所站石台,被日夜奔流的河水撕咬打磨,渐渐掏空,似为悬在状阔激流之上的天然观景平台。看河面上黄色浪花此起彼伏地喷溅,听黄河母亲的澎湃呻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h3> <h3>万里黄河把更多豪气留给人间,我对那些负有冒险刺激精神的黄河漂流爱好者,充满敬意。</h3> <h3>大同碛峡谷里充满神奇,看这鬼斧神工的黄河崖壁天然雕廊画,巨石林立,构成了一幅幅自然雕琢的不朽艺术,令人叹为观止。</h3> <h3>毛泽东东渡黄河处<br>1948年,毛泽东到达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了陕北,从此开启又一个世界。据载,当年他面对黄河,思绪万千,伫立良久,深情地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h3> <h3>蒙汉天书<br>蒙汉天书位于沿黄公路166–167公里处的神木境内。黄河岸边的山崖,经过上万年的河水冲刷和自然风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自然岩画,而此处的岩画像是由蒙古文字写成的天书。</h3> <h3>边塞奇城神木,北接内蒙古,隔黄河东望山西,处于黄河丘陵地区向内蒙古草原过度地带。黄河与长城在神木聚汇,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神木交织,这蒙汉天书似天意一样镶嵌在这里,使这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在沿黄公路修建前,因为不通公路,而且这里也没有人家,几乎无人涉足这里,这真是一处藏在深山人不知的神奇自然奇观呀。</h3> <h3>丹霞地貌<br>黄河西岸准格尔旗的马栅村至府谷的墙头乡之间约10公里长的地带,有一处丹霞地貌,当地人戏称“五花肉”。这一地段的山体以粉红色、紫色、灰白色、灰绿色相互叠层,很像“五花肉”,并且连绵不断。这处五彩叠加的地段也叫“莲花辿”,给高原增加了色彩。</h3> <h3>龙湾<br>龙湾位于陕西府谷县,黄河由西向东的奔流中,在这里陡然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折,进入秦晋大峡谷,改成由北向南走了。这就是“黄河入陕第一湾”—龙湾。</h3> <h3>这个湾比黄河蛇曲要大得多,而且很乖静温顺。</h3> <h3>终于来到沿黄观光路0公里处了。这里是陕西府谷县墙头乡,是这条沿黄公路的北起点,也是秦、蒙、晋接壤地带,素有“鸡鸣三省”之称。</h3> <h3>这里与山西省河曲县城隔河相望,与内蒙古准噶尔旗龙口镇相毗邻。这里还是明榆塞长城的起点,是黄河和长城交汇的地方。墙头乡的原名叫“墙头起”,顾名思义,就是指长城的城墙起头之地。</h3> <h3>在这里感受一下一脚踩三省的意境,看长城巍巍,大河弯弯,高原莽茫,气象万千。</h3> <h3>沿黄观光路从华山脚下到府谷县墙头乡,一路走来,感慨颇多。这是一条颜值爆表的公路,被驴友们,尤其是车友们称为“陕西一号公路”。它美的逆天,让人流连忘返。这一趟也是探寻中国历史之路,古老的文化,壮美的河山,啊,黄河,我对你发自内心的赞叹!</h3> <h3>在此告别沿黄公路,踏上新的旅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