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母亲

潺潺溪流(拒加微)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总是被梦缠绕着。梦境中,天国里的母亲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在一处依山傍水,林籁泉韵,风光秀丽的地方,有一栋五间青砖瓦房,房子前面有一个宽敞的大院。那大院里种着各种蔬菜,望过去,是绿油油的一片,黄瓜、角瓜、芸豆的藤蔓爬满架子,丰满的叶片下挂着裸露出的瓜条和豆角,温暖的阳光照射下,白菜、生菜苍翠欲滴。我站在院中的台阶上,手里捏着高考入取通知书。妈妈在房间里为我做新被子。她忙忙碌碌地在为我入学准备生活的必须品。叮铃铃……闹钟的铃声响了,打断了我的美梦。我很后悔,为什么设闹铃啊!竟打断了我的好梦。</p><p class="ql-block"> 我多想把这美梦做下去呀!妈妈己经离开我三年多了,也许是母亲节来临了,也许是我真的想妈妈了,也许是妈妈想我了,这段时间经常能梦见妈妈。原本想在清明节时去墓地看望她,祭拜逝去的亲人,可因疫情的关系,没能成行,在我的心中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妈妈既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小家碧玉,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儿,没有读过一天书。可她天资聪颖。她这一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字,能看懂数字。可要算起账来,那是信手拈来,不用任何工具,在脑子里转一圈,准确数字出来了。她的性格豪爽奔放,说话快言快语,伶牙利齿,谈话时思维敏捷,你若惹着她了,她会用尖酸刻薄、犀利的语言回击你。她有一颗菩萨心肠,却长着一张刀子嘴。爸爸在世时经常说她“刀子嘴豆腐心”。我们小时候,别人说她护犊子。妈妈的处世哲学是不惹是生非,但绝不怕事。细细想来,妈妈这一生从苦难中走来,是生活的经历历练了她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妈妈是艰辛的。她6岁时她的爸爸因病去世了,留给她29岁的妈妈独自带领四个孩子。大姨妈10岁,妈妈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一个四岁的妹妹和两岁的弟弟。为了抚养四个子女,姥姥不得不长年在外给人家织布维持生计。大姨妈开始还在读书,她的爸爸去世后,她去婆家当童养媳了。只有七岁的母亲不得不承担起日常生活的重担,她要去砍柴、做饭、负责妹妹、弟弟的日常生活。她完全被当成了大人使用,可她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却要撑起一个家。七岁的孩子本应有父母的关爱和庇佑。妈妈没有这种福份,她要像一个小大人去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p><p class="ql-block"> 由于只是孤儿寡母无人关照,妈妈姊妹几个颇受族人的气。无奈,姥姥带着孩子们投奔了娘家,说是娘家也只有堂兄堂弟了。在一间四壁透风,连窗户纸都是破的西下屋住下了。平时还能凑合住,一到刮风下雨,特别是冬天下雪就难熬了。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北风烟雪,山沟沟里的夜晚黑漆漆的,仿佛被浓墨染过;原本寂静的山林,被风刮得呼啸怒吼着;窗户纸忽闪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远处山坳里时不时传来几声狼🐺嚎。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吓坏了,她们蜷缩在土炕墙角,相互抱在一起盼着天明。第二天,妈妈的三姥爷过来看看孩子们是否被冻死饿死了,并给带些吃的。心大的姥姥为了生计,无法照顾自己的儿女,长年在外被雇用,天天坐在织布机上织布。就快过年了,农村有女儿不能在娘家门里过年的说法,娘家人想撵妈妈她们走,妈妈内心里很害怕。还是她的三姥爷出头庇护着几个孩子,并让他们到上屋里过年,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当妈妈讲起这段童年苦难的过往时,都说是她三姥爷救了她们的命。</p><p class="ql-block"> 妈妈长到十几岁之后,和弟弟妹妹们离开了姥家的门,又搬回了自己原来的家。她14岁那年,农家小女初长成。望着一天天大了的女儿,由我的姥姥和三姨姥做主,帮她找婆家。大户人家高攀不起,她的姨妈看中了一户王姓人家的四儿子,虽然家穷,但人品好。小伙子16岁,五官清秀,棱角分明,那可是十里八村挑选出来的帅小伙,既有文化,长相又好,人品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呀!由三姨姥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媒。到了王家,人家说要先给老二和老三找媳妇,老四还小。三姨姥坚持说,非老四不嫁。王家是村里较穷的人家,找媳妇有点难,能解决一个算一个,所以就这样,妈妈的婚姻由她的母亲和她的三姨包办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7岁那年,她与没有多少交往的王家四儿子结婚了。丈夫比她大两岁,她领着丈夫回门时,三里五村的姑娘都出来看,羡慕妈妈运气好,找着这么带劲的帅小伙。进婆家门时,只有大伯哥娶亲了。二大伯哥和三大伯哥仍然是光棍汉。她和大伯嫂两个女人仍然要料理家里家外的事。推碾子、磨米磨面、挑水砍柴,样样不少。几年后,她也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整年忙工作,后来又被调到百里以外的县委工作,长年回不了家。过年时回趟家,还经常呆在婆婆的房间里。两个小儿子见了爸爸都不认识,看见爸爸回来,儿子直往桌子底下钻。爸爸不在家,不知家里的担子有多重。给妈妈规定:要她每年学会3000字,带好两个娃,孝敬公婆,并给她买了语文和算术课本。这任务太重了,妈妈没吭声。等再过年回来时,爸爸发现书被俩娃撕坏了,妈妈怒怼爸爸,你别上班,在家干活带娃,我学字。一个女人要独自承担抚养几个未成年的子女,还要上山砍柴、种地,做家务,怎么可能完成3000字的学习?我听妈妈讲这段时,都为她鸣不平。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她再苦再累也心甘。这种生活直至1962年,她随丈夫搬出了家乡,过上了团圆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要求很严。不允许我们在外面打架,不允许碰任何人的东西。记得我六岁时,邻居朱婶给她家小孩织毛衣,用红色的毛线,我很喜欢,拿着一团毛线爱不释手。朱婶见状,送给我一团鸡蛋黄大小的毛线玩,我高兴地带回了家。妈妈见了,严肃地问我哪儿来的,我说是朱婶给的,妈妈却扳着脸对我说“送回去。”我说“是朱婶给的”,“给的也不行。”当时我委屈的眼里含着泪花,撅着小嘴把毛线送还给朱婶。妈妈告诉我,我们人穷志不能短,做人要有骨气。当时我小不能理解妈妈的用意。长大了才明白,她是在教我如何做人。她虽然没有文化,見识却不短。总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她一生刚正不阿,不会阿谀逢迎,在这一点上,她和爸爸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培养出的儿女也是这种性格。</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童年在苦难艰辛中度过,她的青年在劳累中度过。但她和爸爸团聚后却是幸福的。爸爸的性格是温文尔雅,从不大声说话,慈眉善目,走路轻手轻脚。妈妈形容他走路怕踩死蚂蚁🐜。他也从来不发脾气,看上去不温不火,但内心却是急性子,也是热心肠。</p> <p class="ql-block">1988年,母亲于秦皇岛海边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8年,父母于秦皇岛海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0年,父母于青岛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8年,妈妈和两个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是我们兄妹的做人准则。妈妈的晚年是幸福的,家里的任何事都不用她操心。当爸爸去逝时,对她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她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以泪洗面。没过半年,就得了脑出血,好在不是脑干上,捡回了一条命。可身体却半身不遂了,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两个儿子为了让她恢复健康,换班为她按摩、牵拉。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她终于借助拐杖能独立行走200米,做儿女的高兴呀!活了这么多年的我,从没听过妈妈唱歌。可那段时间,经常能听到她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深林……”我惊讶地看着妈妈!夸赞她“妈妈你太棒了”,也许是因为她刚强坚韧的性格原因而喜欢这首《勇敢的鄂伦春》吧!</p><p class="ql-block"> 妈妈病后的10年间,在儿女和侄女的精心照料下,幸福的生活着。她最大的欣慰就是儿孙满堂,虽然子女们没有当大官和土豪的,但个个都优秀。2019年的正月初九,她圆满地走完了她人世间90年的一生,永远长眠于地下。</p> <p class="ql-block">2016年夏,仍然闲不住的媽妈</p> <p class="ql-block">2018年,妈妈有些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