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文化的马路——书香扑鼻昆曲绕梁的绍兴路

放飞心情

<p class="ql-block">绍兴路很短,从东到西约480米,东起瑞金二路 ,西至陕西南路。它始建于1926年,以意大利国王“爱麦虞限”的音译名命名,1943年定名为绍兴路。</p><p class="ql-block">绍兴路被称为上海滩很有文化底蕴的一条马路,虽然深藏于闹市之中,却格外幽静。使这条路声名鹊起的,是因为这里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有人说,走在这条路上,连空气里都满是书香。这种书香是有来头的,因为这条不到500米长的马路曾经云集着上海众多知名出版机构,包括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咬文嚼字、故事会、音乐出版社等众多出版单位曾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我家就在绍兴路18弄的金谷村,在这里生活了68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五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 绍兴路5号 上海出版局</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5号 上海出版局,这是一幢淡黄色的、略带弧形的建筑,建筑平面结合地形作V形布置,其凸出面沿街,凹进面临庭院。凹进面设露天楼梯作为主入口。拾级而上进入一层厅,两侧为会客室。室内楼梯设在中央,楼梯间很讲究,双抱柚木楼梯有很精致的栏杆,楼梯平台向外挑出部分是休息室。筑立面朴实无华,仅在檐口处设西班牙建筑常用的连续拱券花纹。</p><p class="ql-block">绍兴路5号在1949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电力公司老板朱季琳。</p><p class="ql-block">老太爷是洋派人物,信天主教,而且要求全家人都入教。十几个子女中,有的从小就被送到法国教会学校里读书,回沪后在上海天主教会任职。他们家一到礼拜日,若是出去作礼拜,必然是呼拉拉一大群人。所以建房子时,特意在自家的楼里设了一个教堂。</p><p class="ql-block">出版局西面原是空地,后来做了五十五中学操场,现在是永昌私立学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 绍兴路7号 中华学艺社</b></p> <p class="ql-block">中华学艺社初名丙辰学社,民国5年(1916年)陈启修、王兆荣、吴永权、周昌寿、傅式说、郑贞文等发起成立于日本东京。民国9年总事务所迁沪。民国12年改名。民国19年1月,购爱麦虞限路45号(今绍兴路7号)地建社所,民国21年5月落成。民国25年有社员867人。</p><p class="ql-block">该社于民国6年出版《学艺》杂志,民国12年起编辑《学艺丛书》。先后出版有《相对律之由来及其概念》、《赫格尔伦理学之探究》、《古算考源》、《电子与量子》、《胶质化学概要》、《遗传与环境》、《轨迹问题》、《生物地理概说》、《实用无线电浅说》、《威格那大陆浮动论》、《社会学纲要》、《儿科医典》等科学书籍,以及学艺文库、学艺小丛书、中华学艺丛书和中华学艺社丛书等,辑印古籍。《学艺》杂志上还刊出过亚当·斯密专号和康德专号,并组织民众科学普及委员会,办理民众科学杂志,举行科学演讲,摄制关于科学、工业、农业等幻灯影片公映,设立民众科学实验室。</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举办有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飞行原理浅释、纺织理论和郝建秀工作法的精神等讲座。此外,还曾创办学艺大学和学艺中学,该社图书馆亦向公众开放。1958年该社结束。</p><p class="ql-block">现为机关与居民混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 绍兴路9号 上海昆剧院</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9号 上海昆剧团</p><p class="ql-block">建于约1930年。绍兴路在旧上海的路名为“爱麦虞限路”,如今,在绍兴路9号上昆团部门口,有块大理石牌,上写“爱麦虞限路9号宅”。</p><p class="ql-block">上海昆剧团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p><p class="ql-block">上海昆剧团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p><p class="ql-block">这种“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周信芳在此练功。这个建筑70多年了,原貌已变样很多。要办公,只好把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小间。近20年没有修葺了,如今几处地方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漏水严重这里也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曾经工作、练功的地方,然而,他当年的办公室位置,尚有待前辈和专家的考证。追寻海上梨园神韵。上昆团部旧上海曾为法国军人俱乐部,建造时甚为考究。</p><p class="ql-block">登上台阶步入门廊,可见顶部仅用一根单柱支撑,颇现简洁之美。楼梯口有铜制的流线型扶手,抬头可见巨大的长方形彩绘玻璃窗,上面绘着花草和树木。门廊左侧通向被称为“文化的客厅”的上海文艺出版社读者俱乐部,里面向外的窗户全是和楼梯口一样的彩绘玻璃,华美而精致。</p><p class="ql-block">这种“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周信芳在此练功。这个建筑70多年了,原貌已变样很多。要办公,只好把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小间。近20年没有修葺了,如今几处地方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漏水严重这里也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曾经工作、练功的地方,然而,他当年的办公室位置,尚有待前辈和专家的考证。追寻海上梨园神韵。这里建造时甚为考究。原属法国警察博物馆。博物馆内设俱乐部,有舞厅、剧院、咖啡室、吸烟室,供法国公董局的警察以及家属消遣。</p><p class="ql-block">昆剧院里面的舞台就叫兰馨舞台,兰花幽雅的气息把绍兴路的文化气息熏得更为浓郁了。周末,兰馨舞台常常会举办热爱昆剧的票友准票友的聚会,一些时尚的年轻白领迷醉在古老而典雅的昆腔中,让自己心底的浮躁一点点远去。昆剧团门口开了一家名为“新吉诃德”的餐厅,文绉绉的名字透着书香,让人想起中世纪的西班牙骑士,可它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餐馆。昆剧院对面的小洋楼,有一个玲珑的玫瑰阳台。据说当年关锦鹏拍《红玫瑰和白玫瑰》时,很想让陈冲演的娇蕊在这个阳台上梳头的,可是玫瑰阳台的主人始终没有答应,为此,这位大导演还纳闷了很久。他不知道,这里的人不习惯自己的清静被打破,何况,这个“梳头”的镜头多少还带点诡异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 绍兴路18弄 金谷村</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18弄 金谷村</p><p class="ql-block">金谷邨坐落在绍兴路的北侧,住宅完全南向。旧上海市长吴铁城化名为吴子详而建的新式里弄房子。占地11,600平方米。建成于民国19年(1930年),系砖木结构,三层楼住宅共6排,99个单元。</p><p class="ql-block">村中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观简洁,没有多余装饰,仅仅窗洞略做线脚装饰。坡顶两边山墙夹持,整体朴素大方。金谷村有1条较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绍兴路,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条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植树种花,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p><p class="ql-block">金谷村,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该村有1条非常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往绍兴路,并且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都设有的铁门。另外西端的两条支弄均为尽端。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的小庭院。当时的业主植的树现在已经相当粗大,使环境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别墅,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方便主客房间使用。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后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宽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有老虎天窗,房屋造型别致,景色优美。</p><p class="ql-block"> 建筑整体为西班牙风格,黄色拉毛水泥墙面,山墙顶部有壁炉烟囱。此小区的所有者来头不小,时任国民政府建设厅厅长的吴铁城花名「吴之祥」而圈地建造的。1927年开工,历时三年竣工。1931年吴铁城又被蒋介石委任为上海市市长。这条弄堂的居住者多为当时的中产阶级和官宦子弟。淞沪战争的功臣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军长蔡延锴将军在升任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前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曾居住在金谷村内。1932年“一-二八”战役打响后,蔡廷锴驻守上海,率部血战33天,歼灭敌军数万人,名扬全国。</p><p class="ql-block">金谷村有1条较宽的主通道,南道口通绍兴路,有5条东西横向的支弄连接各排房屋,其中有3条支弄东端与今瑞金二路相通,其西端和其他条支弄均为尽端。加之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植树种花,显得异常安宁。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老虎窗,房屋造型别致,各宅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房屋为联排式,其中间半式住宅的半开间为纵向楼梯间,前部入口设有小过厅,底层单开间为起居室、餐室,二、三层为卧室,卫生间设于楼梯间之前部。</p><p class="ql-block">此外,在后院内建有户外楼梯和小厕所,专供佣人使用,进出需穿越厨房。屋顶为折腰式大坡顶,假三层顶上开老虎窗,总高度约10.75m(檐口至室外地坪)。房屋结构体系为砖木结构。豪式人字方木屋架,纵横墙承重体系。人字屋架搁置在南北纵墙上,平瓦屋面(二落水和四落水)下有吊平顶(隔热层)。屋面上有砖砌烟囱。老虎窗。前后均有天井,前天井围墙高1.9m, 后天井围墙高2.6m,墙体厚为10〃(一砖)。后天井内有钢砼扶梯到北2层,3层有晒台及明沟拦水条。外墙、钢砼雨篷及牛腿、窗天盘均为水刷石粉刷,。勒脚、窗头线均为水泥粉刷。</p><p class="ql-block">10号著名编导桑弧旧居</p><p class="ql-block">桑弧(1916—2004.9.1)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著名导演、编剧。1930年桑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辍学在上海当学徒。1933年肄业于沪江大学新闻系,任中国实业银行职员。1935年结识周信芳与朱石麟两位艺术家,在他们的提携下尝试文艺写作。1941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编写电影剧本《灵与肉》等,均摄成影片上映。抗战胜利后入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等影片,在社会上发生很大影响。解放后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进入创作高峰期。50年代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编导影片《天仙配》、《魔术师的奇遇》等十余部影片。“文革”开始后,被批斗时他发出“我再也不搞电影了”的哀语。但一俟机会来临,还是回到了熟悉的领地。他担任编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获1983年金鸡奖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1981年改编并独立执导影片《子夜》。1990年桑弧导演了他的收山之作—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五十多年来,编剧、导演了三十多部影片。2004年9月1日在上海去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二至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桑弧的艺术风格具有含蓄、细腻、恬淡、质朴的特点。49号电影明星张伐旧居</p><p class="ql-block"> 张伐(1919--2001年)黑江龙哈尔滨人,后迁居北平、上海。早年就读于华光戏剧学校,毕业后从事演剧活动。曾先后在上海剧艺社、苦干剧团、上海艺术剧团演出话剧等,1942年出演处女作《乱世风光》。主要从影生涯始于战后,在“文华”、“中电二厂”、“启明”等电影公司主演了《太太万岁》等影片,成为当时有影响的小生演员。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主要演员。1966年“文革”中,张伐不能幸免,被关押了四年,去干校劳动了五年。他参加《子夜》的拍摄,在电视剧《长夜行》中扮演了主要角色,1986年为了纪念恩师黄佐临从事影剧事业五十周年,话剧界举行专场演出,他应邀参加话剧《夜店》的演出。此后,由于疾病缠身,他不得不远离摄影机和舞台。1993年12月12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在京向十二位“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颁发了“特别荣誉奖”,张伐也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五 绍兴路21号 </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21号,21号公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146 绍兴路21号住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六 绍兴路27号 老洋房饭店</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27号 老洋房花园饭店</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曾经是卢湾区法院</p><p class="ql-block">绍兴路27号老洋房花园内,这栋房子有一个传说,当年杜月笙看戏之时,看中了母女三个的美貌,便托媒人提亲,媒人问及他想娶的是“大的、小的、还是老的?”,他只是点了点头,媒人当际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后向母女三人游说。之后杜月笙就在这条安静的爱麦虞限路上,为三母女添置了一住所,对外宣称取了个小的四姨太,而其中的乱伦荒淫让人不免想起了张爱玲的著名小说《半生缘》。</p><p class="ql-block">绍兴路27号沿街的汉源书屋,既是咖啡馆又是书店兼艺术展览厅的处所。汉源书屋是游历过41个国家的上海摄影艺术家店主受了欧洲书店咖啡馆的启发,于1996年秋天开出来的199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两倍。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文化名流聚谈的首选沙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七 绍兴路41号</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41号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央秘密机关设于绍兴路41号。此处也是邓演达工作、居住地之一。</p><p class="ql-block">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八 绍兴路52弄 杜月笙老母佛堂</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52号</p><p class="ql-block">黄浦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混合式的三层建筑,解放后经加建,扩建为四层建筑,底层层高4.5米左右,其余楼层层高在3.6至4米左右。建筑平面结合地形作转角式布置,水泥外墙面,木质门窗,檐口却采用西班牙式建筑常用的花纹和小券装饰,屋顶还设置了一座玻璃天棚,类似于今天的阳光屋。主入口的门廊很高,两侧各有一对壁柱支撑。进入大厅,惊叹于它的高大空旷。由大厅北门进入底层走廊,可见所有房间均围绕走廊布局,底层东北侧的室内主楼梯通向二层,扶手的雕古色古香。二层中间围以一个长方形空间,四周有四根水磨石立柱,柱头带有爱奥尼克卷涡,所有房间以这个长方形空间为轴心,四面环绕布置,三层布局与二相同。</p><p class="ql-block">整幢建筑既有佛教大殿的气势,也有楼、堂、馆、所的热闹,更有居家的亲切感,同济大学出版的《老上海花园洋房》中介绍“绍兴路52号住宅”是有人为报恩于杜月笙的母亲,建造了这幢中西混合式的花园住宅,让老太太在此吃斋念佛,颐养天年。但据章荣初先生后代章济塘介绍是他家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九 绍兴路54号</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54号</p><p class="ql-block">黄浦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混合式的三层建筑,解放后经加建,扩建为四层建筑,底层层高4.5米左右,其余楼层层高在3.6至4米左右。建筑平面结合地形作转角式布置,水泥外墙面,木质门窗,檐口却采用西班牙式建筑常用的花纹和小券装饰,屋顶还设置了一座玻璃天棚,类似于今天的阳光屋。主入口的门廊很高,两侧各有一对壁柱支撑。进入大厅,惊叹于它的高大空旷。由大厅北门进入底层走廊,可见所有房间均围绕走廊布局,底层东北侧的室内主楼梯通向二层,扶手的雕古色古香。二层中间围以一个长方形空间,四周有四根水磨石立柱,柱头带有爱奥尼克卷涡,所有房间以这个长方形空间为轴心,四面环绕布置,三层布局与二相同。</p><p class="ql-block">整幢建筑既有佛教大殿的气势,也有楼、堂、馆、所的热闹,更有居家的亲切感,同济大学出版的《老上海花园洋房》中介绍“绍兴路54号住宅”是有人为报恩于杜月笙的母亲,建造了这幢中西混合式的花园住宅,让老太太在此吃斋念佛,颐养天年。但据章荣初先生后代章济塘介绍是他家的旧居,</p><p class="ql-block">绍兴路54号,原為美國领事馆兴建的侨民俱乐部,1939年落成后未曾使用就因故出售,由章济塘祖父以4000两黄金购得,直至1952年由国家收购,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社址。http://jimdrp.blog.163.com/blog/static/18036809120112276656357</p><p class="ql-block">宅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楼为古典风格,南立面一、二层为柱廊,三层为露台;内有玻璃天棚中庭,柱廊、天花、顶角线为古典装饰,门楣、楼梯有精致木雕。西楼为现代风格,东立面呈曲尺形,一层东大厅天花施以彩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九 绍兴路56弄 胜利公寓</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56弄胜利公寓</p><p class="ql-block">绍兴路56弄 胜利公寓 里弄公寓 1935年 钢混四、五层结构 11幢 271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 绍兴路62号 绍兴公园</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62号绍兴公园。这里原来是街头绿地,后来改造成了公园,公园里绿树葱茏,八只小花坛形成一条蜿蜒曲折的花道,花坛上错落有致地种植着四时花卉,姹紫嫣红,花香满园。</p><p class="ql-block">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的绍兴公园安排得独具匠心,园中小桥流水山石土坡一应俱全,园中还有一个盆景院,上海市盆景协会就驻扎在此,每逢节假日这里都要举办盆景展,古老的盆景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展示在书香氤氲的绍兴路上显得分外和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一 绍兴路74号 张群旧居</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74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p><p class="ql-block">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大楼,总社下辖着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里面还驻扎着隶属于这些出版社的好几家杂志社。如《故事会》、《小说界》、《艺术世界》、《咬文嚼字》、《旅游天地》、《音乐爱好者》等。这幢楼原是张群公馆原业主张群在1929年任上海市市长,后来去了台湾,这里曾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的驻地。这幢三层楼现代建筑建于1947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不对称,逐层退台,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开有水平窗、转角窗。上台阶步入门廊,可见顶部仅用一根单柱支撑,颇现简洁之美。楼梯口有铜制的流线形扶手,抬头可见巨大的方形彩绘玻璃窗,上面绘着花草和树木。门廊左侧通向被称为“文化的客厅”的读者俱乐部,中间有门隔开。“读者俱乐部”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第一家以名社、老社的品牌资源为依托,以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迅捷的传递服务为信誉保证,赢得了数万名会员的读者之家。里面向外的窗户全是和楼梯口一样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华丽而精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二 绍兴路76弄 雪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绍兴路74号现代式花园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1947年竣工。该建筑立面不对称,逐层退台,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开有水平带窗、转角窗等。正立面朝南,外墙为棕色釉面砖,墙面饰水平线条,建筑造型正中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内阳台,西侧阳台的护栏用砖砌筑,颜色与立面相同;东侧阳台的护栏是以铸铁雕花栏杆围成,整幢建筑的外形富有变化,显得轻快、流畅、简洁,富有动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三 绍兴路96弄 文元坊</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96弄 文元坊</p><p class="ql-block">绍兴路96弄文元坊1-17号,新里石库门。建于1912年,共34幢。1929-1934年,““海上三老”之一的闻兰亭在10号居住过。刚住进不久,“九•一八”和“一•二八”相继爆发,他在此筹款慰问东北义勇军和蔡廷锴十九路军的。目前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之一。《民国的三教九流》</p><p class="ql-block">绍兴路的弄堂也是和文化沾了边的,绍兴路96弄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之一,许多表现老上海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喜欢到这里来取外景,这里的居民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或摄影机在弄堂里窜来窜去,也都见怪不怪,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似乎绍兴路上的文化气息已浸润到了他们的骨髓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四 爱麦新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五绍兴路108号 复明图书馆</b></p> <p class="ql-block">绍兴路108号</p><p class="ql-block">中国民主促进会旧址,原卢湾区图书馆南门</p><p class="ql-block">原卢湾区图书馆主体建筑为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明复图书馆,副楼是由美籍华人关康才捐赠的乐乐图书楼。2004年底,改扩建后形成以“明复楼”为中心,“乐乐楼”、“会心楼”左右映衬、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图书馆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明复楼”见证了中国科学社的历史,这里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明复楼”内设图书借阅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陈列室”等服务窗口,可为读者提供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图书借阅、公共书目查询等服务项目。</p><p class="ql-block">乐乐楼”内设报刊借阅部、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服务窗口,可为读者提供中文期刊全文检索,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局域网浏览等服务项目。</p><p class="ql-block">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民进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民进中央历任主席是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许嘉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其他建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