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东瓦窑,我印象中应该是这样的,破旧之中带着几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在棚改如火如荼版图下,她是那么的一小块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呼市赛罕区二环路以内,是城中村仅存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说东瓦窑,我更愿意把她和东苑小区联系起来,因为现在不少东瓦窑村的原住户,有不少搬到了东苑小区居住!</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东苑小区是东瓦窑被征地后的安置房,当然这个小区很大,不乏商业运作,东苑小区f区外的楼房都是商品楼!</p> <p class="ql-block">上了楼房是城里人,下了楼房进了村就是农村人,不少人在市民和村民这两个角色中转换!</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东瓦窑,呼市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蔬菜批发市场。甚至人们经过此处只为了购买果蔬。</p> <p class="ql-block"> 她位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东瓦窑不在城市的东面,而是在南面。</p> <p class="ql-block"> 但最早是以归化城为中心界定的,所以东瓦窑正好在归化城的东边,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据传早在清代初期,就有山西省定襄县一周姓人家来东瓦窑村定居,历经三代,起名周富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里除了周姓为第一大姓外,刘姓、冯姓也成为村里的大姓。</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周富村改名东瓦窑村与这息息相关的就是绥远城。</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由于西北战事不断,归化城的防御能力显然不能应对战争来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守护好边疆的大门,清朝政府决定专门修建一处军事驻防城,也就是后来的绥远城。</p> <p class="ql-block"> 修建绥远城的计划从清雍正十三年就已经开始,一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后,很快批准这项建城计划并付诸实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绥远城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又称“新城”、“满城”、“驻防八旗城”,曾驻防八旗兵3000多人和随军家属1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 有了城池,就离不开城墙,而城墙上的一砖一瓦都是靠百姓们的双手制作而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专门给城墙制作砖瓦的工人们就渐渐定居下来,把制作砖瓦的基地变成了村庄。</p> <p class="ql-block"> 据说,呼市曾经有三个由于建城取土烧砖瓦而形成的村子,这三个村子分别是西瓦窑、东瓦窑、南瓦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中,西瓦窑和南瓦窑是建造归化城时形成的村子,东瓦窑则是修建新城形成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 现在根据地名,东瓦窑和西瓦窑依旧还在,南瓦窑据老人介绍在现在的五里营南边。</p> <p class="ql-block"> 不过五里营也已经拆迁多年,南瓦窑无处可寻了,不过,通过这三个地点的分布,大致可看出当年建城时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最早,东瓦窑村是一片荒滩,因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整个归化城都被缠绵不断的河流所包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河水在我们这座城市任意的流淌,走向四面八方,遇到低凹的地方就形成浅滩或沼泽,遇到好走的地方就形成了河流。</p> <p class="ql-block"> 当然在归化城中包括了大部分的干燥土地,这样才能够建造房屋和设施。</p> <p class="ql-block"> 而城外就有数不清的浅滩,例如现在的青城公园和过去的马连滩、孤魂滩等地!</p> <p class="ql-block"><b> 据史料记载,东瓦窑位于旧城东,修建新城时候在此建有砖瓦窑,因此得名瓦窑村,又因位于旧城东,故得名东瓦窑。</b></p> <p class="ql-block"> 以归化城为基点像东瓦窑这样的地方就算得上是郊区,荒郊野外,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 可以相信的是,东瓦窑村的土地是不缺水的,甚至比别的村庄的水源还要充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不缺水,有适合做砖瓦的胶泥土,官府才会在这里建窑!</p> <p class="ql-block"> 烧制砖瓦,需要等级比较高的泥土。小时候大家都玩过胶泥,这样的泥土最适合烧制砖瓦,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绥远城砖瓦的供给基地。</p> <p class="ql-block"> 绥远城需要再多的砖瓦,总有一天,城池会修筑完毕,像东瓦窑这样的地方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那些曾经的瓦窑也都成为废弃之地。</p> <p class="ql-block"> 可勤劳的百姓并不会因为瓦窑的衰败而放弃,他们填平了瓦窑,建立了村庄,利用这样的土地种起了蔬菜和庄稼。</p> <p class="ql-block"> 据村中老人讲述,当时修建新城,清朝政府雇佣了大量山西人,在修完绥远城之后,这些人看到这个城市出米出肉,的确是个好地方,于是,他们之间有些人选择留下来,之后,他们成为了东瓦窑最早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东瓦窑村经历过为新城烧砖的时期,也经历过生息繁衍人丁兴旺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归化城曾经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东瓦窑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那时候每天都死很多人,大家不敢出门,断定这家人有没有人活着,往往就是早晨起来远远地看一下他们家里的烟囱,如果冒烟就说明里面还有人活着。”</b></p> <p class="ql-block"> 建国前后东瓦窑附近确实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瓦窑,但是,勤劳的农民把坑埋了,窑推平,在这上面建造房子,在没有动过土的地方开垦种庄稼,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城市很近),这里很快成为了呼市的菜篮子。</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那时东瓦窑村有几百亩上好的田地,都是水浇地,村大队分4个生产小队,都是种蔬菜的小队,还组成一个运输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好,东瓦窑村地里产量大,饿不着,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东瓦窑村很大,北至新华广场一带,南到新希望街,东接农大东区,西至满都拉宾馆,都是东瓦窑村的辖区。</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师大附中及十八中所在地,都曾是成片的平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着呼和浩特市的绥远城的发展和形成,原来被称作郊区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赛罕区,而这里原本大大小小的村庄一一被改造,一点一点的从农村变为城市。</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村民,为了呼和浩特市建大学、建工厂,腾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平房,举家搬迁,为首府建城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99年前后,东瓦窑村只剩下近400亩田地,就在如今的东苑小区和东瓦窑菜市场一带。</p> <p class="ql-block"> 人们这里兴建了东瓦窑市场,极其繁华,直至今日。</p> <p class="ql-block"> 为了城市发展,东瓦窑村的村民让出了最后一片土地,直到2005年,他们才搬进东苑小区F区,也就是东苑小区最南端的几排楼房里,从农民变成了市民。</p> <p class="ql-block"> 而赛罕区政府的旧址就在东瓦窑村,当时被称作郊区政府,随着赛罕区不断的规划和建设,东瓦窑村变成了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而失去了原本村庄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说的东瓦窑村是东瓦窑新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以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为主,不少房屋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虽有些飘摇,但不失当年建筑时期的真实经济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煤炭排放,去年村里全部安装了暖气!</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个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农村,会有时空穿越之感,一种别样的风情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时光不紧不慢,既能找到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芸芸众生为一家人的温饱忙碌奔波。</p> <p class="ql-block"> 又能看到在狭长的小巷路边,排满了各种汽车!</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处城中村,除了本村原居民外,不少外地来呼打工人员也租房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有的为师大,农大学校做保安,或打扫卫生为生!</p> <p class="ql-block"> 有的在东瓦窑货站批发零售蔬果,或运输配送为生。</p> <p class="ql-block">村里不缺时代气息浓烈的高楼环抱!</p> <p class="ql-block">也不缺鸟语花香,安逸淡定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今年开春,呼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考验,新冠病毒来袭!</p> <p class="ql-block">内蒙人的淡定,豪放,团结,管理有序,让我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的企业在大疫面前说实话也挺有担当的,每户一箱牛奶,想一想也是不小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跟村里的老人聊起东瓦窑的历史和未来,有几分自豪和无奈,几分向往和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豪的是前人的辛劳和无私付出!无奈的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村里成百上千亩的土地被占据,现在退守在最后的一个小角落里,也是朝不保夕,不知道啥时候被拆迁!</p> <p class="ql-block"> 最近有关消息说东瓦窑会被进行新农村改造!但愿是真的,留下一个小农村,一段历史,口口相传中,让她见证内蒙古发展的一个时期印记!</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