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际明《南疆战事》 <p class="ql-block">那拉口子△</p> <p class="ql-block"> 那拉,又叫那拉口子,是老山和八里河东山的结合部,是中国通往越南交通要道上的咽喉。这里平均海拔不到500米,三面临敌,易攻难守,阵地上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会牵动敌我统帅部的神经。这里的142号阵地,因半个多月前涌现了李海欣为首的15勇士而闻名全军,被誉为“李海欣高地”。</p><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4日,上级把坚守那拉口子142号、145号、146号、168号等4个阵地的重担,交给了步兵第96团4连。全连指战员团结一心,英勇奋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像一颗巨大的钢钉牢牢扎在阵地36天,不仅没让越军占到半点便宜,而且积极主动歼敌,毙伤敌51名,为英雄高地增添了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坚守阵地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 4连的阵地离敌方阵地最近的只有200米,敌人开饭时敲碗的声音都能听到。这里是越军重点炮击目标,平均每天挨炮弹70至80发,最多的一天达200发左右。炮击最凶的时候表面工事被毁达95%。连指挥所驻守的145号阵地,只有2个蓝球场大小,一个月就遭到了上千发炮弹的轰击。连队进入阵地时,还有片片绿草、丛丛灌木,到撤出时像被炮弹犁了多遍,到处是坑坑洼洼、白花花的,像大型采石场,越军把这一带称为“世纪石灰窑”。敌人还发射沙林毒剂化学炮弹,致使一些官兵流泪、胸闷。官兵们没日没夜站哨潜伏,抢修工事,抗击敌人,吃不好,睡不好,绝大多数人员分别患脚肿、烂裆、腹泻、发烧、头昏耳鸣、关节疼痛等疾病,大家说是“阵地综合症”。</p><p class="ql-block"> 面对凶残的敌人和险恶的环境,4连的法宝是靠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凝聚官兵、抗击敌人,他们的共识是:“如果团员青年是混凝土的话,党员就是钢筋,全连同志要紧紧地搅和在一起,牢牢挺立在阵地上,把阵地筑成打不垮、轰不烂的坚强堡垒!”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孙世元把全体党员的誓言写在香烟纸盒上,派人送到营里,作为向营党委表的决心,并写成纸条传达到每个猫耳洞的干部战士。几天时间,党支部就收到入党申请书、入团申请书、火线决心书一大叠。</p><p class="ql-block"> 连队进入阵地之初,由于立足未稳,工事不坚固,有的班排出现了伤亡。连队指挥所认为,只有修筑加固工事,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于是提出了"宁愿修工事累死,也不愿被敌人炮弹炸死”的口号,发动全连同志抢修工事。3排坚守在142号阵地,连接连部的交通壕是敌人的重点封锁区。交通壕本来就不深,遭敌不断炮击,壕沿越削越浅。壕沟底下是石头,挖不下去。战士们与敌人拼命抗争,壕沿被削掉一层,就用麻袋装上土石,磊高一层。有段堑壕缺少土石,战士们利用晚上时间,分组轮流到800多米外的山坡下背来土石修工事。全连阵地的表面工事连续3次被敌人的炮火摧平,战士们白天躲炮,晚上抢修工事,上级也派出机关干部、组织军工送来玻纹钢预制件,3排硬是在敌炮的狂轰滥炸下,把142号阵地建成了能打能藏能生活的坚固堡垒。</p> <p class="ql-block">以苦为乐△</p> <p class="ql-block"> 8月的那拉,正值盛夏酷暑,在烈日暴晒下,地表温度在50度以上,蹲在猫耳洞和掩蔽部里,就像进了蒸笼。而最需要水的时候恰恰严重缺水。高地上没水源,取水要到1公里外的山沟里去背。尽管上级安排了兄弟连队送水,但是,越军常用炮火封锁水源和取水路线,较远的阵地仍然经常为吃水用水而发愁。下雨时,同志们在地上挖个坑,铺上塑料布,接“天水”。不下雨时,就用罐头盒和干粮筒吊在洞壁上,承接洞壁渗出的水滴。有的同志在坑道中挖一个小井,用口缸一点一点地掏地里浸出的水。</p><p class="ql-block"> 7班住的坑道原是越军的一个掩蔽部,里面散发着一股股刺鼻的臭气。战士们戴着防毒面具,钻到里面,把越军的烂被子、烂衣服、烂食品,一箱一箱地抬出来往外倒,略加修整后,就在里面安顿下来。由于下雨,坑道里汨汨地冒出了一股浑水,战士们喜出望外,用口缸舀起来便喝。那水有说不出的味道,战士们喝了就拉肚子。不久,工兵来帮助修整加固坑道时,就在这个冒水的小井旁挖出了一只腐烂发臭的越军大腿。为了防止水中毒,大家尽量吃过滤的又放了消毒片的水,严重缺水时就吃脏水和浑水。很多同志一个多月沒洗过一次脸,没擦过一次澡。</p><p class="ql-block"> 在4连的阵地上,修工事发现敌尸是常事。7月的一场大战,越军遗弃了大量的尸体,我军通知他们来收尸,他们却不敢来。坚守在这里的我方战士,只有自己动手就地掩埋敌尸。在高温和日晒雨淋下,阵地上臭气熏天,苍蝇乱飞,多数战士恶心得吃不下饭。说是吃“饭”,其实吃的多数是压缩干粮和罐头,方便面没开水泡就干嚼。连队开展了吃饭比赛,号召党员和干部带头吃饭。吃饭同打仗一样,成为每一个官兵的硬性任务。</p><p class="ql-block"> 有几天下暴雨,猫耳洞和堑壕里都积了水,战士们整天站在淹没膝关节的泥泞中,脚下是泥,身上是泥,周身上下似个泥猪,连饭盒和筷子都沾满了泥浆,找不到水洗刷,加之敌尸臭味,一些战士吃不下饭。排长杨雷掀起衣角将饭盆上的泥浆擦干净,动员大家说:“人是铁,饭是钢,吃了才能打胜仗!”在他的动员和带头下,战士们学着他的样子,用衣服把碗擦干净,艰难地把饭吃了下去,补充了“战斗力”。《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杨雷团结带领战士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坚守高地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出击△</p> <p class="ql-block"> 面对艰难困苦,战士们发扬了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团结友爱精神。在分发食品时,4连时同志首先想到的是配属分队的同志,配属分队又总是处处关照4连的同志。一天,上级给连队送来了几筐苹果,每人分了2个,这对干渴、缺少维生素的前沿战士来说,这简直就是奢侈营养品了。然而第二天早上,重机一班却出现了一件怪事:副班长华运华挎包里的苹果由2个变成了3个,他问是谁放的,没有人承认。在第二次发苹果时,大家暗暗观察,发现新战士毕自平往副班长的挂包里偷偷塞苹果,这个“迷”才被揭开。原来,毕自平每次领到苹果时,都将最大的一个留给副班长,自己只吃小的那一个。副班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毕自平眼里闪着泪花说:“副班长,你经常流鼻血,身体很虚弱,还带头站岗、上哨、修工事,你比我更需要这苹果。”</p><p class="ql-block"> 像这样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事情,在4连不胜枚举。一天下午,敌人对我145号阵地进行炮击,4连几个战士就近进入了连指挥所防炮。由于炮火十分猛烈,一会儿,兄弟连队执行任务的6个战士也进到了掩蔽部,一下子显得很拥挤。共产党员、2班长杨圣芳主动对连干部说:“这儿比较拥挤,我出去另找一个地方防炮。”他出去不久,就被敌人打来的一发160炮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防止打瞌睡,是官兵们的一个难题。由于在阵地上休息不好,很多同志患了嗜睡的毛病,这给敌人偷袭和抓捕有了可趁之机。为此,战士们摸索了很多战胜瞌睡的办法。有的用石头砸手指、砸倮丝骨,刺激自己的神经;有的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抹在眼皮上,不让眼皮耷拉下来;有的把火柴棍折断成几节,撑住眼皮;有的卷起衣袖,把手臂暴露在外,故意让蚊虫叮咬。一些班和小组在睡觉时用绳子将每个人拴住串联起来,不时拉动提醒。每位在前沿阵地的同志,晚上站岗时都要在腰上栓一个手榴弹,把拉火环套在小手指上,如果睡着了,遇上越军来偷袭,就拉响手榴弹,以免被敌人抓获,同时可以用声音向战友报告敌情。</p> <p class="ql-block">连队的主心骨△</p> <p class="ql-block"> 党支部“一班人”是连队的主心骨。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当敌人炮击最凶的时候,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孙世元沿着交通壕一个洞一个洞地做思想动员。一圈跑下来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还要组织和参加抢救伤员。当上级问他连队有什么需求时,他说:“多给我们送点图书来,送点连环画来!”党支部副书记、连长葛振好被炮弹震得头昏耳鸣,右耳出血流水,听觉减弱,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指挥战斗。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给战士们以极大鼓舞。平时大家都咒骂猫耳洞“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可是没有一个人提出调离那拉阵地。</p><p class="ql-block"> 葛连长听到上级要将4连换下去休整的消息后,以全连的名义给师长打电话,请求继续坚守,并且提出了3条理由:“第一,我们连一些同志牺牲或受伤,仇未报,怎能下去?第二,虽然大家体力消耗得很大,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决心没有变。第三,我们对阵地和敌情都比较熟悉,让兄弟连队来,会增加伤亡。如果一定要换班,共产党员和干部留下,让战士下去休息。”师长流着泪下了命令:“葛振好,我的好连长,你们已经完成任务,我代表祖国人民和师党委感谢你们!现在我命令你,交接阵地,把人一个不少地给我带下来,完不成任务,我处分你!”</p><p class="ql-block"> 96团于副政委到那拉接4连下阵地,与葛连长走在一起,走着走着,葛连长扑通一声倒在路上,于副政委紧急安排几名战士把他抬到了师医院。全连有8名同志是被担架抬下阵地的。连队撤下来后的首要任务是睡觉,战士们一睡就是三天三夜,中间醒来时喝点红糖稀饭又睡过去了。休整后,连队党支部又向上级党委递交请战书,连长、指导员到师指挥所找师首长当面磨,师首长被缠得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又换到前面担负机动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总政著名作家叶楠到老山采访,了解了4连的战斗事迹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p>