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铁牛

<h3>今年五月份,是我父母结婚70周年纪念日,结婚70年被称之为“白金婚”,而能迎来白金婚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前些日子,我想为父母白金婚纪念写点什么,可是每每坐下来,拿起笔,展开纸,却落不下笔,泪水噙满了双眼……父母两人的年龄加起来都快180岁了,朝夕相伴70年啊!这在她们的“朋友圈”里实属罕见,70年的春夏秋冬,岁月吹走了青春年华;70年的雨雪风霜,坚定了彼此相爱到天涯;70年的酸甜苦辣,见证了生活的考验;70年的嘘寒温暖,诠释了爱情的忠贞。我有时回父母家,看到二老精神矍铄,脸上露出的笑容尤如孩童般的模样天真灿烂,心情无比舒畅。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白金婚”,这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近段时间,我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完成了《我的父亲母亲》这一“美篇”,在当下时髦“5.20”的日子里,以唤起人们对永恒真挚的爱情和父恩母爱的美好回忆……</h3> <h3>时间回到2016年4月1日,《我陪爹娘坐高铁》这篇文章刊登在了《武汉铁道》报上,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中午一下班,就迫不及待的拿着报纸去了父母家。谁知二老比我还激动,一边接过报纸,一边念叨着:登报了,想不到我们还真的上报了。那天中午,老俩口就这样不断的念叨,看他们满怀喜悦,戴着老花镜,从头至尾,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几乎忘了吃饭的事儿。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不禁思绪万千,浮想联翩……</h3> <h3>话说2016年春节临近的时候,一天,远在郑州的姐姐打来电话,请父母去她家过年,按往常来说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毕竟父母不是第一次去姐家。以往都是姐那边亲自开车来接,这次姐却说,让父母坐高铁去。</h3><h3>这下子家里可热闹了。按照父亲的意见是“去不得”,母亲这边是“我要去”;两方各执一词。父亲说:老伴,咱都八十多的人了,再说你现在身体也不如从前,自从装了那个“机器人”(父亲指的是心脏起搏器),这几年哪敢让你出门儿,能经得住折腾吗?弄不好就给孩子们添麻烦了!母亲却十分坚定地说:要去!就是因为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出几次门。再说,我干了一辈子铁路,是老铁路职工,还没坐过高铁,不知道那高铁上是啥样,说出去还真怕人笑话,要去,一定要亲自坐上一回!父亲拗不过老娘,只好妥协。</h3> <h3>那天,姐姐和外女专门从郑州过来接,收拾好了东西,我们一同陪着年迈的父母出发了,母亲兴奋的像个孩子似的(头天晚上就给她的老姐妹打电话,说要坐高铁去女儿家过年啦)。到了新修建的信阳东站,踏上了G518次高速列车,孝心的姐姐特意买了一等座位。列车徐徐驶离信阳东站,父母激动的还是不肯落座,老俩口扶着座椅,东摸摸、西摸摸,明亮洁净的车厢,宽敞舒适的座椅,还能够前后调动。看着父母充满喜悦和激动的样子,我和姐姐、外女都会心的笑了。</h3> <h3>安排父母坐稳之后,母亲还是按耐不住兴奋,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妈说:今天算是开了眼界,我和你爸干了一辈子铁路,没想到八十多岁还能赶上坐回高铁,一小时跑三百多公里,做梦也不敢想啊。随着列车的速度,爸妈的思绪都已回到了老铁路的艰苦旅程。<br></h3> <h3>母亲是一九五九年参加铁路工作的,父亲早于母亲五年,是一九五四年。母亲当时是餐车上的服务员,负责信阳至安阳区间的餐饮服务。当时的“绿皮车”,站站停,五十多个区间站,单程就得十五六个小时。母亲说:那时候信阳至安阳一张车票八块钱,一份盒饭三毛钱,就那有很多旅客都舍不得买,推着小售货车来回累不说,车上人多的挤的上个卫生间都很困难。母亲平时工作很踏实,一九六二年,被单位评上出席铁路局的先进,不但奖励了一条秋裤,还要去郑州开表彰会,当时乘坐的是长沙到北京的1次特快,从信阳到郑州需要四个多小时,大家都激动的不得了,回到岗位上还给同事炫耀好长时间呢!说起这段经历,母亲的脸上仍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是站在那领奖台上,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h3> <h3>我本人是五十年代末出生的,那时母亲还是列车员,每次出乘都要好几天,我又嗷嗷待哺,正好邻居王阿姨家儿子和我一样大,于是,我就成了王阿姨的半个儿子,以至于我长到记事时,见到王阿姨还叫“妈”。母亲常说:做人要知道感恩,你吃过王阿姨的奶,啥时候都不能忘。参加工作后,逢年过节我都忘不了去看望我的这个妈妈。再后来,母亲调到信阳旅行服务站当售货员,父亲也在车站任值班员,工作时间是三班倒,二人的工作都非常辛苦,母亲每天在站台上推着售货车,一趟一趟的接车。那个年代绿皮车餐车供应东西有限,大部分旅客都是到站停车时在站台上买吃的,几分钟的停车时间,忙的都顾不上喘气。况且还要推着售货车来回的穿过平交道口。跨越站台,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腿脚都是肿的。下班回到家里,孩子们都已睡梦中了,母亲还要把我们换下的衣服洗干净,那时候哪有洗衣机呀!母亲到现在腰直不起来,就是那时落下的毛病。还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突然从梦中醒来,见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着给我们缝制新衣,缝好扣子时,天已渐亮。妈说:大年初一,孩子们都要穿上新衣,高高兴兴过新年。而那时的父母,一年到头身上穿的都是单位发的铁路制服。铁路工作性质特殊,不分昼夜,可不论家庭负担有多重,生活多么艰辛,爸妈都没有耽误过工作,并且把我们兄弟姊妹五个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这其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为人父母,深深倍感父母当年的不容易。</h3> <h3>列车飞一样的奔驰在高铁线上,带着岁月的烟尘,穿越过高楼、云彩、乡村、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车内,母亲还是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这边父亲又接过了话茬。这个干了三十多年的老铁路,说起自己的经历,那也叫做不一般。走过南,闯过北,从值班员、列车员、售票员,时任过开封旅行服务站站长;回信阳后又当过货车车长,那可是没少在火车上晃呀!列车仍在飞驰,电子屏上显示运行速度三百公里以上,父亲盯着看得十分认真,嘴里不停地说:速度这么快,一点都不晃,还没感觉,真是了不起!是啊,作为老一代的铁路人,亲身经历了国家铁路事业在各个年代的艰辛不易,又亲眼目睹了今天的卓越和飞速发展,的确是感慨万千呀!广播里传出“郑州东站到了”的声音,顿时回过神来1小时11分到达郑州。父母再次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真快呀!是啊,高速列车真快,时光更是飞快!<br></h3> <h3>千里大平原像一块绿色地毯,一掠而过,车窗外,冬日的麦田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车厢内,父母还沉浸在往日美好的回忆里,心里和脸上都荡漾着幸福和满足。我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温暖,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h3> <h3>  之前的各种担心还是发生了。一下火车,母亲就呕吐不止,父亲也觉得头晕。一直到姐姐家,母亲仍在呕吐,父亲看着心疼,小声抱怨说:你看看,我说不来吧……话没说完就被母亲白了一眼,父亲一向听从母亲,也就不再说啥了。一晚上,母亲水米未进便和衣躺下。没想到,到了第二天早上,又像换了个人似的,早早的起来,似乎昨天的疲惫都荡然无存,脸上洋溢着笑容,兴奋劲又来了!妈说:我和你们爸爸结婚快七十年了,和我们一起工作的老伙计也没剩几个了,像我们老两口这样有福气的哪有。享儿女的福,八十多岁了还能坐上一回高铁,这辈子活的值!看着父母充满幸福感的笑脸,是那样的温暖、朴实,我的心更加踏实和温暖。</h3><h3> 告别父母亲,离开姐家,在返回信阳的高铁上,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乘坐无数次高铁,没想到这次却非同一般。更没想到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旅行,都让年迈的父母这般的感慨和高兴,充分说明新一代的高速列车是承载了几代老一辈铁路人的梦想和无私奉献。我己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在此,向铁路人致敬,敬礼!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h3> <h3>我的家可以说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爷爷是老铁路。从火车司机到乘务员;从车站值班员到站台售货员再到后勤保障,在千里铁道线上,许多地方都有我们家人的身影。早年,为了工作需要,父母手牵怀抱儿女,随爷爷一起走南闯北。先后在汉口、开封、驻马店工作过,最后扎根信阳。我们家兄妹五个都是出生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当时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父母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又大,责任又重,东奔西跑的,抚养我们五个孩子真的不易。好不容易我们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1980年,哥哥有了儿子,母亲就提前退休,照顾孙子,之后又是孙女、外孙等等,接着父亲也提前退了休,走上了照看下一辈的岗位,一忙又是几十年。长年累月为孩子操劳奔波,积劳成疾,妈妈的腰弯了,还患上了心脏病,装了心脏起搏器。父母用这种无私的爱,支持儿女安心干好工作。如今,我们兄妹五个的孩子都长大了,大孙子也将近40岁了,连重孙女都10多岁了。用父母的话说:孩子们个个都出息的很!</h3> <h3>按道理说,到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该真的安享晚年,乐享清福了。父母仍然不服老,平时生活起居从来不麻烦儿女,常常津津乐道要发挥余热。每逢过年过节,按照传统习惯,父母都要早早的准备年货。母亲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采购的任务就是父亲,依仗着住在菜市场边,一趟一趟、一点一点的往家里买,一样样的做。红烧肉、炸麻叶、包饺子、样样不少。光回来吃还不行,还一家一份备好了让带走。平时或周末,只要哪个儿女说一声回家吃饭,老两口那叫一个忙,准是做一大桌子菜,大鱼大肉,都是“硬菜”!我们时常给爸妈说,现在生活条件都很好,谁家也不缺吃,回来主要是陪陪你们的,再别忙着做这么多吃的,都这大岁数,别累坏了!<br></h3> <h3>每每这时,父母都说:你们再大都是我们的孩子。知道你们都过得好,可我们就是愿意看着你还像小时候那样,见到好吃的就高兴!</h3><h3>爸妈的心情我们都理解,可是每次看着这么多的饭菜吃不了都剩下,之后他们又得吃一星期的剩饭剩菜,心里还是酸酸的。为这事,我曾经想过以后再不回父母家吃饭,免得让他们受累,转念又想,父母忙上忙下的张罗,还不就是不愿意让儿女看着自己老不中用了,能给儿女们做饭烧菜,说明还有存在的价值!想起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位老人做了满满一大桌子饭菜,等来的却是儿女们一个个忙,不回家的电话,老人的伤心失落刺痛了我的心。的确,很多时候,对父母而言,常回家看看,尽可能的陪伴,耐心的倾听,才是他们真的想要的!</h3><h3>父母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一辈子吃苦受累,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生活始终是简朴的,所幸我们五个儿女工作、家庭都不错,又都知道孝敬,逢年过节给钱买衣物的都有,可是父母每次都说:不要你们的钱,我们老两口每月几千块钱的退休工资,花不完的。反而,每年除夕,父母都给家里的成员都发压岁红包,不管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辈那就更不用说了,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父母由衷的高兴!其实在我们的心里,却非常的明白,爸妈平时生活是很节约的,剩菜饭不舍得倒掉,一件衣服穿旧了,缝缝补补还穿。妈说:旧的软乎,穿着舒服。就连家里的凉席,用的边子都破了,爸爸还补补接着用。父母常说:日子过好了也不能浪费。我们这一大家子,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感谢党和国家。你们个个都要好好的工作,珍惜生活。</h3> <h3>父母就是用这种坚强乐观、吃苦耐劳的品格教育影响着儿女们。如今,看他们白发多了,背也驼了,步履蹒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和自责!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的人间真情是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儿女一个质朴的微笑,一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一通家长里短的电话,都会让老人倍感温暖和幸福!把对父母的爱用心去呵护,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h3><h3>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父母在家就在,上有老,自己就不老,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h3><h3><br></h3> <h3>父母相亲相爱70载,一路上有爱相伴,不寂寞,也不孤独;一路上有爱守候,就能战胜贫穷;一路上有爰呵护,就能征服疾病。70年坎坷历程,浓缩了滴滴点点;平淡岁月,凝聚成浓浓亲情,这亲情见证了什么是坚定不移;这亲情诠释了什么是忠贞不渝,令我们钦佩,令我们敬仰,令我们折腰!真诚地祝愿父母白金婚快乐!祝福天下父母健康长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