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p><p class="ql-block">此地曾是辽、金城东北郊的兴国寺。元代扩入元大都城内,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定都北京时,在紫禁城东西两侧建太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span>清因之。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和太稷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保卫和平坊</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中山公园2022年春花暨郁金香观赏季开幕。 展览以“喜相逢”为主题,共设有“喜庆迎宾”、“喜相逢”、“蝶舞花坞”、“蝶恋春林”、“流光溢彩”、“缤纷花语”和“祥云如意 ”七个主题景区,以郁金香栽植出蝴蝶和卷草纹的图案,体现欢乐祥和、吉祥如意的主题和美好寓意。展出郁金香等球根花卉94种,20余万株。</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五色土祭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格外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社稷坛(俗称五色土)</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这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p><p class="ql-block">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故改名为中山堂,1928年将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中山堂</p> <p class="ql-block">戟殿位于中山堂(拜殿)之北,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社稷坛正门。歇山黄琉璃瓦屋面,饰金龙和玺彩绘。最初时为大宫门,辟三门洞,每个门洞里陈列24支大铁戟,是一丈一尺长的“银镦红杆金龙戟”,故称为“戟门”。将这种金碧辉煌的古代重要兵器,插在朱红木架上,排列于宫门左右,既壮丽,又威严,是封建帝王显示权威的一种陈设。《清史稿》中记载:“北拜殿,又北戟门,楹各五,陛三出。外列戟七十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七十二支镀金铁戟尽数掠去。1914年社稷坛开辟为公园,戟门砌墙改装为殿堂,撤去六扇金钉兽面门,前后安装玻璃窗门,内设图书阅览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戟殿(中山堂后殿)</span></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中山公园里面有一处“格言亭”,格言亭又称药言亭、药石亭,是一座西式的圆形八柱亭。始建于 1915年,亭子的8根石柱都刻有先人格言,称为格言亭。</p><p class="ql-block">格言亭</p> <p class="ql-block">本来八根柱上均有历代先贤的格言警句,如“孟子之言,孔子之言”等。可遗憾的是,建国后的某一时期,这些句子都被磨掉了。而原本八根石柱上的格言如下:</p><p class="ql-block">1.朱子之言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p><p class="ql-block">2.孟子之言曰: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p><p class="ql-block">3.子思之言曰: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p><p class="ql-block">4.阳明之言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p><p class="ql-block">5.丹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p><p class="ql-block">6.武穆之言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p><p class="ql-block">7.程子之言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p><p class="ql-block">8.孔子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音乐堂</p> <p class="ql-block">神厨、神库各5间,位于五色坛西南角,神库在南,神厨在北。共678平方米,均为悬山黄琉璃瓦屋面,金龙枋心旋子彩画。神库用于安放太社、太稷神牌、神龛及有关各种陈设、祭器等物品。每到祭祀时,将神牌请出,将各种陈设、祭器、案桌等按位次安放在五色土坛上,祭祀后收回安放原处。神厨为制作祭品的处所,并存放各种厨具。</p> <p class="ql-block">神厨</p> <p class="ql-block">神库</p> <p class="ql-block">宰牲亭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祭祀时屠宰牲畜处所。亭为重檐歇山黄琉璃瓦屋面,建筑面积143.7平方米。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宰牲亭南侧有一口六方形古井,井水供祭祀清洗蒸煮祭物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宰牲亭</span></p> <p class="ql-block">清朝时习礼亭设在鸿胪寺内,后来移到礼部。是各地文武官吏用来熟悉、演习朝谒皇帝礼节仪式的地方。1914年移到本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习礼亭</span></p> <p class="ql-block">兰亭八柱亭原为圆明园遗物。亭中石碑刻有兰亭修褉图,一面刻有清乾隆皇帝诗句。</p><p class="ql-block">亭中八柱上,分别刻有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摹写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诗及明代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清高宗、乾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墨迹。这些碑刻笔法刚劲有力,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佳作。现八柱上所刻字迹虽已风化,但有碑帖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兰亭八柱亭</p> <p class="ql-block">长廊</p> <p class="ql-block">塘花坞始建于1915年,1936年就原址重建。唐花坞即为邻水的花卉温室。重建后的唐花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檐、顶。平面为燕翅形,当中部分做成重檐八方亭形式。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典雅。唐花坞是公园一年四季陈列各种名贵花卉,举办专题花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塘花坞</p> <p class="ql-block">公元十世纪,北京曾是辽王朝的陪都“南京”,这里是当时都城东北郊外的“兴国寺”寺址。现有七棵古柏就是辽寺的遗物。其中干周最大者,达一丈九尺多,已有上千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千年古柏</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愉园金鱼廊的金鱼</p> <p class="ql-block">水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