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母亲节”

沂蒙老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视频1:中国的“母亲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视频2:中国的“母亲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母亲节是五月二日,农历四月初二,孟子母亲做母亲的那一天。孟子又叫孟轲,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孟轲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母亲靠纺纱织布维持生活。孟轲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性,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童年的孟轲非常淘气贪玩,成天和淘气的孩子玩耍而无心学习。孟母认为坏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影响非常重要,便决定搬家。</p> <p class="ql-block">孟母把家搬到了偏僻的郊外,可是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孟轲就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想:“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为了让孟轲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决定把家迁到城里。</p> <p class="ql-block">但是他的家离集市很近。各种各样的嘈杂声音吵得孟轲无法认真读书。于是,孟轲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p> <p class="ql-block">孟母见了更加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许多读书人在那读书学习,朗朗的读书声传到孟轲的耳朵里。读书人的彬彬有礼深深地影响着小孟柯。</p> <p class="ql-block">孟柯受到感染,开始跟着学堂里的孩子读书、写字,变得即懂礼貌又守秩序。这个时候啊,孟母很满意,欣慰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p> <p class="ql-block">“子不学,断机杼”,是启蒙读物《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也是孟母教子的一个故事。据说,孟子小时候也很贪玩,经常逃学。有一天,孟子早早放学回到了家,母亲正在屋里织布,看到孟子就问他“你上学是为了什么”。孟子回答“为了自己啊”。孟母听了非常生气,拿出剪刀,剪断了快要织好的布匹。古时候织布多费劲啊,眼看就要好了,却毁于一旦,太可惜了。然后孟母对儿子说“你这样荒废学业,就和我剪断即将织成的布匹一样可惜”。还别说,如果列举最早的家庭教育范例的话,孟母肯定排得上号。“子不学,断机杼”是用例子来教育孩子,而后来的“孟母三迁”,则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这一点来说,孟母绝对算得上特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孟母为了给小孟轲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好几次家。这让我们明白,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这样才能学到好的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