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老屋

一簑烟雨

<p class="ql-block">外婆的老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0年,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吉林画院院长谭全昌教授来到我的家乡、被誉为“海上大寨”的大鱼岛村采风创作,我有幸结识并陪伴先生多日。</p><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先生写生归来,兴致勃勃的对我说:“”今天找到了个好题材——斑驳陆离的老屋,很有感觉啊!”边说边把早上的写生作品得意的放到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看到先生的作品,我先是一愣,继而是长长的沉思:这不正是姥姥的老房子吗?</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母都忙,我的童年,大部分是随姥姥度过的,眼前的这所老屋,有岁月的沧桑,有祖辈的印记,更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就在大海边上,高高的石台下,是绵长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湾。白天,我追逐着海浪,逮鱼摸虾,大海是我最好的玩伴。夜晚,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那曼妙的节凑伴我笑着入眠。哪一天若没有了海浪的声音,我反倒是睡不着了。</p><p class="ql-block"> 冬来,大海把储存了一夏的暖徐徐送来,让你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冬的寒意。</p><p class="ql-block"> 夏来,大海又把被冬冷过的风徐徐吹来,让你凉爽无比。</p><p class="ql-block"> 姥姥的老屋连同屋前的这片海,让我的童年那么的灵动,那么的富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大约是七四或是七五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渔岛怒潮》,外景地就选在姥姥屋前的这片海与滩。拍摄的几个月里,就像是过年一样,跟着摄制组东跑西跑。早上拍渔民出海,我便一夜不睡,盼着天亮,天刚蒙蒙亮,便悄悄爬起来,拿起衣服向码头跑去,生怕去晚了人家散场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拍夜景,我晚饭也顾不得吃,就坐在沙滩上傻等。记得有一次夜景需要拍月亮,可烦人的云老是遮着月亮,迟迟不肯散去,急得我屡屡用手驱赶,惹得众人大笑不已。摄制组的一个年轻人被我的虔诚打动了,从兜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塞进我兜里,还在我的脸上轻轻的拍了一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多少年以后非常有名的国际级的大导演吴天明。当年,他是这部电影的场记。后来,他曾拍摄过《老井》、《人生》、《没有航标的河流》等许多蜚声中外的大片。</p><p class="ql-block"> 《渔岛怒潮》之后,这所老屋一直是人欢马叫、笑声不断。在它的房前屋后,又相继拍摄了《牛角石》、《海上明珠》、《瓜熟蒂落》、《笑破情网》、《海上生明月》等众多以渔村为题材的故事影片。横跨二十多年。如果说我还有点儿艺术细胞的话,我敢肯定的说,这绝对是潜移默化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从外婆的老屋走出来,从生我养我的这个渔村走出来,从一个文字工作者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不能不说是老屋故土对我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沉思良久,我对谭先生说,谢谢您,您画的是我姥姥的老房子,老人家已经故去了。</p><p class="ql-block"> 谭先生也沉思良久,慢慢拿起笔来,对写生作品认真的进行了再创作并饱含深情的题道《外婆的老屋》,郑重的递到了我的手中,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