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本

 老左

<p class="ql-block">红旗本</p><p class="ql-block">老左</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 ,一定能叫出这个本子的名称,对,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红旗本”。</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红旗是革命和进步的代名词。所以,中国产的轿车叫“红旗牌”,中国人修的那个举世闻名的渠叫“红旗渠” ,就连作业本,也叫“红旗本”。</p><p class="ql-block">从近代受屈辱 到翻身站起来中国人,喜欢红旗。领袖毛泽东也对红旗情有独钟: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山下旌旗在望”,到中央苏区“风展红旗如画”;从两万五千里长征“红旗漫卷西风”,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从离别韶山32年作“红旗卷起农奴戟”,到重上井冈山“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都折射出毛泽东的“红旗情结”。</p><p class="ql-block">受红旗情节的影响,许多剧场、工厂门面都有红旗的影子。五十到八十年代,许多建筑上都有红五星,或者五角星两边是红旗的建筑装饰。这是那个时代的标配。</p><p class="ql-block">“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解放军军服,令那个时候的我向往与崇拜,多少次我曾幻想有一天自己能穿上一身军装,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p><p class="ql-block">很长时间里,我对红旗本封面为何是三面红旗,而不是一面,一直疑惑不解。直到工作,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才知道了它的含义——这应该与1958年的那场运动有关。1958年,受苏联领导人15年赶上美国的影响,中国领导人也提出了15年内赶上英国的口号。由于缺少经济建设的经验 ,也为了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鼓舞下,提出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久,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人把“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p><p class="ql-block">称之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下,“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为特征的“左倾”错误泛滥,直接导致了三年困难。随后,虽然总结了教训,但最高领导还是肯定了“三面红旗”。</p><p class="ql-block">整个民族为红旗下狂热付出了惨重代价。打着革命旗号的“左”的错误,其实更容易迷惑人。有时,我常常会想: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惨痛的教训面前,成长了吗?敢于挑战和怀疑权威了吗?</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到红旗本上面来。红旗本流行的六七十时代,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如果有几本红旗本,那是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的。我们的草稿纸,是大人们抽过的烟盒,是石板,是用白领纸自制的。我清晰记得,我的第一本红旗本,是老师发的奖品。我们的班主任温年珍老师还在第一页写了一段鼓励我的话。我把这本当做日记本,几乎天天写日记。这也孕育了我喜欢写作的情愫。</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资得到极大丰富,同时,“三面红旗”在八十年代后,受到抨击,还有,红旗本体现的理念也落后于时代了——红旗下的左倾狂热以被遵循经济规律所取代,红旗下高耸的烟囱冒着浓烟的工业化追求,已被绿色环保的观念取代。时代在进步,中国在进步 </p><p class="ql-block">留着一代人记忆的红旗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历史不会忘记,它时刻提醒我们,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挫折,提醒我们红旗的正确引领作用。也告诫我自己,不忘初心,不丢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红旗本成为历史,红旗仍高高飘在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