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灵璧县实验小学平山路校区“每周一课”活动纪实

我是一片云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繁花似锦,在这样一个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灵璧县实验小学平山路校区的每周一课,这也是本学期每周一课的收官之战。</p> 语文篇 <p class="ql-block">   4月26日下午第一节课,来自平山路校区的周娟娟老师和浍河路校区一(19)班的孩子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识字课——《人之初》。</p> <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是本册教材出现的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本课主要以三字经韵语的形式带出识字内容,同时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周老师以孩子们熟悉的《三字经》导入新课,并在揭题时借助大白鹅的图片认识“之”字,指导写好“之”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周老师的识字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比如:在教学“初、善、教、专”时,周老师采用了字理识字;在教学“习”时,采用了生活识字;在教学“性”时,采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既避免了单调乏味,又增强了识字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一边识字,一边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然后周老师组织学生花样吟诵,有个人表演背,有双人拍手背,有集体拍桌背。《三字经》不但可以背,还可以唱,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背诵任务,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在课堂上,周老师在教学“初、善、教、专”时,就渗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理解课文时,通过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讲述王专、李迁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学习环境和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课后,通过布置作业——搜集更多《三字经》里的小故事,让孩子进一步走进国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教学的真正魅力往往体现在细节的处理和把握上。周老师的这节课无论是在识字、写字,还是读文方面,都处理得很细致,不放过一个环节,不忽视一个孩子,真正做到心中有课堂,眼里有学生。</p> <p class="ql-block">  课堂结束后,听课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彭慧慧老师说:“这堂课有三大亮点:一是识字教学渗透方法指导;二是识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三是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p> <p class="ql-block">  许翠梅老师这样评价道:“周老师执教的这节识字课,紧紧把握住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读文,并且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 </p> <p class="ql-block">  崔主任和刘主任更是高屋建瓴地从新课标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对这节课给予了认可。</p> 数学篇 <p class="ql-block">   4月27日下午第一节课,来自平山路校区的刘杰老师和浍河路校区一(5)班的孩子给大家带来了一节数学课《百变计数器》。</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刘老师立足新课改,抓住大单元,自己开发的一节创新课。教学中,她以计数器为抓手,以变数为活动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还学会了形象化、程序化的记录数的变化过程,也就是竖式的产生过程。学生在老师的直观演示下既看到竖式与计数器之间的形似,又理解了“相同数位上的的数要对齐”的算理。寓抽象的算理于直观演示中,切入巧妙,创意新颖!</p> <p class="ql-block">  瞧,孩子们听得多认真,坐得多端正! </p> <p class="ql-block">  竖式写得多规范,数字写得多漂亮啊!</p> <p class="ql-block">  课后,李校长对老师的辛勤付出及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对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孩子的动手操作活动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优化了我们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付文英老师从大单元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解读,对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进行了更精准的描述,与会老师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p> <p class="ql-block">  桑桂花老师从板书的体统性,教师的教态及评价语的多元化给予肯定。</p> <p class="ql-block">  陈衡老师评道:“一节好课,不仅要看它的知识系统的架构,学法的指导策略与突破,更要看它后续的知识生成,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如何把原有的知识迁移到复杂的数位上来,从而解决生活中更高层次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教学所要落实的一个新的目标。”</p> 磨课篇 <p class="ql-block">  这两节课的成功展示,离不开平山路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李校长、崔主任、付主任和刘主任的悉心指导。每次深入听课,从教学思路的引导到板书设计的系统化,从教师语言的规范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她们都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热情相助。是你们的倾情奉献,实小的教研之花才会愈开愈艳。</p>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课精彩呈现的背后,无不浸透了老师的汗水,甚至泪水。一次次推翻重来的构思,一堂堂试上与修改的历练,一个个苦思冥想的不眠之夜,一场场倾力拼搏的自我战争。其间既有难以支撑的崩溃,也有绝地逢生的惊喜,苦乐相伴,悲喜自知,不求成功,只求成长。</p>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修行的道路上,时光不老,学习不止,愿我们都能历经磨练,期待蜕变,直至遇见最美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谨以此句,与大家共勉。</p>

识字

老师

教学

校区

三字经

孩子

山路

学生

渗透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