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小学数学“城乡教研一体化”送培下乡活动。——农安县红旗小学二级传导

朱璐🍀🍀

<p class="ql-block">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整体安排,5月5日上午在农安县开展“2022年长春市小学数学‘减负提质、赋能增效’线上教学系列研讨暨‘城乡教研一体化’送培下乡活动”。</p><p class="ql-block">一、活动时间</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5日上午9:00——11:30.</p><p class="ql-block">二、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利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p><p class="ql-block">三、日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长沈路小学,史佳琪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例《字母表示数》</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杜彩花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方程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我校鞠子纤老师带来的,鞠老师先对《什么是面积》一课,进行说课,然后播放教学视频。</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面积》说课</p><p class="ql-block">说教材</p><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其周长。所以本节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如:书本,钱币,树叶等,对于这些表面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是不难的。同时学生可以从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建立对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3.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p><p class="ql-block">(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p><p class="ql-block">(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p><p class="ql-block">4.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p><p class="ql-block">5.教学难点: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不同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量感。</p> <p class="ql-block">二、说教法、学法</p><p class="ql-block">1.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ppt中动画展示、学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p><p class="ql-block">2.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线上听课操作时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适当指导启发,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p><p class="ql-block">3.探究、操作学习法: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通过连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p> <p class="ql-block">三、说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p><p class="ql-block">呈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1元和1角硬币的币面、两片树叶的叶面,通过直接观察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大小:两本书的封面一样大,1元硬币的币面比1角硬币的币面大,两片树叶的叶面大小也不同。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积。学生利用视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什么是面积》。再次引导学生描述刚才几组图形的大小,用上“面积”一词。比如:1元硬币比1角硬币面积大、两本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p> <p class="ql-block">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p><p class="ql-block">问题串2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探索比较的方法,体会面积的本质。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汇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出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策略比较面积的大小。剪一剪方法:引导学生说清剪和拼的过程,先把正方形和长方形重合,再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到一侧,发现正方形的部分有空余,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大。剪一剪方法出现后,发现这个度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后学生就用小正方形摆一摆。体会如果用相同大小的图形摆一摆,比如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用的数量多的图形面积就大。学生用小方块的数量与图形的面积建立起联系是学生对量感的这一属性数值化的表达。这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到标准量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让面积测量精细化具体化。量一量的方法:鼓励学生做出合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思考是否合适。引导学生明确量一量的方法求出的是什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求出的是图形的周长。对这种方式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加强对面积概念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问题串3在右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不同的图形,然后将学生画出的图形进行展示,再将老师设计的两组图形进行展示,最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能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在方格纸上画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有两个目的:一是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不同形状的图形可能具有相同的面积;二是体会小方格是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可以利用小方格去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其实这就是标准量测量的过程,也为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铺垫。</p> <p class="ql-block">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p><p class="ql-block">练一练中第一题和第三题。1题通过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体会面积的含义。3题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两道题层次具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p><p class="ql-block">(1)学生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p><p class="ql-block">(2)关于面积,说一说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对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p>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过后,由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王海瑞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心,李博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p> <p class="ql-block">  培训完毕,红旗小学六年组全体数学教师观看培训视频,进行学习。</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培训的二级传导,我们的老师都有所收获。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具有终⾝学习的愿望和能⼒,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更要意识到⾃⼰所肩负的重任,做学⽣学习道路上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p>

面积

学生

图形

大小

正方形

比较

方格

学习

体会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