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刘俩姓同渊源】

【中国范】--范志旭

2016年7月24日,风和日丽,在范昌河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荣幸受邀参加深圳市汉文化促进会、深圳刘氏宗亲联谊会成立,我们送匾“同根并茂”表示祝贺! 【同根并茂】 赠匾敬贺 深圳市汉文化促进会会场 香港范小健,紫金范国文远道赶来参加 范家美女,重庆晓丽姐,陆丰秀枝姐! 我在旁边做绿叶 红色主题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汉高祖刘邦画像 汉高祖刘邦塑像 【源远流长】 士会系刘范随等姓的共同显祖 其后裔在秦国复兴 刘累是有史记载的刘姓始祖,然而他和他的后人先后改称御龙氏、豕韦氏、唐氏、杜氏、司空氏、范氏等,其本氏“刘”反倒不常见。 后来,刘累后裔士会的一支子孙,生活在当时的秦国,才又复称刘氏。刘氏是在什么背景下“复兴”的?“复称刘氏”的始祖是谁? 城濮之战 士会:刘、范、随等姓的 共同显祖 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刘佑平在《中华姓氏通史·刘姓》一书中说,在刘姓的早期历史中,除了刘累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士会。刘累是有史记载的刘姓始祖,而士会的一支后裔,则是刘氏后人公认的“复姓始祖”。 公元前632年,晋楚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就是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之战。 当时,楚国联合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出兵十余万,晋国派出的军队,只有五万多人。这场战役实力悬殊,楚军志在必得,而晋军采取了“退避三舍”的战略方案,最终大获全胜,从此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场战役也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当时,士会在军中代任戎右之职,作战十分勇猛,在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战后,他受到重用,先后辅佐了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成为晋国的股肱之臣。 因为功勋卓著,士会在原有封地随(今山西介休西南)的基础上,又加封了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他不仅是刘姓的显祖,也被范氏、随氏后人尊为得姓始祖。 复称刘氏 士会后裔在秦国复称刘氏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为了国家命运,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废太子,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接在秦为官的公子雍回国继位。 不料,士会和公子雍返回晋国的途中,晋国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士会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儿、族人也先后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士会在秦国也很受重用,成为秦军的谋士,帮助秦国夺取了晋国多座城池。公元前614年,晋国大臣集会商议后,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并最终请他回到了晋国。 《左传》记载,士会返晋后再受重用,后来更执掌国政。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国力日益强盛。后来,士会在范邑去世,谥号为“武”。 士会归晋后,他的一部分子孙留在生活了7年的秦国。这支子孙没有自己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官衔,便去掉了杜氏、士氏、随氏、司空氏等称号,复称祖先刘累的刘氏。至此,刘氏才算最终固定下来,但已经不复显赫,在秦国的地位几乎与普通百姓没有两样,同样要承担秦国繁重的徭役。直到400多年后,这一支刘氏子孙中的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刘氏才又重新辉煌起来。 在中华刘姓始祖苑的世界刘氏纪念馆里,士会的塑像赫然在列,旁边的牌子上注明为“累公三十六世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