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难忘记忆”-我的从政印记2

晨曦

<p class="ql-block">  题记: 人的一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有阳光,一定会有风雨,顺境时泰然自若,逆境中坦然面对,从政路上跌宕起伏的经历,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财富…… --作者</p><p class="ql-block"> 一、新的抉择</p><p class="ql-block"> 1987年春季,在党委熊书记掌舵下,作为副职,我工作还算顺风顺水。但天有不测风云,我忽然发现近期自己多次会议讲话时,下面总有人交头接耳,不屑一顾,有一次会议休息时,一位同事告诉我说:“现在中层干部中对你的提拔颇有微词,觉得你没有从基层任职,就从团委一步登天,不是有政治背景,就是通了关系。”听了这些,我脑袋嗡的一下,但即刻恢复了平静。我苦笑了一下说:“我哪儿有什么背景啊!再说我上面也没有任何关系。”</p><p class="ql-block"> 晚上 回到家里,翻来复去,转载难眠,矿里这些中层干部,有不少在部队就是正团级别,尽管他们的议论有点捕风捉影,但自己资历浅,提拔快,他们存在不服气心态,还是情理之中的。自己究竟要不要去基层担任实职呢?我苦思冥想… 夜幕下的矿山非常安静,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一个决定在我脑海里逐渐萌生,不知不觉天已经快亮了。</p><p class="ql-block"> 春分刚过,我乘着去北京开会的机会,找到了核工业部干部司范司长,我将我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说:“干部年轻化是必要的,但没有在基层干过,连升几级,难免有头重脚轻根底浅之感,别人不服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要转身,到基层去担任实职。”范司长高兴的说:“好啊!你这个想法蛮超前的,中央最近刚刚发了文件,针对年轻干部提拔过快的状况,准备逐步有序安排到基层回炉锻炼,你的想法我们商量一下。”</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以后,熊书记在一次常委会结束后留下我,他说:“小王啊,上面同意了你的想法,准备让你兼任机修厂党委书记,机修厂职工家属有3000余人,该厂是全矿矿车、绞车等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这样做可以两全其美,既可以兼顾矿党委工作,又可以在基层得到锻炼。”我说:“感谢领导考虑得很周全,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到矿山生产一线去更合适,这样便于自己接触最基层群众,接触军品生产的全过程。”熊书记赞许的点点头说:“好啊!我们再请示一下。”</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四月底,熊书记和刘矿长和我谈话,刘矿长说:“小王,根据你的愿望,我们和上级组织部门经过慎重考虑,准备让你去湖港分矿担任矿长兼党委书记,你面临的困难将会很多,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两位领导将我送出会议室门外,熊书记握着我的手说:“祝你顺利!”</p><p class="ql-block"> 二、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五月四日,是我出发的日子,一大早,分矿司机刘师傅的北京吉普早在路边等着我,带着行李和熊书记送给我的那本《铀矿开采技术》,告别了爱人和不到三岁的儿子,我踏上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湖港分矿离矿总部有20多公里,北京吉普在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心中一刻也难以平静,湖港的基本情况清晰的呈现在我脑海里: 分矿有职工家属3000多人,作为国企,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它包揽了职工一系列管理和服务,分矿有医务所、学校、食堂、浴室、图书室、职工住宅区……</p><p class="ql-block"> 不到一个小时时间,我们来到分矿办公楼前,党委副书记孙玉明热情的握着我的手说:“欢迎,欢迎!”他坐上吉普,将我带到住宿的地方。这是一幢三层的筒子楼,每层楼中间部分配备了洗手间和洗漱间,我住的房间大约10平方米,配置了一张简易单人床和一张写字桌,它们陪伴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春秋。</p><p class="ql-block"> 孙书记不到50岁年纪,细高个儿,热情开朗,小平头,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说:“王书记,你先休息一下,下午我们班子开个会,也算是欢迎会。”</p><p class="ql-block">我说:“不要了,我先到各科室和部门转转,熟悉熟悉人和情况,下午去井下看看,会议明天再开吧。”</p><p class="ql-block"> 矿井离生活区大约两公里,午饭后生产付矿长朱国根带领有关科室和安全、机电、生产等部门领导去井下安全生产检查,这个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 都说湖港分矿是721矿西部的一颗明珠,但实际情况是分矿地处偏远山区,这里巷道长斜井深,矿体短小面薄,生产开采条件极端困难。</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是第一次下井,但此时和分矿主要生产骨干一起,置身于井下深处,心中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里生产出的101产品就是原子弹生产需要的第一道工艺,从今天起,我将和在这里为之而奋斗的兄弟们朝夕相处,心中一种责任感油然而起。</p><p class="ql-block"> 在井口的时候,朱矿长已经将我和大家作了介绍,在井下深处巷道行进过程中,我和这些各路诸神不时聊上几句,顿时感觉拒离拉近了很多;在这里,大家都穿着一样的矿服,已经没有了矿长和职工之分,一位在井下掌子面下班职工在巷道碰到我,他主动和我握手说:“在前面就听说你下井来了,你就是王矿长吧?”朱矿长向我介绍说:“他是井下工陈家喜,以前是部队骨干,还参加过金门炮击战。”陈家喜将我拉到一边不热不冷的说:“这里矿长不好当啊,你年纪这么轻,这里条件艰苦,你能吃得了这个苦吗……”</p><p class="ql-block"> 老陈的话听起来刺耳,但恰似警钟,它不时告诫我,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有所担当,将党政两付担子挑好。</p><p class="ql-block"> 在两天后的全分矿职工大会上,我用老陈的话作为我发言的开场白,开始了我的就职演说,看到我思路清晰,态度明朗,职工们还算给了我一点面子,会场上响起几片掌声,可见,就凭会议上的激情感言,是赢不得广大职工的信任的。</p><p class="ql-block"> 我住在单身宿舍,经常和楼里的单身职工聊天,大家久而久之成了无话不谈的熟人和朋友。</p><p class="ql-block"> 利用晚上时间,我走门串户,从分矿领导到中层干部;从生产骨干到普通职工,我一家家走,一家家聊,这种近距离沟通和联系,不仅尽快和大家融通了感情,更重要的是我清晰的了解到生活在这里的职工,在住房、生活和子女安置方面的很多实际困难,许多老职工是部队骨干,他们中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的参加过炮击金门,他们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义无反顾来到这艰苦的山区,他们贡献青春,献子孙,他们中不少人身患疾病还坚持工作,但他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奋战在生产一线,提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p><p class="ql-block"> 在回宿舍的路上,有几次眼睛都是湿润的……</p><p class="ql-block"> 三、目标至上</p><p class="ql-block"> 来分矿快一个月了,矿军品生产处于关键时刻,这天中午临近下班时,朱矿长来到我办公室,他将老母亲病危通知书交给我说: “书记,母亲病危,我想回去,但目前生产任务这么紧,你又刚来这里,情况不是很熟悉,我很犹豫!”朱国根,已近不惑之年,高高个头,采矿专业毕业,熟知采矿技术和生产全过程,他眉清目秀,聪慧能干,口才和文笔水平都不错。我知道朱矿长是个孝子,这个时候不回去,是说不过去的,我沉思了片刻说: “国根,你回去吧,这里你放心,祝你母亲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 分管生产的矿长走了以后,顿时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晚上,熊书记从家里打电话给我说:“这种时候,你的压力肯定很大,但是今年60000吨军品生产任务必须完成,井下安全生产一刻不能放松,总矿年底对分矿考核是一点不含糊的,相信你能行的!”熊书记的话,算是提醒,也是鼓励。</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召开了分矿班子紧急会议,会议达成共识,就是竭尽全力完成全年的生产和安全目标任务!班子成员表示全力配合支持我的工作,会议对各位成员近期的工作作了临时调整和具体分工。</p><p class="ql-block"> 令人欣慰的是分矿有一支素质非常好的中层干部队伍,生产科长付怡盛、地质科长楼小伟、机电科长罗国梁,他们既是采矿和地质方面专业人才,更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采矿生产队长何江华、机电队长朱爱光是生产一线的骨干,是确保军品生产和安全双重任务完成的得力干将。那段时间,我几乎和他们朝夕与共,在他们挂满矿脉地质走向图和生产任务进度示意图的办公室、在纵横交错的井下巷道或生产掌子面,我认真听取他们介绍地质和采矿情况、诚挚的和他们一起沟通交流;细致的了解情况,尽快融入“作战体系”。</p><p class="ql-block"> 多少次生产任务安排、多少回掘进现场采矿或排险,我每次深入现场时,这些中层干部和一线生产职工忘我勤勉的工作精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不久,朱矿长安排好家中事情,从家中赶回分矿,顿时,我感到身上担子轻了好多……</p><p class="ql-block"> 湖港,尽管环境艰辛,条件困难,但它无愧于“矿山西部明星”的赞誉,年底的评比会议上,矿部对湖港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和安全指标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就湖港对平衡全矿矿石品位作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来分矿半年后的一次井下安全检查中,在井口我又碰到了陈家喜,他笑嘻嘻拉着我的手说:“王矿长,你现在真的像个矿长样子了。”</p><p class="ql-block"> 四、军民并举</p><p class="ql-block"> 湖港已经开采了20多年,矿储量已经严重不足,为了分矿3000多人的生存发展,开发新的民品项目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分矿提出“居安思危,巩固军品,发展民品,军民并举”的战略方针。在总矿支持下,分矿创办了年产30万平米的釉面砖厂。</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分矿任职时,刘矿长和我说:“湖港新建项目准备进入试生产阶段,但是该项目两头在外,一是主要原材料高岭土远在湖南山东一带;二是厂品要销往各地,分矿离火车站20多公里,运输成本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你去了以后,要加强管理,控制成本,争取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p><p class="ql-block"> 抓好民品项目是我到分矿任职的第二个主要任务,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 釉面砖厂厂长饶德亮就住在我隔壁房间,他中等身材,四方脸,刚过不惑之年,每天进出都是风风火火,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下午从井下检查安全上来,我刚回到房间,他一阵风似的推门进来,诉说现在工厂面临的困难,什么待业青年难管;什么内部管理混乱,无章可询;什么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奇缺……</p><p class="ql-block"> 利用晚上时间,我拉着饶德亮到经营付矿长程清顺家聊天,帮他分析疑难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程矿长四十多岁,高高的个头,衡阳矿冶学院采矿专业毕业,他心思缜密,为人坦诚。</p><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那天晚上还真有收获,我们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不觉已到凌晨两点。</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商讨的计划中,一是安排尽快去景德镇招聘技术人才;其二是厂中层以上干部去景德镇相关工厂参观考察,学习取经;三是员工进行技术和思想培训;四是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奖勤罚懒等等。这些计划次日经过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工作也紧如密鼓的开展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釉面砖生产要经过球磨、噴雾造粒、入粉料仓、压制成型、上釉烧成、检验等生产工艺,为了满足这些岗位生产需要,前后招收了120多名待业青年,不久,饶厂长组织了包括工艺、安全、思想工作在内的全员培训……</p><p class="ql-block"> 不久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宿舍看书,饶厂长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帮我合上书,拉着我往工厂走去,路上才告诉我,让我去给员工们上上课。</p><p class="ql-block"> 站在100多名员工面前,看到他们一个个稚嫩的面孔,我不禁想起他们父辈焦虑的面容,我真心希望他们在这里能有好的收入,有好的出路。我讲了自己七年知青艰难岁月,讲了他们父辈无私奉献和崇高的境界,讲了分矿创办民品产业的重要意义,期望他们珍惜和有所作为!小年青们不错,可能听进去了,半个多小时会场始终保持了安静……</p><p class="ql-block"> 朱矿长回来以后,军品有他把关,我就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到民品工作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军品属于计划经济,只要完成指标,产品交给国家,上面资金即刻到账,可民品是一个全新课题,产、供、销全靠自己。当时,我国市场经济市场体制还尚未形成,军工企业走向市场,销售民用产品,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产品销给谁?市场在哪里?当时,我们大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湖港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孙书记的坦诚开朗、朱矿长的睿智聪明、程矿长的谨慎细致、李矿长的勤恳奋勉,在困难时期,充分显露了他们的才华和能量。</p><p class="ql-block"> 班子成员审时度势,提出“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产品质量,打入国内市场”的指导思路,及时调整机关人员,制定销售政策,组建销售团队。</p><p class="ql-block"> 销售科长何向党是浙江义乌人,他不到40岁,中等身材,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使分矿的销售科成为釉面砖产品打入市场的特战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没有多久,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地的客户纷纷来分矿考察和洽谈业务,他们来到神秘的铀都,来到地处偏僻的军工生产基地,看到远离城市在深山老林旁建成的釉面砖厂,看到这里用五十年代的落后工艺,生产出的产品一级品率竟然达到50%左右,他们惊讶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生产军工101产品的生产基地里,第一次和军工以外企业签订了市场销售合同,看到一车车载满釉面砖产品的卡车送往火车站,销往上海、沈阳、河南、浙江、成都、北京等地,老员工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87年年底,总矿决定将全矿民品工作总结表彰会放在湖港分矿召开,听到这个消息,分矿3000多名职工家属都都感到非常荣幸和无比兴奋,职工们生产热情高涨,家属们主动帮助后勤人员进行会议召开前的一切准备。</p><p class="ql-block"> 总矿党委付书记李华建和付矿长徐世年,以及机关有关处室领导、全矿各单位分管民品工作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湖港民品工作在困境中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极大鼓舞了分矿广大干部职工的斗志,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91年春天,总矿调我回矿担任行政付矿长。不知不觉,在分矿度过了四年时间,在这里,和职工家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我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记得刘师傅的北京吉普在后面跟着,十几位老职工送我在盘山公路走出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 四年里,我忘不了熊书记对我一如既往的关心;忘不了分矿班子成员对我工作的诚挚的支持;忘不了分矿中层干部忘我的工作热情;忘不了广大老职工质朴的崇高品格;忘不了四年里妻子含辛茹苦的付出;忘不了下大雨时,半路上职工家属给我送来的雨伞;忘不了在食堂就餐时,食堂阿姨看我身体不适,打菜时将自带的走油肉悄悄压在我的碗底……</p><p class="ql-block"> 湖港,一个普普通通的偏远矿区,这里干部职工的质朴坚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