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草诞生记

胡新元

<h3>  在人类饮料王国中,“茶”,是当之无愧的“王中王”。据说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从我国传入欧洲后,以畜牧业为主,以肉奶为主食的欧洲人饮用茶叶后,神清气爽,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原生病大大减少,他们把茶叶称为“东方神草”。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时通时断,运往欧洲的茶叶很少,能否喝上一杯茶,成为当时欧洲人身份是否高贵的象征。只有到十九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才大量进入欧洲,成为普通大众最喜爱的饮品。 尽管茶叶走向西方,但茶的根却深扎中国,茶不仅是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与之衍生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做为浅通文墨的笔者,对茶也情有独钟。但由于笔者祖居南方的最北缘汉中洋县,家乡并非茶树的优生区,对茶的种植加工情况知之甚少。幸有美篇品茶、聊茶话题组“五一”这天,在汉中南郑区牟家坝镇柳沟村“太子营”茶园举行线下活动,便欣然前往,终于对这一“神草”的种植加工情况有了初步了解。</h3> <h3>  首先,茶叶来自规范栽植的优质茶园。</h3> <p class="ql-block">  这是“太子营”茶叶王朝宝家庭农场的一片茶园,主人将其打理得象绘画大师精心绘制的巨幅画卷。畦畦茶树成1米左右幅宽沿山势地貌顺势铺展,树根壮硕,匀细隆密的枝桠相拥拔起,在顶端穹隆成一个平展展的面,繁茂翠嫩的叶片铺撤在枝桠上,便天然成一匹墨绿色的锦缎,这一匹、两匹、十匹、百匹、千匹铺展开来的锦缎,在山势中就有一种舞动的韵律美。</p> <p class="ql-block">  茶园与树林相伴而生,大片树林涵养了水源,成为水汽和晨雾的母亲,雾汽䒱腾,又成为茶叶翠嫩碧绿的源泉。</p> <h3>  茶叶长成,需要采摘。目前采茶有机采和人采两种。机采速度快,效率高,但不能分类,浪费茶源。人工采摘可以把毛尖、嫩芽、嫩叶分出若干品类,方便分类分档制茶。 手工采茶可不是摆拍,非常辛苦。我询问了一位正在采茶的茶农,他天麻麻亮起床,带上干粮到茶园采茶,10多个小时,就嫩叶片也就采不到150公斤,如果是毛尖或嫩芽,超不过4、5公斤。辛苦程度可见一斑。</h3> <h3>与茶农樊谈,他说他一天采的茶叶卖给茶厂也就收入100多块钱。</h3> <h3>真正的茶农采茶,辛苦而忙碌。</h3> <h3>游客摆拍,充满诗情画意</h3> <h3>  茶叶采回,需要炮制。目前机械制茶已经成为流水线生产,这边生茶进入,另一端成品茶输出,效率很高。</h3> <p class="ql-block">  但优质茶叶必须依靠手工制成。我们有幸全程观赏了太子营茶厂老板王朝宝的制茶示范。</p> <h3>第一步是杀青。</h3> <h3>第二步是揉茶。</h3> <h3>第三步是理条做型。</h3> <h3>第四步提毫</h3> <h3>第五步是烘培增香,在设备中完成。</h3> <p class="ql-block">  整个手工制茶过程,王朝宝按照传统工艺流程,严格把控炒锅温度和茶叶生熟度,依次推进,完成了从树叶到“神草”的花丽蜕变,手法非常娴熟。从他示范的制茶工艺上,完整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全程下来,一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4、5斤原茶树叶制成品却不到半斤。 我们沒有看到茶园的培育过程,但实地见证了采茶和制茶的艰辛。这一过程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异曲同工。 </p><p class="ql-block"> 在茶园观摩表演阶段,王朝宝请来了当地茶农中的民间歌手,86岁的张仪云老人,演唱了一首当地古老的民歌,歌词大意是茶农中的小青年在采茶、制茶中说得情话。我对当地方言听不甚懂,就向张议云老人请教。他说:采茶、制茶这活路累呀,人累了唱山歌就能解乏,最能解乏的歌词,就是男女情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p> <h3>  人类任何伟大的文明成果,无不是在劳动中诞生,被西方称为东方神草的茶叶如此,与之衍生的茶文化亦如此。“五一”节日,我向与茶有关的劳动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