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童年篇</p><p class="ql-block"> 童年是充满阳光的,让我们享受了世间最好的关爱;童年是五颜六色的,它使我们的回忆绚丽多彩;童年是丰富有趣的,它给了我无穷的快乐和乡情。</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家乡的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叫塚宋,南约10里是县城,北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王大水库,水库大坝南北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交通要道真热闹,车来人往闹哄哄。繁荣景象有商店,饭店顾客数不清。星罗棋布数厂矿,乡村振兴立大功。氨水厂、机械厂、砖窑厂、石料厂等等等,热闹非凡奔前程。</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王水库北一里,有个村庄叫塚宋。小时候,我对家乡的印象是: 沟壑纵横像条龙,村中大道东西通。西边一直到洛阳,向东直达开封城。村南有个大墓冢,美丽传说真好听。</span></p><p class="ql-block"> 传说这个大墓塚,安葬着赵匡胤的正宫娘娘。</p><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的一天,赵匡胤带兵打仗,来到河王水库南岸的方靳寨(当时是一个村寨,现在水库边上还残留着一段城墙)村安营扎寨,夜宿在该村的一大户人家。赵匡胤是个风流人物,他住到这家后,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顿生爱慕之心,好言好语向其求爱,并许愿做了皇帝之后,一定封其为正宫娘娘。该姑娘见赵匡胤言辞诚恳就含羞应允,然后并与她有染。</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个月,赵匡胤在开封登基做了皇帝。一天早朝,有一位大臣向宋太祖赵匡胤奏本说:“我夜观天象,发现西方有股龙气很旺,好像有真龙天子将要出世啦!”宋太祖听后大吃一惊,心想:吾乃真龙天子,哪来的一股龙气!并命该大臣立即接旨查办。下朝后,这个大臣私下提醒宋太祖说:“皇上,你想想,几个月前,咱们驻兵荥阳索河南岸一大户人家的情况……?”宋太祖仔细想了一会儿,然后说:“有这么一回事,可是朕整天领兵打仗、忙于朝事,早把这事遗忘了,现在想起来了。”他就拍手大笑说:“对,对,对!”于是命令这个大臣前去查访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个钦差大臣来到方靳寨村,找到保正(即村长)了解情况后,对保正说:“宋太祖相中你村几个月前夜宿那家的姑娘啦,要接她到皇宫里当娘娘啦。你通知她家里人要她准备一下,过几天择个良辰吉日,我们就来接她进宫啦。”保正听了之后,喜出望外,非常高兴,马上通知姑娘的父翁说:“皇宫来人了,叫您姑娘进宫当娘娘呢!”该姑娘的父翁闻听此消息,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对老婆说:“咱们马上要大福大贵了。”老婆说:“你这是半夜说梦话,哪来的大福大贵啊!”这两个老人唠叨一阵,老婆听明白,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儿。女儿一听就哭了起来。姑娘的母亲一看,也糊涂了。原来姑娘已有身孕几个月了。母亲问她咋回事?女儿只是哭,就是不好意思说,姑娘怕丑闻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姑娘的父翁无奈,只好去找保正商量对策,并说自己家教不严,门风败坏,女儿已有身孕了,咋办?”保正说:“皇帝要的是黄花姑娘,现在突然冒出个孕妇,这咋给皇帝交待呢?若要是让皇帝知道啦,这犯的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保正和姑娘的父翁最后商量了一个应对的计策。保正对姑娘的父翁说:“就叫你女儿用三尺白绫上吊自杀,皇宫来人时,你就说你女儿突然得了怪病,半夜暴病而死。这样就能躲过这一劫啦!”</p><p class="ql-block"> 话说良辰吉日到的那一天,京城皇宫来人了,抬着八台大轿,吹吹打打的来接姑娘进宫。保正闻迅后急忙去迎接,将皇宫来人领到姑娘家里。钦差大臣突闻姑娘半夜暴病身亡,大吃一惊,不太相信,就去查验尸体。发现姑娘已有身孕几个月了,并看到姑娘的脖子上还有勒痕,断定是上吊自杀的。这时,钦差大臣惋惜地说:“皇上要的就是这孕妇呀!”</p><p class="ql-block"> 再说钦差大臣回到京城开封,就将姑娘上吊自杀的事情如实禀告了宋太祖。宋太祖听后大怒,当即就下旨:要家灭九祖,地挖三尺,厚葬死去的姑娘。随后,宋太祖再次下旨封死去的姑娘为正宫娘娘,并命地师爷选择风水宝地择吉日安葬。地师爷通过察看方圆的地形,就把这姑娘安葬在方靳寨村北侧的高岗地,即所谓的龙脊南侧,堆起一个大墓塚。该大墓塚东、北、西三面皆为高岗,南面是开阔的地带并临索河,实属上乘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明代末期宋氏先祖宋左齐,宋左彬兄弟二人为避战乱在大墓塚的北侧定居。由于宋姓人丁兴旺,逐渐形成村落了,因村南有一个大墓塚,取村名为“塚宋村”。 </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手捧童年话勤奋</p><p class="ql-block"> 我不聪明,没有天赋,我的青春可以说与“勤奋”二字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1963年,我靠勤奋考上了“荥阳三中”(老三届),1966年毕业就回家在生产队学推小车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17岁推小车修河王水库,18岁干合同工,后来就在塚宋村小学当民办教师。1978年整顿民办教师时,调到河王中学当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民办教师是六七十年代农村教育的主力军,历史不会忘记它。期间的推荐上大学,民师转正,合同工转正等与我擦肩而过,有缘无分,刘备他爹——老背(备)。 </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对我青春的交待,我的青春因努力而不悔,因奋斗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不在于名气的有无。</p><p class="ql-block"> 而在于是否努力地完成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活出属于自己的活法,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推小车篇 </p><p class="ql-block"> 一提起推小车,就想到全国学习的英雄人物杨水才的一句名言,“小车不倒只管推”。</p><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一记共产党员杨水才同志的光辉事迹”的文章。 全国掀起学习杨水才的热潮,杨水才的”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更是成了广为流传的名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意思是,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span> </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16岁学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16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在村里干农活。</p><p class="ql-block"> 干农活的主要工具是独轮小车,小车轱辘是木制的,橡胶轱辘几乎没有。当时家穷,买不起架子车,只好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农村有句俗话:”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调得活。”这种独轮小车推的时候,要一边用力往前推,还要一边用力保持平衡,加上车襻(皮带)两头拴在小车两个手把上,这样小车就不容易倒,就能一直推下去,就能推粪,推土,推石头,推玉子杆等,就能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话,开始学推小车,不得法,学得慢,再加上自己的脚疼(捉迷藏崴了脚),学得很艰难,心里很苦恼。特别是夏天,身穿背心,有时光着臂膀,两手紧握车把,肩上背着一根皮带,勒得肩膀红肿,背上被太阳晒得脱皮,又疼又痒。遇到上坡时,必须弯着腰,咬着牙拚命往前推。满头大汗,浑身出汗,汗流浃背,脸上的汗流到眼里,又涩又痒,再难受也不敢用手巾擦一下汗。只能趁着小车平稳时,急忙快速地,小心地,闪电式的用手往脸上抹一下,真是挥汗如雨,一不小心,小车就有翻倒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学推小车,看起来是个技术活,同时也是磨练人的意志,考险你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问题。 </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17岁推小车修河王水库</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初中毕业,16岁的我回家务农,在生产队学推小车挣工分。因为我家是缺粮户,17岁就自报奋勇去河王水库做工,修水库大坝、溢洪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美差,在生产队有个固定活,那是社员非常喜欢的事。生产队里记满分(10分),还能领点补助的水利粮。</p><p class="ql-block"> 我们广武苏砦大队第八生产队有四个名额,社员们都争着要去。 生产队长苏福海就宣布一个条件,谁家困难谁去,实行民主,让社员大会选举。结果,社员大会选了四个人,宋长生,苏文郁,苏金水和宋老汉。</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工地,第一个任务是,到东南河(孙砦)河滩上挖沙推沙。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年龄小,推小车技术不过关,怕小车在半路上翻了,就预先备了一把铁锨,万一小车翻了,就用铁锨把沙子铲到车筐里,继续推到工地。</p><p class="ql-block"> 记得头一次推沙,约5里的坑洼土路,小车翻了一次,幸好我早备一把铁锨,靠大家热心帮忙,把沙铲到车筐里,总算推到了工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这段历,心里甜滋滋的,心里有一种慰藉,有一种充实感,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修河王水库溢洪道</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修河王水库溢洪道工地,就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地指挥部的高音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工程人员忙着测量,推土的小车队伍,是工地的主力军,你推我拉,车来人往,车轮滾滚,风弛电掣的壮观场面,有点像淮海战役的浩浩荡荡支前小车队伍。陈毅元帅曾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推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支小车推土队伍是工地上一道靓丽风景线,有十几岁的小青年,有年轻漂亮的姑娘,还有50多岁的老人。何天德同学的广武闫村施工队里,有个叫增妞的50多岁老人,是个推小车能手,发明了推小车不用襻(皮带)的新方法。</p><p class="ql-block"> 他风趣地说:”推小车,不用襻,驾着小车飞快转,给个县长也不干!”从此,大伙一见他,就喊他"县长”。他憨厚地笑着说:“你们辛苦了,用劲干吧!”说罢乐呵呵地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支推小车队伍是工地上的主力军。他们脸上流汗,笑容满面,笑得开心,笑得阳光,笑得灿灿,想着梦想,心里香甜。</p><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午下工,肚子饿得肠子咕噜乱叫唤,咋办?吃饭!还得再走4里到住地(苏砦)吃饭。</p><p class="ql-block"> 何天德说:“一顿能吃油条11支半(23擗),若是花卷馍,一顿能吃8个半,再喝两碗稀饭。”民工领班的风趣地说:”干活看吃饭,能吃就能干。”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人(苏砦大队施工队),就没有这福份。中午下工,我们要忍着饥饿,拖着疲惫身体,走4里地回家吃饭,吃罢饭不休息,再走4里地返回工地干活。</p><p class="ql-block"> 下午下工,我们推着空小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又说又笑地回家。</p><p class="ql-block"> 当时,自已的脚跟疼,一瘸一拐地同大家一起往家赶。</p><p class="ql-block"> 脚跟疼是小时候捉迷藏摔坏的,加上当时在工地干活时,碰上塌方把我埋在土里,又把我的腿砸瘸了。倒霉事都让我碰上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当时遇到了塌方,我急中生计钻到小车底下,大伙急忙把我从土里扒出来,因抢救及时,身无大碍,大伙把我抬到工地上的医疗棚里,医生抹了点红贡。</p><p class="ql-block"> 只是小车把折了一个,工地上给换了一个小车新把。当时占起我年轻,没有歇工伤,又继续上工推土。</p><p class="ql-block"> 好伙伴苏文郁开玩笑说:“你这是放屁砸脚跟——倒霉清了!”</p><p class="ql-block"> 说罢,大伙哄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到了家,吃罢饭歇透了,脚痛疼得钻心,钻到被窝里疼得更厉害,眼泪湿了被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长生——,起床吃饭上工了。”天明时,突然被妈妈叫醒。</p><p class="ql-block"> 我急忙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又推着小车和大伙一起,一瘸一拐地向河王水库溢洪道工地上走去。</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小车不倒只管推,倒了扶起往前追”,这群50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只管推”是啥意思?</p><p class="ql-block"> 请看下面 “雨亭里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雨亭里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春雨淅浙沥沥地下着,像一滴滴闪亮的雨珠,顺着花园里的小亭子迅速落下,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镶嵌在含苞初绽的花朵上,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甜。万物复苏了,它们被春雨洗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漂亮!令人心情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在雨亭里坐着一群人:宋长生,李万卿,何天德、任喜亮、刘福安、张荣方等8人。</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手拿着《手推小车在路上》手稿,大声念着,大家听着,不断插上几句,又说又笑,不时传出笑声,十分快活。</p><p class="ql-block"> 在这烟雨朦胧的雨亭里,谈论着美丽的往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生就像一本书,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故事很精彩,回忆更美好。</span> </p><p class="ql-block"> 回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当你走过一定的人生历程,回首往事,这其中有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都是你人生彩霞!</p><p class="ql-block"> 谈论起宋长生17岁推小车修水库的故事,大家说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练了意志,是人生征途上的一道靓景。 </p><p class="ql-block"> 因此说,回忆录真正蕴涵的不是吃过的苦,也不是遇到的难,展示的是青春的扬帆,人生的灿烂!</p><p class="ql-block"> 《手推小车在路上》里的推小车故事,不但是技术活,更重要的是字里行汩彰显出一种顽强、灵活、坚持、开拓,永往直前的拼搏精神。</p><p class="ql-block"> 大家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只管推,倒了扶起往前追。</p><p class="ql-block"> 一个脚印一首歌,生命不息谱新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章 合同工篇</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第一次受挫折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8岁到广武公社白砦棉花加工厂干合同工。这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也是第一次受挫折的工作,感悟深刻,记忆犹新,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我上班第一天,一走进棉花加工厂,放眼一看,真是白的世界,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我的工作是用架子车拉棉花,从仓库里往轧花车间拉,和生产队拉粪差不多,只换了一个“粪”字。</p><p class="ql-block"> 这个拉棉花工种是下力活,自已年轻,有的是力气,不怕任务重,积极肯干,虽然后来受了点挫折,但能磨练人,更能锻炼人。</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话,干合同工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就是一种工作,一段经历。但是干合同工能转长期合同工,将来有转正的希望,这样就能解决农转非问题,成为一名正式的工人。</p><p class="ql-block"> 合同工的生活待遇是两个“35”:每月工资35元,每月粮食35斤(细粮80%,粗粮20%)。这和农民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为实现梦想拼搏</p><p class="ql-block"> 没有梦想,哪有远方。实现合同工转正,这就是我美好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为实现美好的梦想,自己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刚开始,给人的印像是忠厚老实,积极肯干的朝气青年。时间久了,渐渐地认为你是个思想单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幼稚可笑的不成熟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上班第一周,我积极工作,拉棉花是快装小跑,浑身是汗,口罩也湿透了,干脆摘下,工作效率高,轧花车间堆的棉花像座山。</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况,工厂领导看见了,不断夸赞!(有时夸赞就是倒霉)</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明白,你干的再好,能力再强,这与实现心中梦想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甚至是犯错误。 </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提拔当司磅员</p><p class="ql-block"> 上班第二周,继续拉棉花。</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趁轧花车间存的棉花多,抽空在棉花仓库里偷偷练打算盘,突然听到背后有人说,你还会打算盘!</p><p class="ql-block"> 我慌忙扭头一看,原来是厂长查岗站在我的背后。 厂长走后,我在暗暗叫苦,像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心想大事不好,等着挨批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领导通知我去厂办公室。我怀里像揣着25只老鼠——百爪搔心难受,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原来是让我当司磅员,跟一个女同志学司磅员的工作事项。她叫赵薛妞,长得很漂亮,肚子很大,快要生小孩了,要我接她的班。</p><p class="ql-block"> 她说,给卖棉花的过磅,过一次磅,除一次皮,最后算一次账,除一次杂质和水分。</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太麻烦了,对她说,先记住过了几次磅,然后一次除去这几次磅的总皮重,最后算一次账,除去这几次的杂质和水分。这样既简单又快又好算账。</p><p class="ql-block"> 她一听笑了,说这个方法好。原来的过一次磅,算一次账,看似清楚,实是麻烦。 现在的过几次磅,算一次账,看似复杂,实是简单。</p><p class="ql-block"> 当天,我就高兴地走马上任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干合同的命运转折点,由拉架子车到当司磅员。偶遇机会,时来运转,调换工种,才能施展。</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一个人过三个榜秤</p><p class="ql-block"> 一个里期天,大家都回家休息,我没有回家,在厂里转悠,一个人拿着蓝球在蓝球场上打球。</p><p class="ql-block"> 突然,厂里来了一辆卖棉花的马车。没有司磅员,厂长叫我去过磅秤。</p><p class="ql-block"> 我正在忙着,一会儿又来了两辆卖棉花的马车。我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灵机一动,就去推来两个磅秤,把三个磅秤摆成一个圆圈,我站在圆圈中间,把三个票据本放在三个磅秤上,分别给他们的棉花过秤。</p><p class="ql-block"> 厂长看见了这个场景,对站在一旁的人说:“看!小宋过磅像一朵花,有三个花瓣,小宋是花芯。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再见了棉花加工厂</p><p class="ql-block"> 棉花加工厂有三种工人:正式工,合同工和打小工的。当时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正式工算,合同工转,打小工的干。</p><p class="ql-block"> 干了一段时间的司榜员,厂领导看我工作积极、责任心强、能力超群,就提拔我兼管厂里打小工的工作,负责从外边找打小工的,给打小工的分派杂活。</p><p class="ql-block"> 不少员工私下对我说,你干得这么好,肯定会留厂,实现美好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这一段合同工我干得是,抺口红吹笛子——有声有色。可是在合同工期满,领导研究留厂人员时,大都是关系网里的人,那些有门路的,那怕是工作一般的,都留厂了,当上长期合同工。我一心干工作,没有关系网,只好卷铺盖走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见了,合同工!永别了,白砦棉花加工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合同工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合同工的阅历,使我感慨万分,感悟深刻。</p><p class="ql-block"> (1)、 我不抱怨,我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合同工的挫折,也不会有后来的人生之路。这其实和现在那句:要感谢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是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看透了世态炎凉,认识到了世态炎凉。要想跳出它的旋窝,必须动心忍性,促使自己内心强大,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毅然不痛苦的活着。</p><p class="ql-block">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让我的生命在孤独中拼命长大,只要自己尽力拼命,才不会可怜的活着。 </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p><p class="ql-block"> 学历是铜牌, </p><p class="ql-block"> 能力是银牌, </p><p class="ql-block"> 人脉是金牌,</p><p class="ql-block"> 格局是王牌。</p><p class="ql-block"> (2)、坚定信念 永不言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活着应坚信一个道理: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没味。</span></p><p class="ql-block"> 孙悟空曾说过一句话:“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天奈我何!</p><p class="ql-block"> 人活的就应该像孙悟空一样,疯狂过、拼搏过、失败过、努力过、悔恨过、成功过、奋斗过、辉煌过。</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过程,只有苦练72变,才能应对81难。</p><p class="ql-block"> 人生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p><p class="ql-block"> (3)、更深层次的分折,成功的秘诀是:能力十机遇=成功。</p><p class="ql-block"> 这个成功秘诀的意思是:“光有聪明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顺势(机遇),这是我们观念最大的变化。顺势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聪明和勤奋!”</p><p class="ql-block"> 这个道理就像孔子的愚民思想:子曰:“民可使由(听从)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只能让他们顺从,不可以让他们明白。</p><p class="ql-block"> (4)、怎样看待悲观情绪</p><p class="ql-block"> 理想破灭了,有点悲观情绪。怎样看待悲观情绪?这时才醒悟一个道理:醒悟的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悲观是一种远见,而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p><p class="ql-block"> 用反向思维来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改变问题本身。即改变不了处境,就改变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夺目。高赞说:</p><p class="ql-block"> 欲成大树,莫与草争;</p><p class="ql-block"> 将军有剑,不斩苍蝇;</p><p class="ql-block"> 遇到烂人,及时抽身;</p><p class="ql-block"> 遇到烂事,及时止损。</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树越挪越死,人越挪越活。”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p><p class="ql-block"> 后来,竟然到县委工作了,并做的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第六节 故事尾声 </p><p class="ql-block"> 我干完合同工,就去上广武高中,毕业后回家当民办教师。1980年考上荥阳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公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1983年,调到广武六中(大庙中学)教书,看见原来的那个副厂长在学校里摆滩卖小商品。一打听,才知道他犯男女关系错误,被开除工职回家 。</p><p class="ql-block"> 再说原来留厂的几个合同工,第二年也都回家了。我还真看到原来留厂的一个姓牛的骑着自行车到学校里卖蜡咧! </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得感谢这一段工作经历。当年就算留厂,也只是一个长期合同工,不一定会当厂长,也不会考上师范学校,更不会到县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造化弄人。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倒霉的合同工,后来成为县委干部,成为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若不是合同工的挫折,也不会有后来的人生之路。这其实和现在那句,要感谢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是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1989年,在恩师吕凤楼堆荐下,县政府办秘书张浩动员下,调县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感谢党,感恩社会,感激朋友,感怀恩师,感恩我人生征途上遇到的每一个贵人。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