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交的作业—欧洲游记(1)

新玩童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19日,我们夫妇及老同学一行四人,开启了欧洲游的行程。总共12天的时间里,我们领略到了德国的豪迈风情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到了法国的浪漫情怀和文史底蕴,欣赏到了瑞士的如画风景和宁静祥和,探寻到了罗马的历史沉淀和帝国辉煌......</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文化历史之旅,也是自我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去另一种环境里感受清爽的空气和舒适的气温,真是不错的决断。八年来,一直有打算要把欧游的所见所闻、借助于情有独钟的美篇平台记录。现在趁着疫情禁足在家,有时间来完成它,向朋友们分享我们的身心之旅了。</p> 19日,出游第一天,早7点我们乘大巴从三香路体育馆出发,10点到达浦东机场。<div>T2航站楼坐落在T1航站楼的正东面。远望上去,形似海鸥展翅翱翔。T1航站楼我们进出多了,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天”;T2楼则以浅黄色为主色调,寓意“地”;两航站楼与旅客之间便形成了“天地人”的完美融合。<div><br></div></div> 10:15集中后才知,我们报的是上海旅行社组团,全团38人,苏州就我们4人。全程领队兼导游叫吕军,上海人,在德国待了20多年,做导游17年,知识丰富,性情中人。他一路上不停地介绍各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故事,讲旅途中要注意的事项....深得游客赞赏。 这次出游,我们来去乘的都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A380。这是全球载客量最多的巨型客机。双层四发动机。如果高密度安排座位,载客893人;如果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三级配舱,则可载客555人。 下午1:15,准时起飞。由于是经济舱,座位不是太宽敞。飞行接近12个小时,旅途还是比较辛苦的,感觉稍微有点难熬。 空客A380巡航速度907公里/小时,最大高度13100米,最大起飞重量560吨,最大飞行距离15000公里,4个发动机产生的推力,相当于3500辆汽车。<div>乘坐A380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平稳,遇到气流只有轻微的颠簸感。</div><div>宽大的机舱,大多数乘客睡觉。少数人看电视,看着看着,大多也睡着了。</div> 机尾部通向上层商务舱的楼梯。<div>飞机餐还可以,米饭或面条可二选一。每个座位前面都有电视显示屏,可以选择看电视节目,也可以看飞行的有关数据(当前速度、当前时间、到达目的地时间)和飞行轨迹。<br><div><br></div></div> 空客A380还有一个特点:飞机装有3个摄像机(机腹、机顶和机尾)。在座舱的电视节目中,可以实时观看飞机的飞行轨迹、飞机外的景色。从航迹图像看,我们乘坐的飞机是经内蒙古、蒙古、俄罗斯、还有什么斯坦的,最终落地法兰克福。 快降落、离地面很近了。 降落!飞机对准了跑道。<div><br></div> 欧洲时间当天下午6点,我们平安飞抵法兰克福机场。 我们乘坐的这架A380客机。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位于德国美因河畔,全球国际航班重要的集散中心,也是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汉莎)的基地。<div>乘客流量在欧洲位列第三,排名在前的是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和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div><div>取过行李,我们紧跟吕导,七转八转到了入境处。办完手续,导游就把我们的护照收掉了,防范有人离团脱逃。</div> 欧洲时间19:45(算来国内凌晨2点了),我们来到叫兰根的地方,距离法兰克福机场约30分钟车程,下榻在施泰根博阁酒店。<div>这是酒店外貌。</div> 这所酒店门面不大,有上世纪30~50年代的英美酒店氛围。 酒店客房。<div>当天的晚饭自理,我们吃带去的方便面。</div><div>由于时差的因素,凌晨2、3点钟都醒了,这是吕导隔夜就预测到的。</div><div>20日早上大家迫不及待去餐厅了。</div> 欧洲游的第一顿餐是令人难忘的。与后段日子比较,第一顿早餐是最好的了:丰盛的食品菜肴、饮料酒水和水果分区摆放。许多食品我们也叫不出名堂,偷偷的学着人家拿。 餐厅里暖色调装饰配以柔和的灯光,加上轻松的背景音乐,我们在休闲的氛围里享用了欧洲游的第一顿丰盛早餐。 网上查得,那酒店的标准房是RMB440元。 早餐后明确行程,开始游玩。 2014年5月20日7:30,在法兰克福观光。<br>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德国最大航空站和铁路枢纽。这里有400多家银行、700多家保险公司,被誉为“莱茵河畔的曼哈顿”。<br> 法兰克福是大文豪歌德的出生地,有大大小小40多家博物馆,20多家剧院,随处可见的纪念碑、雕塑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底气十足、让人屏气凝神、驻足沉思的老城。 罗马广场是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我们的观光重点。广场的名字,来源于西面叫罗马厅的三个连体的哥特式楼房,楼顶的人字形山墙最有特色。如今是法兰克福市政厅。<div>罗马厅二楼有个皇帝大厅,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地方。大厅壁挂着从查理曼大帝到佛朗茨二世共52个皇帝的的画像。<br><div><br></div></div> 保罗广场上的统一纪念碑,纪念为民主而牺牲的人们。<div>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分裂成东、西德两个国家。40年的骨肉分离后,1990年再次统一了。</div> 罗马广场中央的正义女神喷泉。女神手持象征公平的天平,面对市政厅,整天监督着公务员们是否严于律己。<div>铜像下面的喷泉,曾经在举行皇帝加冕礼时喷出红、白葡萄酒供臣民分享。</div> 雕像是1611年竖立的。早先是砂石的,1887年换成了铜像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罗马广场边上,建于1290年,是为了纪念中世纪批发商和贸易商的保护神而建。<div>红绿白三色搭配,单独看也很漂亮。和旁边的那些建筑物组合在一起,成就了法兰克福的名片。<br><div><br></div></div> 保罗大教堂,这座雄伟的古典砂岩教堂建于1787年~1833年。1848年,德国第一届自由选举出的议员2000人次 在里面召开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德国第一部民主宪法,包括59条法令。1944年,教堂被炸毁。作为法兰克福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及新民主政体的象征,它又得以重建。现在,德国出版业设立的和平奖以及歌德奖的颁奖仪式都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平时则供游客参观游览。 五月份来欧洲的好处是路边的花都开了。<br>法兰克福我们只呆半天,所以那些现代化的地方都没去,我们自然更喜欢这些中世纪老式房子,除了厚重感,更有贵族气。 感受欧洲艺术,罗马广场随拍。 看到了银杏树,原来仅知道只有中国有。 中世纪建筑上的雕塑,充满神话色彩。 沿街住户的窗台和阳台上摆着花,家家户户都这样。 8:20,我们从罗马广场沿着带有格子屋的小路直行,步行过马路,就来到了美因河边。以前我只知道叫莱茵河,它是欧洲有名的河。法兰克福的这条河同样美得令人心醉,它流经这里之后,便汇入莱茵河之中。 但凡有特点的城市都离不开河流。河水赋予城市以生命,给城市添上灵韵,增加城市的生动。正是美因河,法兰克福才从默默无闻的小渡口成为一个世人皆知的金融中心。<div>美因河流经市区,将法兰克福一分为二。市中心和内城在美因河北岸,许多博物馆则在南岸。美因河水哺育了这座城市,美因河可以说是法兰克福的母亲河。</div> 美因河水静静地流淌,我们似乎在这流水中体味到了法兰克福凝重的历史,城市的脉动。 南岸的这座教堂,叫不上名字。与岸边低矮的建筑相比,高耸的尖塔鹤立鸡群,显出一种雄伟与庄严。 爱塞尔纳铁桥<div>美因河上有众多的桥梁,把内城与南岸萨克森豪森地区连在一起。这些桥中,最有名的就是爱塞尔纳铁桥。它是在1867年时,由市民和工商业者组织协会、自筹资金兴建的,1869年完工后以协会的名字命名。</div><div><br></div> 我们走上铁桥,看到栏杆上挂满了不同材质、各种颜色、形状各异的同心锁,说明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追求爱情永恒美好的愿望是息息相通的。与国内千岛湖、张家界等景区不同,法兰克福的这座桥是不收费的。旁边也没见到商贩卖锁。 没呆多久,甚至连埃塞尔纳铁桥的中央都没到,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离开了美丽的美因河,到罗马广场边上的购物店。虽然有新的旅游法约束,旅行社仍会变着法子忽悠人。合同上不写进店的,但注明“在某某地方自由活动不少于多少时间”。着附近有两个店:手表店没人进;另一个TOBOSST免税店大家都进去了。缘于德国的炊具世界闻名,我们花了三千几百元给儿子家和自己各买了两把双立人菜刀,现在一直在用,确实好。价钱是国内买的一半。总以为在德国买本土货沾上大便宜,谁知后来在巴黎的“老佛爷”,发现同样的刀具,价钱要低更多。 十点过后,我们离开法兰克福老城区向酒乡吕德斯海姆。驱车途中看到了法兰克福现代化的一面。 法兰克福是欧洲银行总部的所在地,总部大楼前巨大的欧元标志。 出法兰克福,透过巴士车窗,一览无遗到碧波荡漾的莱茵河。<div>纵贯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在德国境内865公里。</div><div>莱茵河流域不仅是德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德意志文化遗迹集中的地区。沿河的无数千年小镇、古老的城堡,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令人神往的德意志民族风情。<br></div> 美景目不暇接。车内“嚓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唯恐错过良机。车子开得太快了,美景来不及看清就退到车后了。 中午11点半,来到酒乡吕德斯海姆。<div>小城靠莱茵河的一边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还有一个不小的广场。马路一边朝向莱茵河的楼房底层,开着许多店铺,每个店铺都摆满了包装精美的各个品牌的葡萄酒和旅游商品。</div> 富有乡土风格的酒馆、让人馋嘴的美酒,接待着陆绎不绝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百灵鸟小巷,是吕德斯海姆的著名街巷。这是小巷的街名牌。<div>狭长的酒巷,两旁排列着装饰或亲切或华丽的酒吧。旅游旺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把这个乡间小巷挤满了。</div> 风格不同的酒店,都有挂满“枝头”的葡萄树藤。 小城游客多 小城沉醉在葡萄酒的世界里,我们沉醉在小城的街巷中。 吕德斯海姆的楼宇几乎都是四层,看样子每户一座。楼房都是黑色的大屋顶,开着老虎窗;墙壁大多是明黄、灰黄和淡粉红;门多拱顶、窗多长方,高出墙面的宽宽的窗边,涂着与墙壁不同却很协调的颜色。 吕德斯海姆的每座小楼各有不同,尤其是楼顶上的凉台。有的敞开有的封闭,有的围以黑色铁艺护栏,精巧美观各有千秋,折射出德意志民族的创新意识和求异精神。 吕德斯海姆街景 吕德斯海姆街景 吕德斯海姆街景 吕德斯海姆街景 观光小火车,中国好多景点都有这项目。 我们在吕德斯海姆的街巷转悠了一小时,附近的山上没能去。导游介绍说山顶有凉亭和青铜雕像等,有缆车可乘。山上能一览蜿蜒曲折的莱茵河,深绿色的葡萄园、斑斓的小城和更远点的古城堡。 下午三点,我们到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div>科隆是一个以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闻名于世的城市。我们游览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世界文化遗产的科隆大教堂。</div> 科隆大教堂远观 屹立在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是科隆市的象征和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名胜之地。它有两座哥特式尖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教堂。 教堂是1248年动工,1880年建成,时间跨度600年,期间停工272年,实际用时360年。<div>我排了下年份,科隆大教堂动工,中国处于南宋时。建成时,正是李鸿章在筹建上海织造局,上海使用自来水和电报了。</div> 科隆大教堂由磨光的石块砌成,总共用了40万吨石材。教堂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南塔内部的中心有一根大铁柱,游客可以花2欧元,绕着铁柱的螺旋式楼梯,走完509级台阶到塔顶。 科隆大教堂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到访,是德国全年游客最多的景点。<div>走进教堂,便感受到庄严神圣的气氛。每个大柱子上有精致的人物雕塑,总共14尊,分别是《圣经》故事中耶稣、圣母和各位使徒的形象。中厅跨度为15.5米,穹顶高43.35米。一排排整齐的木制席位,超过5500个。</div> 具有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堂内有104个座位,还有特别给教皇和皇帝预留的座位。 教堂顶部精致的拱廊式屋顶,由无数十字弓形支撑,空凌纤巧,构成了曼妙无比的图案。据说音乐家舒曼就是因教堂非凡的气势,萌发出创作《莱茵交响曲》激情的。 三王圣龛<div>科隆大教堂的闻名世界,不仅在于完美无缺的哥特式建筑,还因为教堂里安放着三王圣龛,里面存放着“三圣王”的遗骸。在《圣经》故事里,三圣王也称为东方三博士。</div> 教堂的四壁上有一万多平米的花格窗户,全部镶嵌着圣经故事人物的彩色玻璃,精致繁复,流光四溢。大厅南面的窗尤其著名,是1842年时巴伐利亚国王捐赠。<div>彩窗在不同光线的反射下金光闪烁,称为教堂的独特风景。</div> 中世纪圣克里斯多福的雕像,仿佛在欢迎世界各地的访客。 我们边走边看,仿佛在浏览巨大的宗教和艺术博物馆,教堂里的珍藏实在丰富。 描述圣经故事的绘画雕塑,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 东方三博士朝拜圣婴图 教堂周围的台阶和若干个广场,游人如织:卖工艺品的、跳街舞的、谈恋爱的、乞讨的、还有宣传邪教的......<div>最多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游客。在庞大的教堂前,每个人显得那么袖珍。</div> 大教堂下沉广场的中央有塔楼顶端十字花模型。 模型底座上的中文说明。 与教堂正门隔着一个喷泉池的广场上坐满了喝着咖啡的人们,这里传统和时尚并存,感觉不到半点的冲撞。 <div>“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科隆大教堂,这座“独领风骚数百年”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首美妙、凝固的音乐,它撼人心弦,永载世界经典建筑的史册。</div> 一天的游玩结束了。16:15我们离开德国科隆,去离卢森堡不远的法国城市梅兹住宿。 嫩绿的草地、成片的树木、不时从窗前闪过的几只乃至几十只懒懒散散悠闲吃草的牛羊,又引起车内人对欧洲环境保护的啧啧称赞与共鸣。 18:15,足足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法国中等城市梅兹,入住诺沃特尔梅兹豪康科特酒店。 酒店大门。<div>欧洲的酒店都不大,但设施很好,很有个性。</div> <div>作者于莱茵河畔</div>本篇结束,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