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p><p class="ql-block">  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打造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2022年5月7日上午,在庄主任的安排下数学组全体老师参加了史教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线上培训会。千川江海阔,史教授的深度剖析开阔了数学的视野,从伽利略到牛顿让我惊喜的深深体悟到到数学不仅是思维的舞蹈还是文化的深邃,多学科之间是如此的融汇!</p>  <p class="ql-block">会议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课表修订背景与要点;二、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三、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这次课标从高中课标开始,国家的教育就是强调了核心素养这个事情。</p><p class="ql-block">此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变化主要表现在: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p>  第一部分主要对比分析了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素养与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十一大核心素养的区别,主要在于增加了“量感”。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能:(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p class="ql-block">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学习过数学人应当具有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推理和模型,通过抽象使得现实世界的事情。</p>  <div>数学的学习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div>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应学数学,因为他说话都说不明白,他不是数学懂不懂,他说话挺懂事,因此,一二三年级是一个学段,有点不是很合理,四五年级你调仔细调查一下,发现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思维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分水岭,五年级的孩子似乎就对一些抽象的东西多多少少能够理解一些,因此学段话三个学段为两个阶段和这个就是根据心理素质来定。  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div>主要增加的是跨学科的内容,特别是在综合与实践,强调了传统文化</div>  1、数学的思维:数学是如何思考现实事件,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释实验世界的思考方法。<div>2、数学语言:向科学要尽可能多的使用数学理论,构建数学的模型,使得数学形成一个新特征,就是应用的这种方式。能够有意识的用数学表达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形式关系的规律感悟数据,这是跟我们统计学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悟数学语言,包括他的表达概念,包括他的表达,包括他的数学是一些等式不等式等等,以简洁优美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习惯,增加跨学科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我们就把这个核心素养来分析。</div>  3、保留了11年的10个核心词,17年的6个表现,核心素养阐述,具体表现阐述是这样,在高中阶段6个词抽象,想象,逻辑,推理,计算,跟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思维,语言对应的初衷就是更具体的抽象能力,空间的观念,几何直观。  4、数学抽象: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数量和数量关系,一个是图形与图形关系  整个学科的数学老师知道整个数学的脉络,是如何进展的,然后每个年级要备课就知道你这个年级在整个脉络中所占的地位是什么,然后每个老师也都知道某一节课在这个地位中的具体地位是什么,这样的话才能把数学的教育整体一致,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整体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个一个要知道数学的整体,要知道核心素养的表现,就是抽象过程的整体逻辑推理过程的,整体这个有机的结合起来,知道用哪个知识来谈哪个问题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这个教学就好,但是这个研究中绝对是绝对不是很短,路漫漫。  <p class="ql-block">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史教授对教材的解读仿佛是一把金钥匙,让我们在感悟中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构建数学模型,目标性、过程性、整合性通俗易懂的讲解;数学思想化理解;多学科综合渗透沟通!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学法求实求活,学中自悟”!学海无涯,你我皆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