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只做不说”不是低调,而是“失职”和“不自信”。干工作既不能“只说不做”,也不能“只做不说”(特殊情况除外,有些涉及国家秘密工作或特殊情况之下只能做,不能说),应该是既要“做”好,也要“说”好,要合理引导舆论,掌控舆论,让舆论为我所用,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们为群众干了那么多好事、实事,而群众却不领情,甚至骂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反思,但我想其中有一个就是解释不到位,也就是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你天天都在做什么,因为他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所以只能依据他们知道的来作为思考判断的依据,你也就不能奢望他们有符合预期的思维,有符合预期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一块土地,你不在上面播种鲜花,久了就会长出杂草。舆论场就可以看作是那快土地,如果我们政府部门不出来主动发声,不让我们的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不和谐的杂音,甚至出现矛盾激化,阵地就会失守,这难道不是一种失职吗?熟悉网信工作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在处理舆情时,只依靠传统的“封、堵、删”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形式,只有政府部门及时主动发声,让正面舆论成为人们头脑的第一印象,负面消息自然就没有了生存土壤。这是其一。</p> <p class="ql-block"> 其二,熟悉信访工作的人都知道,来找我们寻求帮助的群众,有的对我们存在着深深的误解。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错误意识在头脑中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点滴积累。可一旦形成后,意识会像顽石一样坚固,要把它消除会十分困难,你用千言万语甚至磨破了嘴皮子,可能都无济于事,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预防,也是就是寄希望于不行成。</p>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避免?其中之一就是要日常解释到位,要用一种载体来发挥纽带桥梁作用,与群众搭建连心桥。新闻宣传工作恰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它能起到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作用,它可以针对群众的“堵点”在不知不觉间起到“溶栓”的作用。新闻宣传工作讲求的是弱化官方色彩,是通过群众的口做出符合预期、影响舆论的表达,然后在群众中引起共鸣。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悄无声息的掌控舆论的方向,进而掌控人们的思维、掌控人心。</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如果能够及时主动发声,把自己做的事说出来,说给群众听,引导他们形成客观理性的认识,产生合理的预期。就不会把矛盾越积越多,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说,“只做不说”其实是一种失职。</p> <p class="ql-block"> 不应该把新闻宣传看作是一种“吹捧”“粉饰”,这是偏见。新闻宣传讲的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在实事求是的反映事实,不会夸大也不能缩小,不会把黑说成白,它只是把该说的说出来。新闻人做的,就是以一个独特视角发现一件事情的闪光点,然后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种思想,通过媒介平台向社会传播,输出的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新闻宣传工作除了能够优化发展环境之外,还能给一个地方带来大发展。这其中,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是一个例子,承德宣传界都知道,靠着几代人不懈的向上推送,最后终于推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典型,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塞罕坝”精神,被奉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国家领导人因此来到一个“八线”城市视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一阵子、几年没重视宣传你也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但日子久了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矛盾积累就像高压锅的阀,一点一点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终会有一天会爆炸的。就像血管堵塞一样,一天两天看不出来有什么影响,但日积月累,终将为身体带来大患。你会发现,一个地方在不知不觉中美誉度在下降,文明程度不升反降,群众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部门之间缺乏了解,各行其是,效率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 另外,“只做不说”还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你没有做到“四个自信”,你就会对自己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有所怀疑,怕经不起推敲,经不住时间的检验。怕说出去后丢脸,失面子,怕领导批评,怕群众说三道四,带来不好的影响。我想,这可能就是“只做不说”的另一种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