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br>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br>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后世鉴藏家依此定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div><br></div> <div><br></div>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br>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br>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div><br></div> <div><br></div> <br> 《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br> 陆机以文章名世,《平复帖》书法高古,但典雅不足。梁庾肩吾《书品论》列中之下。李嗣真《书品后》列为下上品。可以看出,陆机在当时并非名家。但《平复帖》作为“墨迹法帖之祖”,以其所拥有的远古淳厚气息和质朴的笔意,足以成为后人学习章草墨迹的首选法帖。<br><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br>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br>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div><br></div> <br>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div>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br></div><div><br></div> <div><br></div> <br>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 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br>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一络首而立。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br>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br><div><br></div> <br>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所刻的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墨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div><br></div> <div> 《步辇图》卷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画幅描绘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此卷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div><div> 《步辇图》卷是鲜见的体现出阎立本绘画水平的宋人摹本 。此图卷后有宋章友直(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纳兰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 《珊瑚网》 《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br></div><div><br></div> <br> 顾恺之 列女图(南宋摹本), 绢本设色 25.8×47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br> 此图又名《列女仁智图》。根据汉刘向所著的《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内容是颂扬与标榜妇女的明智美德。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在画面绘有28人,分八段,每段书有人名和颂辞。用较粗的“铁线描”,线条刚劲凝重,人物面部、衣褶等处运用了晕染法。衣纹用笔比《洛神赋图》稍粗。无背景,但间画有屏、柱器皿等物。顾恺之在人物画创作上提出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要求,在此图中处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上,同样有生动形象的体现。<div><br></div> <br>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又名《挥扇仕女图》,是中国唐朝画家周昉创作的一幅国画。材质为绢本设色,横204.8公分,纵33.7公分。此画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br><div><br></div> <br>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br>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div><br></div> <br> 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书法清新洒脱,神采流溢,有飘然欲动、超凡脱俗之美,令人赏心悦目。为稀世珍品。本幅铃项元沛、耿昭忠、安岐等人印章共七十二方。卷后附虞集题七绝诗一首,及项元沛、潘静淑、吴湖帆等七人题跋。《墨缘汇观》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div><br></div> <br> 《写生蛱蝶图》是北宋赵昌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作描绘了群蝶恋花的田园小景。轻灵振翅的蛱蝶起舞于画幅的上半部;秋花枯芦摇曳于画卷的底边。笔法上,蝶、蚱以工笔细描,花草则以双勾填色法。设色清淡、浓艳各得其所,彩不压墨。<br><div><br></div> <br> 北宋,崔白,《寒雀图卷》绢本;25.5x2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br><div><br></div> <br> 《浴马图》卷,元,赵孟頫绘,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br> 图中绘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勾勒简练,色不掩墨,青绿与浅绛结合,色彩清丽雅致。<br> 本幅款识:“子昂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几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为乾隆御书“青溪龙跃”。尾纸有王稚登、宋献题跋。<div><br></div> <div><br></div> 元,赵孟頫《水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div><br></div> <br> 《渔父图轴》是元代吴镇的画作。<br> 元,吴镇,绢本 墨笔,纵84.7cm,横29.7cm。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诗文,擅画山水,竹石,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元四家之一。<div><br></div> <br> 《元赵孟頫书洛神赋》是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书法作品。赵孟頫书《洛神赋》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戍子五月”又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div><br></div> <br> 元,任仁发,《出圉图》; 绢本设色,纵34厘米×横201厘米。<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37.2×2038.5cm1;<br></p><p class="ql-block"> 《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 《画玛常斫阵图》,2X16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div><br></div> <br> 清代中期冷枚《百子图》赏析:《百子图》绢本,设色,40x20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br> 此图描绘周文王百子的典故。一百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亭台楼阁间互相追逐嬉戏,他们有的手执彩旗,好像在站岗放哨,还有的在捉迷藏、打秋千、下棋、乘船、玩木偶、放鞭炮---每个孩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惟妙惟肖,习习如生,服饰色泽艳丽,线条流畅,刻画精致形象都各不相同,他们表情天真可爱,十分有趣,作者将每一个小孩的调皮可爱之处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们也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配以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芭蕉葱郁,古木森天景色;将亭台、楼阁、水榭、宫室,因地制宜,聚散错落,一应纳入,园林界画,景色秀丽,令人应接不暇。绘画用料为内廷专供,尤其色料多为专用的矿物制品,特征明显。<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郊原牧马图》卷,清,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51.2厘米,横16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此画又称《八骏图》,画面上八匹骏马散放于郊外旷野之中,或卧,或立,或吃草,或嬉戏,自在悠闲,放牧者在树下休憩观望。放牧题材的画作不是对单匹马的写生,而是综合、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更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网络资料汇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扬州静力编辑制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2022·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