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一节前后,正是北京牡丹花开放的旺期,疫情却愈加严重,原计划到北京景山公园观赏牡丹花的出行,在家人不同意及朋友劝阻下搁浅而心情沮丧。新冠疫情已经三年,耄耋之年的我,还有几个三年?而且,牡丹花又是我今年要观赏的主要花种。为了舒解烦闷,搜出手机里去年拍的牡丹花照片,编辑成美篇《牡丹花 . 富贵》,也消磨因疫情宅家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照片主要摄于北京景山公园,其次是北京植物园、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我的手机没有长焦、超广角功能,所以,仅是普通照片而非高品质作品,留下缺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牡丹,只是近似于黑色,并非黑如墨。黑色易吸热,太阳光下容易灼伤,花朵多在接近地面、绿叶掩盖的阴凉处,沾土显得脏。通过杂交,获得黑色的几率极小,因此,更加珍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牡丹,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因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更加珍贵,我只是在景山公园看到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花型奇特,似荷包,故名荷包牡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个小视频,拍摄于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其牡丹园的种植规模令我振憾,面积是北京最大的。在风的吹拂下,能听到牡丹花海,涛声阵阵,我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钟情牡丹,并非因为自古以来,那么多文人墨客对牡丹花穷尽了的赞美之词,也不是听信了关于牡丹花的美丽传说,而是我在赏花过程中的那份享受。北京春天的早晨,晨曦如画,露水挂珠,绿叶丛中,一朵朵刚刚睡醒的牡丹,伸腰舒展,渐渐露出花容,红色的牡丹,有大红的、浅红的、紫红的⋯,红得是那样的娇艳;黄色的牡丹,有深黄的、淡黄的⋯,尤其是那娇嫩的花芯,黄得是那样的富贵;白色的牡丹花,是那样的洁净无瑕,娇嫩欲滴;再有那碧绿如玉、另类脱俗的绿牡丹,稀少珍贵的黑牡丹,还有那枝条上掛着一串串,型如荷包的荷包牡丹,以及人工培育出的花色斑澜的牡丹新品种。尤其,当我第一次蹲在牡丹花树下,看牡丹,含苞欲放,又去时,如少女含羞微笑,再去时,已是满朵笑容绽放,…..。惊喜的是,有几株熟悉的牡丹花,微风下,朝我点头微笑时,我的心醉了。</p><p class="ql-block"> 时光无情花有情,牡丹作伴度余生;但愿来年春光里,仍有老翁孤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0 2 2 年 5 月 8 日 于 北 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