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叫张晴晴,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护理系,本科。2011年11月参加工作,主管护师,现就职于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肿瘤组。</p> <p class="ql-block"> 神经外科的患者急诊多、危重多、卧床多、昏迷多,带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甚至有气管切开。家属完全手足无措,一切都无从下手。加上有些独生子女家庭,陪护病人很为难。</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在医院党委和护理部支持下,我们接触到家庭医护平台,这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提供相对省时省力的专业服务,同时深化了优质护理内涵,扩展了优质护理服务范围,让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延续。延续护理服务-无陪病房开展,至今运行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初期,护士长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来负责,我也曾迷茫、徘徊、动摇及困惑过,怎样做才能让病人满意?才能让家属毫无顾虑、放心地去线上申请服务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多次向护士长请教,组织多次医患沟通座谈会,听家属意见建议,一起制定助理护士工作流程、制度,用心做好每件事情。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找到答案。社会在发展,病人有需求,只要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病人就会满意。</p> <p class="ql-block"> 刘爷爷,74岁,行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手术,平时小孩都很忙,住院期间都是老伴在陪同,老伴儿今年也快80岁了。手术后第1天,早上一来上班我看过病人,就去和家属沟通,老阿姨昨晚一夜没睡,我赶紧对阿姨说:“您就放心回家休息吧,这儿有我们呢。”没想到我这么一说,阿姨眼泪汪汪地对我说:“小张啊,太谢谢你们了,我跟老刘辛辛苦苦养了三个小孩,到老了……小张啊,你说亲生的又能怎样啊……”我轻轻地拍着阿姨的肩膀说:“他们工作都很忙,这里有我们。阿姨,您就放心吧。”</p> <p class="ql-block"> 孙阿姨,今年53岁了,清明节从山西回河南老家上坟,急性脑出血,出血量比较大,还做了血肿清除术。阿姨有两个女儿,均在外地工作,因为疫情防控,没有办法来照顾。住院期间,住重症无陪病房,全部我们来照顾。病情慢慢稳定后,两个女儿把母亲接回了山西康复。临走时,她女儿说:“你们就像我的家人,恩情永世不忘。”朴实的话语是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病人的认可,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2年多时间,我们家庭医护平台共服务3330人次,服务满意度100%,借用病人的话:“医生是病人的保护神,护士是病人的贴心人。”辛勤的付出得到了病人的夸奖,也得到医院领导认可。去年护士节,我获得延续护理优秀护士表彰,科室也获得延续护理优秀科室表彰。“厚德至善,求实尚臻”是我们医院的院训,选择护理事业,不忘初心,牢记院训,永远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