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捉黄鳝(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我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要说印象里最为深刻的,几十年过后都不能忘记的儿时记忆,莫过于六七岁时,在乡下生活的,那几年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期是快乐的,是每个人都有的快乐 。记忆中最难忘却的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捉黄鳝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前面有一个不是很大的池塘,我们那里的人称之为“湾”。这湾也不是很深,枯水期只剩下湾低部那浅浅的一汪死水。</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大人们基本上不会限制孩子们去湾里玩耍的,那湾里的水,最深处也不会末过孩子的腰部。</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是水就有鱼,还真的不假。可是,这湾里的鱼天天被小伙伴们捉,已经所剩无几,偶尔能捉住一条,大家都会欢呼雀跃一番。后来,实在捉不到湾里的鱼了,大家就开始在靠近岸边的淤泥里,四处寻找钻进洞里的泥鳅,黄鳝。</p><p class="ql-block"> 捉黄鳝,却是极有趣味的一种快乐项目。</p><p class="ql-block"> 黄鳝,是一种喜欢夜间出来觅食的鱼类,它们虽然属于鱼类,却象极了蛇,身上附着一层粘粘膜,滑滑的,柔柔的,近乎三角形的嘴里,有细密如钢针般的上下牙齿,咬合力极强,如果被咬着手指,甩都甩不掉……白天基本上见不着的。它们的绝技就是钻进自己拱出的洞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洞里藏身。这洞,建造的很隐蔽,不仔信观察,或者是没有经验的人,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藏身之处。</p><p class="ql-block"> 黄鳝的洞,一般都有两个口,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里。岸边的洞很小,只有一个凹陷的小圆点,这可能是淤泥塌陷造成的,也可能是它们为了安全,故意这样制作的。水里的洞口不知道有多大,反正两个洞口是相通的。如果岸上的洞口被发现,无论你怎样挖掘,它都会从水里的洞口跑掉,而你摸到了水里的洞口,它就会从靠近岸边的洞口马上跑掉,钻进水里。两个洞口之间的距离很长,没经验的人很难捉到它们。</p><p class="ql-block"> 一回生两回熟,时间长了,小伙伴们都有了捉黄鳝的经验。我们一般发现了岸边的洞口,会用攥紧握住大拇指的小拳头塞进洞口,上下抽插几下,同时,认真观察附近水中有没有冒泡泡的地方,只要冒泡泡,那就一定是黄鳝洞口的后门,这时候就要赶快去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去后门塞进小拳头抽插。只要坚持几分钟,一般都能把洞里的黄鳝赶出洞口,只要黄鳝一露头,我们就会抓住它……</p><p class="ql-block"> 也有赶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水中洞口周围,筑起一道围堰,在把围堰里的水掏尽,使得两个洞口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顺着一头开挖,最后一定会捉到一条更大的黄鳝。</p><p class="ql-block"> 黄鳝的肉非常鲜美细腻,而且,还没有那么多的小刺,只有一条从头至尾的三角形脊骨刺,吃起来绝不会扎到自己。家长们也都是烹饪黄鳝的高手,把黄鳝洗净,剁成寸长的段,或蒸,或炖,既简单又实惠。</p><p class="ql-block"> 黄鳝的血,也是非常有药用价值的好东西,在剁段的时候,我们都会找几张干净的大白纸,(找不到白纸,就用报纸代替,乡下人没那么多的讲究)把黄鳝血滴在纸上,抹匀,晾干后,卷起来备用。谁不小心割破了手,或者是干农活嗑破了哪里,撕一块黄鳝血纸,敷在伤处,即止血,又止疼,非常有效。据说,黄鳝血还能治嘴歪眼斜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捉黄鳝,是那个季节,那个时代,孩子们最快乐,最实惠的一项自我陶醉的活动。几十年过后,还记得那么真真切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转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