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甘肃平凉崆峒山

云中游人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距离城区11公里,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18属30种,裸子植物6科9属15种,被子植物97科397属703种。古树名木有紫果云杉、油松、圆柏、五角枫、辽东栎、大果榆、丝棉木等近60种。招鹤堂孔雀柏和凤凰岭“千年华盖”两棵树的树龄虽都在千年以上,但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和殊荣。</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植被林地保存完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因此在调节气候、净化大气、保持水土、保护野生物种资源方面,都有极大的生态效益。崆峒山植被茂盛,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植物有708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6科、9属、12种;被子植物96科、397属、671种。</p> <p class="ql-block">被子植物中,1科1种的有28科,1科2种的有19科;1科1—2种的共有47科,占全部科的近50%。据种类较少科植物区系分析,发现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但以华北植物为主,成了连接华北、东北、蒙古区系的纽带。其中属华北区系成分的有辽东栋、鹅耳根、山杨、榆、金银忍冬、毛樱桃等;属东北区系成份的有白桦、假稠李、榛子等,蒙古区系的有二裂委陵菜、长芒草等。</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蕴育着丰富的次生林资源,以阔叶落叶林为主,并交错有常绿针叶林,也有针阔叶混交林,其建群种主要由山毛榉科、槭树科、卫矛科、椴树科、松科、柏科植物组成。如辽东栋、元宝槭、卫矛、红皮松、油松、圆柏等20多种,种类较少,但群体庞大,组成了混交植被的上层;灌木种类颇多,主要优势植物有山桃、毛樱桃、虎榛子、沙棘、榛叶荚蒾、五加、黄蔷薇、锦鸡儿等90多种,组成了植被的中层;藤本植物为数甚少,有盘叶忍冬、粗齿铁线莲、三裂蛇葡萄等10多种,连接于乔灌之间;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300多种,以菊科、毛茛科、百合科、豆科、唇形科、伞形科最多,优势种有茵陈蒿、长啄唐松草、羊齿天门冬、野苜蓿、宝盖草、北柴胡等,还有不少的蕨类植物,如溪洞碗蕨、肾盖铁线蕨、麦秆蹄盖蕨、鞭叶耳蕨、中华水龙骨等共同铺垫为植被的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名木古树多集中在寺庙周围,树龄在百年以上高大壮观的苍松翠柏比比皆是。招鹤堂院中的紫果云杉在西北高原罕见,其子实金黄,似孔雀开屏,当地群众称为“孔雀柏”;小台塔院屹立着一座明代古塔,顶上生有塔松,成了一种罕见的天然盆景,据考察塔松是华山松和油松,这种矮化的松树在塔顶的瓦缝中捕捉有限的水分和养料赖以生存,但却生长的枝叶繁茂,这是生物适应性创造的奇迹,也为菌根理论提供了活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辅佐,崆峒山形成了天然的百花园,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放养蜂群,成了陇东最广阔的蜜源基地。这里还是天然的药源宝库,野生的高档药材有上百种,驰名中外的当归、天南星、七叶一枝花、槲寄生、铁棒槌、党参、中宁枸杞等广为分布。</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不仅有丰富的高等植物,菌类植物也很多,蘑菇、猴头、木耳、灵芝等都有生长,每年夏秋是菌类的盛产期。</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被誉为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崆峒山在隋朝统一之后获得了一个安定时期,于是唐朝便有僧人、道士先后开创寺院和宫观,其后,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历代皆有兴建或重建。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琳宫梵刹达42处,房屋650余间。其显要者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台以及八仙台、灵龟台、赵时春读书台;九宫指的是问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崖宫、净乐宫、太清宫、遇真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轮寺、宝庆寺、真乘寺、茶庵寺、舍利寺、栖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庵、弥陀庵;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鹤洞、广成洞、钻羊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归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教洞等。</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有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有各类动物300余种,其中有7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的有秃鹫、金雕、雀鹰、鸱鹗、长耳号、白鹤、金钱豹等。</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有甘肃省未曾记录种79种,平凉市未曾记录种172种。鳞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目,此2目的科占总科数的45.79%,属占总属数的75.54%,种占总种数的79.54%。鳞翅目的夜蛾科和鞘翅目的金龟甲科为优势科,崆峒山有天敌昆虫有9目、32科、70属、160种。其它种类昆虫与天敌昆虫种类之比为4.7:1。天敌昆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7.60%。由于天敌昆虫及其它有益动物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自然调节机制,使害虫数量长期维持在植被允许受害的域值之下。崆峒山昆虫群落中除了天敌昆虫外,还有一些具有经济、药用、食用、传粉、观赏价值的资源昆虫。</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峰众多,有大小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叠居于五台之上;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为前峡,泾河从中流出,声若弹筝,故又名弹筝峡。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为后峡,胭脂河从中流出,出山时形成胭脂川,在崆峒山前汇入泾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