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标重素养 新观念记心间

大雁朱红艳

<p class="ql-block">-《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 5月7日晚7点,我聆听了郭华教授的《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讲座。明晰新课标,品读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郭华教授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的讲座重点学习体会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基本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p><p class="ql-block"> 郭华教授从课标的修订目标、特点与功能、用户体验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p><p class="ql-block"> 本次修订,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p><p class="ql-block"> 本次新课标的特点是:</p><p class="ql-block"> 1.强化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2.聚焦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3.关注学习情境。</p><p class="ql-block"> 4.注重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 二、课标的基本做法与追求,让教学更有方向感</p><p class="ql-block"> 1.借鉴国际经验,反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时间探索的优秀成果。</p><p class="ql-block"> 2.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突出内容的动态、活化及其与学生活动的主动关联,引导教学改革。</p><p class="ql-block"> 3.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引导教学评价改革。</p><p class="ql-block"> 4.做好学段衔接,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一体化设计。</p><p class="ql-block"> 5.初步考虑六三制、五四制并存的局面,在相关学科为五四制的实施提供适当建议。</p><p class="ql-block"> 三、总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文本框架,更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 文本框架里,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研究与培训建议。</p><p class="ql-block"> 与以往比,增加了教育研究与培训建议的内容。修订重点与课标亮点、素养导向、素养落地方面,要注意目标表述的素养转向、课程内容结构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一以贯之、课程实施建议更具操作性。</p><p class="ql-block">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p><p class="ql-block">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要凸显目中有人。目标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表述目标的时候,课程总目标体现了素养维度。总目标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者期待,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与落实。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维度保持一致。</p><p class="ql-block"> 依照核心素养的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自觉转向学生的素养发展而非停留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量与掌握程度。</p><p class="ql-block"> 转化:这样的目标表述方式,经由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中介将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建立起了内在的意义关联,使得培养目标变得生动、具体、可感。</p><p class="ql-block"> 2.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p><p class="ql-block"> 内容选择及组织时,考虑各门课程的横向相关与联通(横向),要考虑到系统性与综合性、实践性的关系;考虑到这是一门课程,想到相关 的课程(文科、理科),想到统一的育人课程体系。</p><p class="ql-block"> 内容选择及组织时,要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关注(纵向),突出能够不断扩展、神话的核心概念(大观念、大概念、任务群),学段特征鲜明、幼小衔接、初高中衔接。</p><p class="ql-block">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为的是活化、动态化,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回应“双减”要求,用典型内容实现育人任务,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关照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核心的、关键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价值。</p><p class="ql-block"> 核心概念、原理、方法、价值观可以不断拓展、深化,既是联结学科内其他内容也是联结其他课程的钮结,更重要的是,这些核心概念、原理、方法是有序组织学生活动的要素,通过结构化的内容,让学生进入到课程中,成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关切要素,成为教学主体。</p><p class="ql-block"> 结构化要求教材及教学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挖掘和体现不同内容的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 立足学生主动活动、主体地位。反思学习方式转变,从接受学习转到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想要落实学生主体,主动活动。方式是与内容相结合的,布鲁纳的“结构课程”与“发现学习”二位一体。</p><p class="ql-block"> 若干个结构化的内容单位(核心概念、主题、任务群等)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学什么(防止内容虚化)、学到什么水平(营养导向的整体质量观)、怎么学(及经过努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形成一个立体、动态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本次课标的修订,主要目的是让课标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提供内容的同时,要提供活动,提供学生怎么学习。从知识点到知识单位到学习单元,从知识点到学科知识结构,到学生经历活动而构建的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比喻为“砖”到“房子”到“家”。在要紧处使大力。</p><p class="ql-block"> 怎样将较好的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教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知识结构本身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在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发现学习可以缩短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有不断理解、反复认识和运用的机会,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有“悟”的过程,因此就使学生学习时感到“难的不难、旧的不旧,新的不新”,培养了学生不断索取知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3.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p><p class="ql-block"> 辨析: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与学科实践。避免重经历轻知识(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主动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扩展问题视野(学科实践,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 与学科的关联,是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对学科设置课程的解释与补充。</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是真实的情境、开放的结果;学生感受到参与及努力的重要性,学科纵深,视野拓展,创造性实践。学生、学科、广阔而沸腾的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4.学业质量:素养导向的评价观</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如何测查学业质量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有什么不同的水平表现?学段之间的进阶与连续性是如何表现的?用哪些指标来测评?</p><p class="ql-block"> 5.课程实施</p><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聆听以后,我重点有四方面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1.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2.我们一定要多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进入课程。不再让学生作为旁观者,而是发生情感意义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3.认真阅读了英语新课标,我感受到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超越学科、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带着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以后我要需要教和学的要求,更精准的备课,提供贴近学生、生活、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p><p class="ql-block"> 4.跨学科主题学习催生了跨学科教研。</p><p class="ql-block"> 总之,明目标重素养、新观念记心间,继续认真研读课标、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p>

素养

学生

课程

学习

核心

学科

课程内容

新课标

结构化

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