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观电视剧《苏东坡传》有感。

树洞

<p class="ql-block">  我看的1994年版《苏东坡传》,全片20集,不是陆毅演的新版本,优酷上有,只是老片子的清晰度还是差一些。在老片里,只有人物介绍和诗词才打上了字幕,可以有更多的心思去观察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p><p class="ql-block"> 本剧以塑造苏轼的艺术形象为中心,从苏轼金榜题名,才震京都开始,以他一生几次大起大落的政治命运为背景,通过他丰富多彩的生活(爱情、友谊、诗文、政绩、苦难),刻画这位千古巨人的炙热情怀,深刻思想,高尚情操,复杂心理,塑造鲜明的性格,并力求通过艺术形象来启迪人们认识历史与社会思考生活与人生。</p> <p class="ql-block">  刚看就忍不住推荐,之前看了韩国电影《兹山鱼谱》以为儒学影视剧被他国抢先了,殊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这部电视剧可谓儒学良心之作,光是片头曲就值得一听,剧中的各类经典诗词更是让人有梦回宋朝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苏大诗人一向来都是我的偶像,无论是他的诗才还是他豁达的人生,一向都很喜欢。</p><p class="ql-block"> 这篇影评一直放在草稿箱不敢发表,首先是怕自己说不好东坡先生,其次是觉得本剧把苏轼的一生大概交代了一下,剧中人物基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个别为杂糅,个别查不到:如佛印大师),对苏轼角色的塑造不够尊重历史,杜撰的反派也过于脸谱化,不敢把苏大文豪的一生唯一污点(热爱历史的小伙伴百度一下章惇就知道了)说出来,甚至诗词出现之处有的跟历史对不上号,总之有一些牵强的地方。所以,有强迫症的小伙伴,就不要在意太多。至少在诗词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演绎上,本剧比韩国那部《兹山鱼谱》高明千百倍。</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部电视剧看完以后,我觉得很难去总结一个主题,我只是看了诸多感悟,想要写评论时却觉得无从写起。在故事的开头,苏家两兄弟在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虽然风光无限,却时逢欧阳修改革,借科考摒弃一时流行的“太学体文章”。棒打出头鸟,纵你才情万丈,科举的独木桥就是这么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脱颖而出必然承受着无数失败者的羡慕嫉妒恨,一开始我们的东坡先生就成了众矢之的。</p> <p class="ql-block">  还没考试,苏家两兄弟就遇见了他们人生的两个小人,第一个小人:张则章(应该是两个历史原型杂糅而成的角色:其一张璪:苏轼同年进士,奸佞小人。其二章惇:苏轼的早年挚友,而后反目),可以自称仰慕你的才情与你结交,却故意在榜前当着“太学体派”的人,要“恭祝”金科榜眼,意图陷你于孤立。当你的身陷“乌台诗案”时,大骂替苏轼说好话的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蓄意致苏东坡于死地(这是张璪所为,章惇可是力保苏轼的)。</p> <p class="ql-block">  嫉妒的小眼神。</p> <p class="ql-block">  转眼就谄媚的虚伪嘴脸。</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小人:苏轼考试时的翰林院院士:王珪。人称“三旨相公”,只会“取圣旨”皇帝的建议从来都是依附,接下来就是“领圣旨”回到家中就是“已接圣旨”。从来不出差错,不过这也是他能在朝任位十六年的原因。妥妥的朝廷守旧派,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明哲保身,对付政敌无所不用其极,有机会下绊子,绝不手下留情,“乌台诗案”的幕后主使,乌案时的宰相。这个是妥妥的反派,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是也被导演强加了许多罪名。</p><p class="ql-block"> 本剧就在这两个小人的操作下,开启了苏轼辉煌却坎坷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内容,我尽量去结合剧情和我所了解的史实解说,不是导演改编得不好,是这样让历史人物更加饱满,</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一切都似乎没有影响到我们东坡先生前期的开挂生涯,苏轼凭借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在当年的进士考试中,得了一个不是状元的状元(小伙伴们仔细看,第一名缺如),原因很简单,时任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是其弟子曾巩之作,为了避嫌而为之。结果这成为了王珪等人的话柄,非典型“头名进士”苏榜眼,依旧被依“惯例”下放到凤翔县。(这里似乎有不成文的规定,状元可以成为京官,榜眼必须到京官身份外省挂职锻炼,苏轼是第二名)。</p><p class="ql-block"> 不过史实却是,当时苏榜眼按成绩上任九品知县,却因其母病逝,父子三人返回四川老家守孝三年,在守孝归来后,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中并得了好成绩(宋朝历史唯二的三等好成绩,另外一个叫吴育,得了第三等次等),这才争取到的以凤翔签判(将仕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个京官到地方任职的好差事,所以苏轼去凤翔就职并不是剧中演的那样是被奸人所害。</p> <p class="ql-block">  苏轼文才了得,吏才更无可挑剔。初到凤翔县,就因为路遇百姓困苦难当,实地调查发现是因为“衙前伇”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所致的,马上提出整改之策。《宋史》记载,“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苏轼抓住了问题要害,果断修改了制度规定,让服衙前之役的百姓可以自己选择运输时间,避开黄河汛期。</p><p class="ql-block"> 上书奏明圣上,宋仁宗收到苏轼的奏章,大呼贤才,却遭到某些大臣的记恨,官场嘛,总有一些庸庸碌碌之辈害怕后起之秀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苏轼甚至给韩琦写了一封信。在这篇《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苏轼直言“轼官于凤翔,见民之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洋洋洒洒、直抒胸臆,把自己见到的真相写了下来,论述了凤翔衙前之役对百姓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是政治不敏感的苏轼得罪了韩相国,导致后来韩琦阻挠宋英宗对苏轼的破格录用。还分析说,1063年3月,宋仁宗去世,宰相韩琦任“山陵使”,负责修建仁宗皇帝的陵墓。修陵需要大量巨木,韩琦就把这个任务压到了森林密布的凤翔府。而苏轼作为凤翔签判,负责具体落实运输巨木的任务,需要组织大量民夫服衙前之役、运送巨木。韩琦是当年提携苏轼的伯乐,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苏轼都得尽心尽力,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方能报答知遇之恩。</p><p class="ql-block"> 我却不以为然,韩琦作为宋代封建官僚之楷模,时任宰相,战功赫赫,政绩卓著,怎么会在意凤翔府这点小小的政绩?</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样的事事为民的为官之道,在封建官僚横行的宋代,注定苏轼本人的悲惨命运,可是并不影响苏大官人越挫越勇。</p> <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虽然宰相韩琦对事不对人,但在韩琦的坚持下,由凤翔府归来的苏轼还得通过考试挣来一个直史馆之职,虽然用剧中神宗(当时的太子)的说法:见贤能而不能重用,难道让庸碌之辈尸位素餐?但是,我却觉得韩相国的做法是顾全大局和保护苏轼。后面的剧情有说到,事出反常必有妖,过快的官职升迁,给苏轼带来的,是更多人的记恨和排挤。所以,连苏轼听到韩琦的话,都说:“韩公可以说是爱护人以德。”</p><p class="ql-block"> 挣了个不大不小,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职,又马上就失去了父亲和发妻,不得不又回到四川二次守孝,就这么又错过了3年黄金政治年华。</p><p class="ql-block"> 苏大诗人二次守孝归来,一切物是人非,体弱多病的宋英宗在王位上没撑几年,就把王位给了一腔热血的宋神宗,神宗和王安石一拍即合,同时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排除异己,把韩琦、欧阳修等守旧派元老通通赶回老家。苏轼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朝,去依旧不知道如何韬光养略,偏偏爱在朝堂上抬杠王安石,可能为民请命的本心是好的,但是推行变法时倍感阻力的王安石,自然要来一次杀鸡儆猴,让苏轼通判开封府,调离汴京。</p> <p class="ql-block">  为民得罪当朝宰相对苏轼并不算什么大事,被贬到开封府做官的苏轼,为了朝廷低价强购花灯的问题,居然上奏神宗皇帝。虽然剧中神宗皇帝很高兴,但是,人之常情,我认为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没法好好过,对于从小就习惯特权的神宗多少是有些不悦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苏轼没有这样总爱为了黎民百姓的困苦,总爱写诗感慨一番,就没有后来“乌台诗案”发生时(元丰二年,1079年)那么多“罪证”,可以说单是苏的诗词里,就有不少为民请命。</p> <p class="ql-block">引用公众号“历史老师王汉周”的一段话话(关于普通人读史的):</p><p class="ql-block">帝王将相读史是职业需要。</p><p class="ql-block">普通人,除了吹吹牛逼,用处真不大,这些勾心斗角几乎用不到。</p><p class="ql-block">读史最大的一个好处,可能是:</p><p class="ql-block">当你遇到困难、挫折、不如意的时候,看看历史上的他们随时可能被拉去砍头,钱财散尽也不得安稳、善终......活着就开心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不被“饿殍遍野”“人吃人”......一笔带过,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p><p class="ql-block">更会释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么为民着想的东坡先生尚且能在那样的困苦人生中那般豁达,今时今日小小的挫折就能把我们给打倒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片无需过多言说,小伙伴们自行去观影就行,希望你们也能从中悟道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树洞,给大家推荐一些需要耐心去品味的影视剧或者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