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竹泉村,一个位于沂南县铜井镇,集沂蒙山特色、泉居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于一身的小地方,称它为“景区”没啥问题,但冠以“想不到的风景”,感觉会更加贴切</p> <p class="ql-block"> 进村走到古磨坊,遇到岔道,东边的这条路通往原村民集会的地方——古戏台。</p><p class="ql-block"> 有戏台就一定有文化。唱你的,唱我的,谁都可以有主意。但大家族的好恶左右民众思想的走向,所以,竹泉村的戏台就少不了高氏家族颐指气使的印记。高氏始祖高名寔为明末河南巡抚高明衡的堂弟,明末隐于此,曲水流觞,继而结庐成村。四百多年来,高姓忝为村里第一大家族,不仅戏台唱高氏的兴致,村中纵是犄角旮旯也看得见高氏的儒雅,比如高家胡同、驸马巷、宸翰亭……</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领我入住的小伙子,没容我多嘴,毫不犹豫拖着拉杆箱走了西边的路。这条路上有一个好看的仿古建筑,叫梅缘。稍后我再游览至此,了解到它是在高明衡宅子基础上扩建的,便对“今世有缘梅做伴,他生无悔竹为邻 ”多了更深的理解。 </p> <p class="ql-block"> 说竹泉村“家在竹泉里,人居仙境中”一点不假,尤其梅缘这一片秀外慧中的民居,它们独立而分散,或在石砌的院墙里,或在疏密有度的竹林中,诱发入住者和路人作无尽的想象。露着的屋脊、窗户、山墙,还有那半截半截的院墙,无不在告诉我“月从泉底升,风在竹梢舞 ”的诗情画意是怎么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 走过去,村子的西北角上有一座多层楼房,这就是我要入住的竹箨居。</p><p class="ql-block"> 竹箨居,一看就有文化。“箨”,竹笋的外皮。谢眺诗曰“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他让离恨充满了新意。光有离恨还不行,于是,杜甫又给出了浪漫的幻想:“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同样是《咏竹》,杜甫明显寓理于景,可作教条。但我用一天的时间走遍竹泉村之后,情感取向还是坚持前者。</p> <p class="ql-block"> 在村里住宿,要是没有游客中心安排人引领,要想找到这居、那居,还真得费点劲。就因这个细节,竹泉村好的印象烙在了我欣赏的路上。一路走下来,我始终处于怀疑的激动中,即使最后退房时一只嗡嗡叫的“苍蝇”恶心了我一下,我也说不出竹泉村半句不好的话。 </p> <p class="ql-block"> 房间里有一本服务指南,第一页写着龙腾竹泉旅游集团董事长的祝词。他说竹泉村是中国传统风水最好的一个地方,泉依山出,竹因泉生,居者乐而寿,具有中国北方式的桃花源的味道。它被开发出来已经十年,而我才来,说相见恨晚毫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子里,每拐一个弯,都仿佛是一次脱离,脱离现实升华到理想里,脱离烦恼置身于快乐。也可以说是一次遇见,遇见朋友,邻居,同学,甚至是遇见最好的自己。他们与不同时期的我进行对话,让我听见自己的心跳。这种奇妙正是竹泉村独步天下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泉是天然的,随意动不得,但竹可是种植的,这就能见到真章了。竹泉村的竹如不是神来之笔,很难解释其韵律是从何而来!在中国北方,能见到真美得不要不要的竹景太不容易。很自然,竹,就成了村子古朴清静的载体和见证。因此而打造的贴切的美奂氛围,不仅提升了村文化的含量,而且传递出打造者对旅游的文化属性的理解,即什么才是乡村旅游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看见一座财神庙,因为有的是时间,便趋前瞅了一眼。这一瞅,瞅出了自己孤陋寡闻。庙的名字叫“文武财神庙”。财神还分文武?财神不就是拿着青龙偃月刀的关公吗?咋还有手持竹节鞭的赵公明,还有手捧宝珠的比干和手捧金元宝的范蠡?惊讶得我在网上折腾了小半天。知只为不知,不知更非知。</p><p class="ql-block"> 竹泉村以旅游面目出世以来,获得过“中国最美村镇”、“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等许多荣誉称号,其中“网友最喜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个称号让我舔唇。最喜欢不是它的含金量,而是“目的地”三个字里隐藏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枰柳树前的竹林深处,木栈道蜿蜒来去,陪着它的是一道石墙,石墙上依次壁立了六块牌子,说的是法治典故:吴起守信、兄弟争孝、陶母退鱼、奉公守法、公私分明、克己奉公。这是不是竹泉村的“独门秘笈”不知道,但把六大标准作为崇尚和村约,既是竹泉人对传统的守望,也是建立未来的使命。我敢肯定地说,这比只在墙上画“新二十四孝”图要深刻厚重得多。推陈出新忌讳浅薄。当下跟风开发乡村旅游的很普遍,有些“主持”不懂这个道理,愁自己的景区不火。为什么不火?不是风景不美,而是人不地道,文不厚重,风不清明。没有灵魂的风景,只会徒有虚表,再美也是空洞。 </p> <p class="ql-block"> 这个道理好像对离竹泉不远的红石寨也适用。其实这两个景点是一体兜售的,它们相距才1.5公里,且免费乘坐区间车,游完竹泉村,很容易去看一下的。</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高大的寨门朝东,样子颇有几分威武唬人。如果说竹泉村是恬静与激情的融合,那么红石寨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承载着美丽神话传说的玲珑小镇,这是一座具有丰厚的汉、宋和明清文化遗韵的风情小镇。这座小镇是沂蒙山民居建筑风格和乡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古老的传说、浓郁古韵和淳朴民风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这座小镇独特的山地建筑画卷和人文风味。徜徉在此,就是对远古、现在和未来所做的一次文化穿越。”</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不说,你肯定会想不到这是红石寨的简介。当我从寨子游玩出来,不得不替这个作者脸红,因为“简介”太过名不副实了。但寨子里有一处风景很美,就是我拍下的这棵伫立于旷野上的桂树。她美在哪里?美在恰好此时我心里在想她……</p><p class="ql-block"> 她可以是任何人,但此时这个“她”只能是英嫂。英嫂是沂蒙的骄傲,也是我的记忆。能记住她是因为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伤员方铁军,还有后来流行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能在影视上出现女人胸部的镜头,哪怕是含糊的,也是反“革命”性的。那时候,沂蒙老区“革命”彻底,因而穷被坐实。我去过九间棚,从展厅里的图片和实物上看得到沂蒙山区穷成啥样。</p> <p class="ql-block">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如今,该最穷的地方发力了,因为他们有最美的人和最美的山水。</p><p class="ql-block"> 走进沂蒙,可以说为的是一段时光。竹泉村,这个想不到的风景,让我几乎想为她放弃原则: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p><p class="ql-block"> 2019.6.24 于竹泉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