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术

罗锦海

<p class="ql-block">  世上万物都有阴阳,人体亦是如此。而人体是阴阳的和谐平衡的混成体,这一阴阳混成一体即一气,一气周流阴阳互根,如环无端。阴阳在升降的过程中互相转换,如此循环往复而为生命的动力之源。阳性动,主升,阴性静,主降,阴中有阳则升,阳中有阴则降,阴中阳升,阳中阴降,阴升化阳,阳降化阴,这一阴阳的转换中轴即动力,而中土的升降就是阴阳转换的中轴所在。这个中轴功能的正常与否,关键在于中土的旋转,阳气降于中土经中土的右旋下行而成阴,浊阴经二便外排,独存阴精,阴精之中蕴含一丝真阳藏于肾水而潜于于坎位。阳上升的动力来源于潜于坎中之阳气,此时中土左旋上升而化阳,成为温煦生命动力之君火,君火升至极则降为相火而含一丝真阴寄于离位,然后继续下行,如此生生不息成一生命的圆运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维持这个圆运动的根本有两个:一是要解决阴阳转换中轴的正常运行,再一个要解决阴阳互相转换之动力即可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而不病。左季云在做《伤寒论类方汇参》中引用了不少清末火神郑钦安的观点,郑认为“坎中真阳乃人身立命”。黄元御和彭子益则重视中气的升降,综合两家之学术观点,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根据阴阳消长的圆运动法则,师父李可老提出了对于《伤寒论》的理解,即:《伤寒论》113方只有两方,即理中汤和四逆汤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也揭示了我们在治疗疾病中的基本思路:顾肾气,保胃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大法。这是李可老穷一生精力对《伤寒论》深入学习、实践之后的重要总结,对于我们的临床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李可老言: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万病于六经之内,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