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锦在厦门老年大学主讲《简析简帛书法艺术特色》

南山禪悅

<p class="ql-block">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的第二期书画高级研修班2022年5月6日上午邀请张承锦老师主讲《简析简帛书法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開課之前舉行了捐赠仪式,詹沧州校长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张承锦老师颁发收藏证书。</p> <p class="ql-block"> 厦门老年大学校长詹沧洲、副校長陈子强、周旻等以及来自学校书画艺术系各班级和和校书画院、书画学社以及各区校推荐的50余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张承锦老師精彩的讲学受到了学员们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张承绵老师认真准备讲課提纲</p> <p class="ql-block">课堂课件PPT</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发掘古意 锻铸新风</p><p class="ql-block"> ——张承锦老师简帛书讲座印象记</p><p class="ql-block"> 周 旻</p><p class="ql-block"> 学习研究中国书法,有许多路径和方法。秦汉的简帛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切入点。张承锦老师这节课讲的非常好,就是因为他为我们清晰地梳理这个切入点的若干特征。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认知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首先,张老师在书法入古方面,提示了学习路径。强调了古意的价值和意义。他花了不少时间,对简帛书为代表的先秦书法,进行铺陈和分类。书写风格的平实端庄,雄强张扬,飘逸高举,各擅其长。引导大家了解这三类作品风格,进而把握时代大趋势。</p><p class="ql-block"> 其次,作为切入点,张老师深入讲述书法史上或者文化史上重要的节点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节点是我们之前讲过的"隶变"。隶变是一个大的概念,可是在隶变的过程有哪些现象呢?这个我们平常就比较少了解,甚至几乎忽略掉。张老师没有轻轻放过这个现象,他运用了海内外文献和考古学的最新成果,并且把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归纳出若干观点。在当代书坛研究领域,保持能做能评的状态,从而言之有物地进行学术批评。这一点尤为难得。为了讲好这个讲座,他逐幅收集古人简帛书作品,并展示其中的个体风貌,有些字直接用双勾,放入课件说明。并且由此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他的勤奋严谨,眼光独到,他这个挖掘宝藏的本事,今天展示给我们了。让我们看到了上古阶段的书法盛况。这是中华文明关于文字的最精粹的一些情况。这是在很多场合听不到的,所以精彩。</p><p class="ql-block"> 第三,创作得失谈。作为书家,张老师特别强调书写成功的经验总结,特别是指出书写不正确或失败的教训。张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给我们传导了很多的经验或者说是金句。比如说错误熟练化,又不知道改正,那就会沿着错误越走越远,最终不可救药。所以,错误不能熟练化,要及时止损。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路径呢?张老师以他的学书经历为例,说要做到认真向古人学习,全然忘掉曾经的习惯。不管什么书体,历史上哪个书家,先把他们的特点规律找到,记下来,背下来,最后综合运用到创作中。通过精准的点画组合,既做到字字有来历,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的确,张老师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呈现出他杰出的学习能力。其雄强厚重的楷书,远师颜真卿,近师罗丹,令人平添暖意。尤其是他汲取上古简帛书精华的晚年书风,率真古朴,卓然独立。那些具有秦汉古意的短撇长捺,具有历史穿透力,存留于笔端,铺洒在纸上。令人欢喜,令人怀想!感谢张承锦老师的精彩讲授!</p> <p class="ql-block">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刘六光</p><p class="ql-block"> 入古才能创今!谢谢张老师让大家对楚简帛书、秦简、汉简帛书以及简帛书的临摹与创作及其艺术特色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知道随着出土帛书的增多,使书法爱好者了解其在书法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和美感,特别是看到国粹居然要从日本引进,让人痛心,引发大家学习热情,并要掌握方法,即入古才能创新,要坚持从临帖到背贴的过程中,从追求形似到神似,完成华丽转身,切不可无根基地生造!谢谢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知道今后书法道路如何求索!有此体会与大家共享!再次谢谢张老师,不辞辛苦,传经送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蔡有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5月6日上午,我有幸听了著名书法家张承锦关于《浅析简帛书法的艺术特色》的讲座,对我这个从未接触过“简帛书法”的书法爱好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敬仰的是,书法泰斗张承锦为当代书法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从面临到背临,从形似到神似,这才算书法的入门以及入古出新等”这一理论,让我有迷途识返的感觉,对一味地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的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今后要从这方面下功夫,不急于创作,不急于求成。要不断积累知识与智慧,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后方能进行创作。</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开设书画高级研修平台!真诚的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初学者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陈爱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今天因原单位活动错失了一堂名师精彩的讲座。感谢学友们在群里转发图片录像及听后感,让我补上了这堂课。</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从面临到背临,从形似到神似,这才算书法的入门以及入古出新”这一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报的的是花鸟班,没有学过书法,但书画同源,道理应该相通。之前我在完成一幅画时,很在意朋友们评论画得像或者不像,一直在追求形似的手法上用功。名师一席话,胜下十年功!</p><p class="ql-block"> 谢谢张老师,谢谢同学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李绍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这次有幸参加学习,我宛如一位小学生,总觉得自己还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如周旻院长《中国书画的美学性格》一课,诗中有画,画里有诗,使人浮想联翩,美不胜收……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又如张承锦老师主讲的简帛书法,更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总以为都是篆体,大篆和小篆之分,不曾想还有这么多知识藏在其中,受益匪浅。我不敢轻举妄评,更觉得自己比起同学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只能默默的如饥似渴地汲取更多的老师们传授的精华,仿佛只有这般,才能慰藉求学的欲望。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自己能从各方面都有所提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班长)陶洪生</p><p class="ql-block"> 早年耳闻张承锦老师是厦门泰斗级书法家,也在一些书展中看过老师的大作,今天有幸聆听老师面授,收获颇多,对老师的崇拜之心由然而生。老师的很多经验之谈,对我很是受用,未来学书之路方法和方向更明确了。仅是临帖,就有许多学问。下笔前须下功夫认真仔细反复的读好帖;一段时间里,务必专心一种字体一本字帖,深入进去,不可浅尝辄止,频繁换帖;从面临到背临,从形似到神似,从入帖到出帖,从高古到创新,必须循序渐进。正如前面学员所言:听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期书画高研班学员刘中陵</p><p class="ql-block"> 听了周旻老师、张承锦老师的精彩讲座感悟:1.无论是绘画起源以文字还是“书画同源"但书、画基本工具笔、墨、纸、绢相同。技法刚柔、顿挫、轻重、迟速相同。画要象书法用“写”出来,一幅画要有笔、墨。2、书法是有法之书,要讲究笔法,拙,涩。无法之书是毛笔字,飘、浮。学画画要把书法的技法带入画中。体现画中有笔有墨达到笨、拙、涩。以上感悟是我学画的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件PPT由市老年大学第二课堂发展部马建强制作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